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文化建設不僅影響學生個體的行為,而且影響班集體的行為,更引導著班級發展的方向。積極的班級文化能夠形成催人向上的心理氛圍,成為班級和學生發展的驅動力。我認為,班級文化建設則應把握如下幾點策略。
一、班級目標建設策略
人是因為有了共同的奮斗目標才走到一起,并組成一個集體的。一旦班級精神確立,并且深入人心,班內每個成員就會向目標看齊,朝目標前進,這個團體就有高昂的斗志、飽滿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毅力。因此,班級要有明確的可實現的奮斗目標。班級目標可根據班級實際情況,由師生共同制訂近期目標、學期目標、學年目標乃至三年目標等。班級目標建設在實踐中要力求創新,在創新中要追求卓越,積極構建“內涵豐富、特性鮮明、文化厚重”的班級文化體系,把營造熱愛學習的風氣放在班級文化建設的首位,打造班級精神。
二、精神文化建設策略
教育者應以學生為主體,堅持學生自主教育的原則,以文化活動為紐帶和載體,通過學生喜愛的活動來構建精神文化,從而促進班級文化的形成。活動的意義主要在于它能巧妙、自然地滲透班級文化。
1.培養班級的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
(1)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是班級凝聚力形成的主要形式。在營建班級精神文化的活動中,教育者必須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班級學生自主設計班級活動,創建特色,營造文化氛圍,通過名人名言的摘錄、班級環境的布置、黑板報的設計、班級辯論賽、文化小品、詩歌、民樂、藝術等參與創作,以激發學生自我教育的內驅力,完善學生人格,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營造積極的班級精神文化。
(2)建立新型班級管理體制,培養團結、積極、奮發、向上的班級干部隊伍,增強班級凝聚力。在班級管理中,要知人善任,激發每個同學的學習和工作熱情。在班級干部的任用上,可通過各種角色設置,讓學生都有自己滿意的角色,盡量使每個學生在集體中都有一定的職務。可根據個人自愿,同學推選,老師把關的原則,把工作能力強、威信高的學生選為班干部,為同學服務。對班干部應嚴格要求,放心讓他們去做工作。實踐證明,一支精練有熱情、有組織能力、有威信的班干部隊伍對班級凝聚力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能使同學之間的關系更加團結。
2.培養學生學會做人。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進人的成長和全面發展,只有培養學生的品德與修養,激發他們的夢想與激情,才是教育的成就。建設班級精神文化,胡錦濤總書記提倡的“八榮八恥”是鮮活的內容,“八榮八恥”涵蓋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時代要求,是新時期社會主義道德的系統總結。在學校班級里,應特別注重誠信教育,可以要求學生結合班級實際,引導學生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強化“誠信光榮,不誠信可恥”的道德觀念,引起學生對人格問題的關注。同時還教育學生學會關心他人,關心班級,關心學校,關心國家的強盛和民族的興旺,關心人類的前途命運。
3.言傳身教,以寬闊的胸懷,做真誠的教育。
在班級精神文化的建設中,我們應該感受到情感文化是良好班級文化的基礎,教育工作者要將學生的情感發展作為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使班級成為培養學生情感文化的場所,讓學生在學校、班級里就開始積累做人的道理。如師生關系這對矛盾一直處于重要位置,教師要以寬闊的胸懷,真正把學生提到具有獨立人格的生命的個體角度去包容、接納。學生可以自私,也可以自我。我們有義務去影響他們,教育他們,但是無權命令他們按你的模式去學習、去生活。在工作中當師生矛盾激化時,教師應清醒地認識到:師與生的很多想法不是對等的,在學校里學生出現錯誤是很正常的,但是教師去頂、去爭、去壓,這就不正常了。教師的天職是引導和施教,以寬闊的胸懷、和諧的包容,去做真誠的教育,用愛去教會學生愛,用寬容去教會學生寬容,學生就會感受到師愛的溫暖、班集體的溫暖,這樣班級的精神面貌又可以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
三、物質文化建設策略
班級物質文化建設是班級精神文化的體現,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溝通交流的平臺,是班級輿論導向的載體。優美的教室環境能給學生增添生活與學習的樂趣,消除學習后的疲勞,陶治學生的情操,同時還可以增強班級的向心力、凝聚力。因此班級物質文化建設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環境布置。例如:在教室左右墻壁的空白處懸掛名言條幅,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等,渲染營造學習的氛圍。在教室前方墻壁的空白處可張貼班風、班級“憲法”、知識園地。教室后面的墻壁上則可以是嘉獎區和學習園地,當然教室的布置并不是固定不變的,隨著時間的變化、事件的變化可以及時變化環境的布置。
四、制度文化建設策略
1.建立切實可行的班規。
班級制度是班級文化建設的保障,只有在制度的規范下,學生才能更好地發展。制定的班規是全班共同遵守的制度,是班級活動的行動指南,班規的制定和完善要激勵每一位學生參與,廣泛聽取每一位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再通過民主表決確定,這樣可獲得學生的心理認同,從而內化成他們追求的目標,使他們以積極的態度去執行,以達到建設良好班風學風的目的。各項制度要符合他們自己的心理需求,條文清晰,內容具體簡明,具有可操作性。通過講制度、講條例來規范學生的行為,一視同仁,營造一個人人遵守規則的氛圍,學生樂于執行和遵守,促使班級各方面工作的順利開展。
2.落實班級的管理制度。
班級制度文化建設的關鍵是制度的落實。班級制度文化建設必須牢記一個原則,即班級制度一旦形成,就要抓落實,建立檢查落實執行制度情況的制度,經常督促檢查執行制度的情況,否則長此以往,所謂的制度便會成為說在嘴上、掛在墻上的一紙空文,毫無意義。
以上從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三方面闡述了各方面建設的策略,由上可知班級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創造出來的,而文化反過來又給學生以改造,影響和決定他們的成長和發展。值得強調的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是精神文化建設,物質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最終都是為了促進精神文化建設,只有把握好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之間的關系,將它們有機地融為一體施行各種建設策略,才能有效地建設班級文化。
論班級文化建設的基本策略
時間:2016/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