記得剛剛走上班主任工作崗位的我常常心弛神往著這樣的境界:學生學習努力向上、教室環境整潔干凈、教學活動張弛有度、師生關系親密和諧像朋友甚至像親人……但現實常常不盡于心意。作為班級管理的主導者——班主任,我漸漸發現,要想建立優秀班集體,達到整體優化的目的,就必須采取科學的方法,運用正確的理論。傳統的“管、卡、壓”等辦法以控制學生的問題行為,而結果往往是問題行為越來越多、越來越嚴重。總結我帶班的經驗,我發現在班級管理中運用“破窗理論”和 “護花原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破窗理論”及其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
犯罪學家凱琳曾注意到一個現象:在她上班的路旁,有一座非常漂亮的大樓。有一天,她注意到樓上有一扇窗戶的玻璃被打破了,那扇玻璃窗與整座大樓的整潔美麗極不協調,顯得格外刺眼。又過了一段時間,她驚奇地發現:那扇破窗不但沒得到及時維修,大樓上反而多了幾個帶爛玻璃的窗子……,這一發現使她忽有所悟: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個建筑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維修的話,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玻璃。其結果是:在這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誕生。這就是凱琳著名的“破窗理論”。
凱琳的“破窗理論”的主要意思是外在的惡劣環境也是一個導致犯錯或犯罪的誘因。我覺得這個理論非常適用于學校的班級管理。在班級管理中,學生就是建筑物上的窗戶。當學生置身于一個異常優雅整潔、地面非常干凈、學習氣氛很濃厚的班級環境中的時候,環境的優美和學習氣氛的濃厚就會給學生一種不自覺的提示:這里不能隨地吐痰,不能隨手亂丟紙屑果殼,不能大聲喧嘩。但是,窗破不能避免的,如果有人丟了廢紙,且沒有人來及時清掃的話;有人大聲喧嘩,且沒有人來及時制止的話,對于其他學生就會有一種暗示:原來教室里是可以丟廢紙的,可以大聲喧嘩的。丟的愈多和喧嘩的愈加厲害,對后來者來說就愈有一種縱容感。接下來的事情就可想而知了。
在班級管理中,我一直崇尚民主和自我管理。著重培養學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于是,我選拔了一批班干部,一起制定了一系列的班級管理條例,由班委對每個學生進行考察計分,放手由班干部進行管理。在其間,我定期的檢查班級日志的記載情況。一段時間后,我驚訝的發現我班有2位學生晚自習后結伴到網吧玩一種叫《魔獸》的游戲,深入調查發現,此游戲在班級呈蔓延之勢,還有幾個學生也蠢蠢欲動。此時,我感覺事情的嚴重性和緊迫性。于是,我根據學生個性心理特征,及時地有區別地采取或說理教育方式,或正面說理,或促膝交談,或旁敲側擊,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終于,使這些癡迷網吧的學生擺脫了網癮,制止了事情的惡性發展。
所以在班級管理中,我們要注意經常巡視、用心和眼睛一起觀察、多方了解,要善于捕捉學生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不良苗頭。學生犯錯不可避免,但是,如果發現有“窗破”了,必須及時地做好修補工作。假如不及時地進行修補,那么,我們的班級就會每況愈下,班風和學風就會異常糟糕。至于“破窗”怎樣修補?方法很多,我采用了著名心理學家威爾遜的“護花原理”,其效果非常明顯。
二、“護花原理”及其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
在威爾遜生活的那個城市里有一座公共花園。每當春天繁花盛開的時候,都會有大批的游客來此駐足欣賞。然而,可惱的是,游客中總有一些不自覺的摘花者。盡管公園的管理者在公園里寫了許多牌子,如:“摘花可恥”、“禁止摘花”、“摘了花朵,丟了修養”等等,然而,人們似乎對這樣的牌子視若無睹,照摘不誤。后來,公園的管理者就找到了心理學家威爾遜,向他訴說了苦衷。威爾遜說:“你們何不換一個角度來提醒人們呢?”于是,他親手為公園寫了一些警示語,如:“你欣賞花的美麗,花欣賞你的高貴”;“把花朵留在枝頭,讓美麗留在心靈”;“上帝是花之美的締造者,你是花之美的保護者”等。于是,公園的管理者就用這些詩一樣優美動人的警示語換下了以前的牌子。從此,這個公園里的情況發生了巨變,摘花的人驟然減少。后來威爾遜這樣解釋:“花園的美麗,需要人們用心靈的美麗與高貴,他自然就會以等價的行為來回報你的欣賞。”他的話,就被人們稱為“護花原理”。
在實際管理中,許多班主任對違反紀律的學生給以消極的評價,并按照學校和班級的規章制度給以懲罰,處理時,班主任的感情投入少,其結果都不盡人意。威爾遜的“護花原理”給了我們修補“破窗”的很好的方法,就是用我們的溫情去感化學生,讓他們從心地里知道我們是對他們的真情關懷,讓他們感受到我們在欣賞他們的美麗與高貴。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得到“潤物細無聲”的滋潤和教育。
在班級的管理過程中,與時俱進,轉變思想觀念,倡導以人為本的思想,變“冷管理”為“熱管理”,注重對學生的情感的投入和合理科學的評價,強化學生的“主人翁”意識,這對于提高班級管理效能尤為重要。青少年學生具有豐富情感,對他們的管理與教育必須有感情的激發和熏陶。同時,青少年學生又是單純幼稚的。對他們的管理與教育還必須講道理、擺事實、循循善誘,啟發誘導,幫助他們提高思想認識。
凱琳“破窗理論”強調的是從外在的環境育人,“護花原理”強調的是從內在的心靈育人。但是,這兩者的共同點,就是強調外在的和諧必須與內在的和諧相統一。作為班級的管理者要想得到理想的管理和教育效果,就不能忽視環境育人的“破窗理論”和心靈育人的“護花原理”。它們在班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班級管理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之一。
總之,班主任是一項很微妙的工作,而且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遠。但只要有高度的責任心、上進心和使命感,就一定能把班主任工作落實到實處、細處。有人說:“要給人以陽光,你心中必須擁有陽光。”只要微妙真誠地捧著一顆“愛心”,加深理論修養,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是完全能夠游刃有余的,最終實現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的“教是為了不需要教。”
班級管理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時間:2016/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