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中學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應當潛心研究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因勢利導開展教育管理,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性格的叛逆性、人生觀的不穩定性等方面,對于有效開展班級管理帶來了較大的難度。作者多年從事中學班主任工作,在研究學生身心特點、開展有效班級管理工作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究,主要經驗就在于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參與到班級管理之中,發揮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方面的作用。
中學生大多處于13—17歲年齡階段,做好這一階段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智慧與汗水。我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注重理念創新,充分尊重學生,讓學生參與到管理活動之中,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釋放了學生的集體智慧,提高了管理質效。
一、開展民主選舉,讓學生自主決定領導班子
在中學班級管理中,許多教師反映班級干部管理不善,缺少威信。發生這種現象的主要為班主任直接任命的班級干部,這些班級干部的產生來自于班主任對學生的了解,有時候這種了解并不夠全面,導致學生干部威信不高,在班級管理中難以形成有效的凝聚力。對此,我在班級管理中引入民主理念,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的班干部。我將班委會成員崗位進行公開競聘,凡是有志于擔任班級干部的學生都可以報名。針對報名人員過多的現象,我讓學生首先選舉出考評小組負責初選,按照每一個職位確定兩名候選人的標準進行初審。確定好初審入圍人選之后,由候選人在班級進行公開競職演講,全部結束之后由全體學生進行投票表決,票數多者獲勝。這樣的方式,既尊重了學生的意愿,又保證了全面科學地發掘班級管理人才,選出了絕大多數學生擁護的班級領導班子,為做好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礎。
二、健全管理職責,讓班干分工更加科學規范
選舉出了班級領導班子,我還強化了對其成員的職責分工,構建科學合理的行政管理體系,科學高效地開展工作。在我管理的班級,班級干部分為“三級制”,由班長總負責,牽頭組織班級各項活動,承擔班級管理事務的總指揮角色。班長以下設立兩個副班長,分別協助班長管理學習、文體,以及后勤等,下設四名委員,分別是學習委員、生活委員、文體勞委員、紀律委員,每一名副班長分管兩個委員,帶領他們開展這兩個方面的班級管理工作。為了構建更加科學高效的管理體系,我以班級日志為載體,實行“日值班”工作制度,每一名班委會委員將一天本部門值班工作情況進行匯總,總結成績,點出不足,經分管的副班長審定簽字后報班長。班長對每天各個部門干部檢查管理的內容進行梳理匯總,在保證全面性與準確性的前提下,填寫班級日志,報班主任審閱。通過這樣明確分工,構建了通暢的管理體系,增強了班級管理效能。實踐證明,層級鮮明、上下貫通的管理體制,是較為成功的范例,班級干部各自職責分明,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同時相互協作,提升了管理質效。
三、完善規章制度,讓班級管理邁上規范軌道
在中學班級管理工作中,高效管理的一個重要基礎是制度保障。許多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生搬硬套學校或者教育主管部門的各種管理規章制度,一方面與班級實際情況結合不是十分緊密,另一方面未能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參與的智慧。我在班級管理中,首先要求班委會成員結合學校管理規章制度,以此為藍本,有機結合其他學校、年級、班級的管理制度,設計制定本班級管理規章初稿,廣泛征求全班學生意見進行反復修改,最后報請全班進行公投,一旦通過就自動成為具有制約管理作用的班級規章。通過這樣的方式,我讓班級管理規章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結合得更加緊密,補充完善了許多細小環節,為全面深入有效地開展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如有學生提出來,應當將學生在校外活動中的表現也作為重要的考評依據,班委會經過研究加入了這一條,并獲得通過,有效構建了校內外相結合的全面教育管理體系。在實踐中,以學生為主體自行設計修訂班級管理制度的做法,并沒有像有些教師擔心的那樣不夠全面與規范,反而更加具有完整性、科學性與實效性,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定期述職評議,讓民主監督工作更加有效
為了提高班級管理的質效,我要求班級干部每季度向全班學生進行一次述職活動。述職活動主要分為三個環節,首先就是班級干部向全班同學進行工作匯報,簡要介紹自己一個季度以來的工作成績,以及當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等,讓班級學生更加熟悉和了解自己的工作。其次,是學生代表對班級干部進行問訊活動,學生可以就某一項工作,也可以就某一具體事件,向班干部提出問詢,現場解答,建議和意見都行,強化相互之間的互動。另外,就是對班委會整體工作進行滿意度測評,分為“優秀、良好、一般、基本稱職、不稱職”五個標準,我在測評之后匯總公布,并依據實際情況和班級干部進行單獨交流活動。當基本稱職和不稱職比例超過50%的時候,就要啟動改選程序,讓民主監督成為提升班級管理質效的有力保障。通過述職評議活動,班委會每一名成員都將自己的工作置于全體學生的有效監督之下,學生通過問詢互動環節,可以就某些事項與熱點進行溝通交流,幫助班委會提升工作質效,評議工作可以更有效反映管理工作的滿意度和實效性,發揮鏡子的作用。
五、創設競爭氛圍,讓內在動力得到有效發揮
在班級管理中,我還通過量化積分的規范化操作模式,創設積極的競爭氛圍,激發學生競爭欲望,促進班級管理工作規范化程度的提升。在常規管理上,我指導班委會對每一名學生建立個人檔案,采取加分和扣分并行的管理模式,每周對學生設定100分基本分,發生違規行為的扣分,表現優秀之處予以加分,達到一定分值就授予相應的星級稱號,從一星到五星,逐級遞升,通過“創星爭優”活動讓學生更加規范地遵守各項規章制度,提高規范化管理水平。此外,我在班級管理中,還將激勵競爭手段運用到方方面面,如開展星級宿舍評比、星級小組創建等,以激勵手段來促進學生更加投入到班級學習與生活之中,對于班級管理成效的提升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在中學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一定要善于創新,勇于探究,大膽實踐,尤其是在體現學生主體地位與作用等方面,要讓學生的自主管理教育活動發揮更大的作用,在提升班級管理成效的同時,促進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