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學中,經常引用德州儀器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郭江龍著名的ABCD理論:A(accept)接受,B(believe)信任,C(caring)關心,D(devotion)投入。此理論是形容一個員工對企業從認識、認同到認知的進階過程,同樣地,也可以用于形容戀人從相識、相知到相依的感情變化。員工對企業的感情,一般都會經歷從陌生到熟悉,最后到熱愛、投入的過程。當然,也有從投入再變為麻木,甚至對企業失去信心的可能性。所以,管理者的任務就是要像媒人一樣,使員工“愛”上企業,因為“愛”是一切行為的動力之源。
同樣,“以人為本”是現代學校管理的一種基本理念,以約束人、制裁人為主要特征的“剛性管理”模式,已經不適應現代學校教師管理的發展趨勢,學校對教師管理應從“剛性管理”向“柔性管理”、“人際關系管理”轉化。
換言之,學校領導者應實施“人際關系激勵管理”,它是一種關注人、研究人、服務人、激勵人、發展人、弘揚人的本性的管理模式。學校應通過管理讓教師在快樂中流汗,而不是在悠閑中流淚。
融洽管理——親和化。學校主要管理者應當統攬而不包攬、敢斷而不武斷、放手而不撒手、大度而不失度。其他層次管理者和教師也都要有各自明確的職責分工,相互之間進行協調、配合、溝通,立足自己的崗位,把工作創造性地做好。這種管理的融洽性能拉近管理者與教師心理距離,讓管理者與教師在無拘無束的交流中互相激發靈感、熱情與信任,這樣具有親和力的層級關系起著維系人心、增進團結、實現學校教育目標的促進作用。
關懷管理——人情化。學校管理,從尊重教師開始,真正關心教師。不單是關心教師的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關心教師的前途和未來,既包括提高工資、給予獎金、獎勵住房、改善福利待遇等,也包括教師外出學習的機會、工作得到認可的機會和發展的機會。
容人管理——真誠化。《紅樓夢》中王熙鳳說過一句話:“當家人,惡水缸。”這話很有哲理。一所學校,師生幾千人,在教學、學習、生活、交往中難免有不如意的地方,人與人總有磕磕碰碰,師生總少不了怨氣。校長這個當家人,一定要寬宏大量,要有容人之量。學校管理者要不計較教師的牢騷話,而應從中檢查、修正自己的工作。
開放管理——自主化。教師管理中百分之百的求同思維,常常讓教師的創新之苗過早夭折。學校領導要給教師職業自由權。作為學校領導,要允許教師在履行職責的基礎上享有學術自由,有資格對最適合于學生的教具及教法作出判斷,在選擇和使用教材以及運用教育方法方面起主要作用;教師及教師專業組織應參加新的課程、教科書及教具的開發工作,任何監督制度都不得損害教師的自由權、創造性等。
考勤管理——寬容化。在工作環境和心理空間上,要給予教師一定的自由度。一些學校建立教職工考勤制度、工作規則是必要的,但不可太多太嚴。只有在合情、合理、合法的條件下,才能為教師工作提供一定的自由度,才能使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恰如其分的發揮。教師工作時間和空間的非限制性,決定了教師工作環境的非限制性。家訪、學習提高、搜集資料、科研教研等一系列教學的延續工作,都不是坐在辦公室里就能完成的。如果對教師實行“坐班制”,猶如給教師戴上了“緊箍咒”,這不僅不利于教師身心舒暢地放開手腳工作、提高業務水平和教科研能力,而且對教師的自尊心和積極性會帶來極大的挫傷。在社會經濟開放發展的今天,學校如果仍以這種封閉的形式來管理教師,又如何能培養出開放型的創造性人才呢?
考核管理——人性化。學校對教師的一切考核評價應把教師真正看作為學校的主人、事業的根本。也只有當領導視教師為朋友、為自己的合作伙伴,并在此基礎上制訂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科學評價體系,才能真正發揮它的效能。通過評價前、評價中、評價后的全過程跟蹤管理為教師服務,以此促進教師自覺改進自己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不足。這樣,才能使教師隊伍形成一種崇尚學術、崇尚研究、人人力爭向上的好氛圍,這是教育教學改革順利進行和教師獲得發展的最有力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