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班級管理不妨“模糊”些

時間:2016/5/10

摘 要: 在班級管理中,不少班主任為了追求精準度強調量化管理,有些班主任更是發現蛛絲馬跡便“一查到底”、“嚴懲不貸”、“諄諄教導”,但這種管理模式容易造成學生主體性地位的失落,個性與情感受到壓抑,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班主任應遵循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學會巧妙地運用模糊管理,完成在班主任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主體的自我教育,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
  班主任,事多責任大,位置特殊,決定了做工作要嚴謹認真。在班級管理中,不少班主任為了追求精準度強調量化管理,有些班主任更是發現蛛絲馬跡便“一查到底”、“嚴懲不貸”、“諄諄教導”。事實呢?事情往往在這種過于較真中向預期的反方向發展,量化管理使得不少學生趨于“零件”化、“成品”化,個性與情感受到壓抑,認識和個性發展趨于片面。那么這種較真的量化管理究竟是輔助還是扼殺?是給予還是剝奪?稍加思考,其意不言自明。
  事實上,高中生尤其是重點高中的學生普遍還是比較自覺的,而且有較強的自主管理能力,用太多的條條框框束縛他們反而不利于他們的成長。同時班主任工作不僅僅是科學,需要嚴謹認真,更是藝術,需要巧管。那該怎么辦呢?模糊管理,即班級管理不妨“模糊”些。
  1.模糊管理是一種“假糊涂真清晰”的管理
  模糊與精確是一對平行的概念,而不是兩極概念,實則相得益彰,互相補充,甚至“模糊概念比清晰的概念更富于表現力”。①班級模糊管理是指班主任在教育方針政策的指引下,對學生提出不具體、不穩定、不精確、不分明、不清晰的模糊管理要求,以其獨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提高班級管理效益,使得學生有充分的空間施展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思想,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模糊理論進行有效的班級管理,特意給學生留下“空白”,學生則可以更好地進行自我管理的主動性,形成一種“無管而無不管”的人人自管的佳境。對學生實施模糊管理不是讓學生糊涂,而是促使其更真切、更完美地理解和感受寬松的班級文化氛圍,更好地張揚學生個性,是“假糊涂真清晰”的一種管理機制,可以有效彌補精確管理中的不足。
  1.1班主任不必事事較真。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笛卡爾說:“不知道在適當時候糊涂的人就是個不清醒的人。”鄭板橋晚年更是感嘆:“難得糊涂。”有時“糊涂”的做法可能比“聰明”的做法更有效,不必事事較真。就像用手抓沙子,抓得越緊,沙子從指縫漏掉的就越多;如果把手放松些,反而抓到的更多。對待學生何嘗不是這樣,為什么要人為地設置那么多條條框框,畫地為牢呢?“事事較真事事難”,更何況還會增加班主任自身許多的負擔。一個班難免有幾個不太自覺的學生,左一個看不慣,右一個不滿意,心情好不起來不說,即使真的有滿腔激情和信心去較真,早晚也會被無情的現實給消磨殆盡。偶爾“小糊涂”或許是最明智的選擇。很多時侯,給學生多一些信任、空間、自由,反而能獲得學生更多的尊重和理解。偶爾糊涂并不是對什么事都糊涂,而是得糊涂時且糊涂,什么時候該閉閉眼,裝點糊涂,什么時候該睜大眼睛,用腦子把事情分清楚,這是很重要的。當然,在該清醒、該較真的時候不清醒、不較真,就是“教而不管”了。不僅不能管理好學生,而且會喪失做教師起碼的職責和尊嚴。
  偶爾的“小糊涂”不僅是一種方法或手段,而且是一種藝術。有時所謂“糊涂”,其實是允許限度內的寬容,而這種“糊涂”會讓學生心靈受到震撼,甚至感激涕零。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有時寬容所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教育學生不僅要讓學生真正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且不能讓他們生成自卑感,班主任的糊涂便是給學生以寬容的時間和空間。
  1.2處理學生早戀要糊涂些。
  早戀,是學生一種朦朧的對異性的眷戀和向往,是青少年在性生理發育的基礎上,心理轉化為行為的實踐。大多數早戀是學生在朦朦朧朧之中為之,似有似無,班主任如何理性思考與處理學生的早戀現象?首先,班主任不能談“早戀”色變,而是不妨“糊涂”些,甚至寧可信其無,不要信其有。其次,有責任保護他們的早戀秘密,盡可能在不損傷他們自尊心的前提下開展教育與疏導工作,即不主動地去發現“早戀”,追查或設專人偵察“早戀”,聽小報告式的“早戀”新聞,更不能侮辱“早戀”的學生。即使有“揭發檢舉”“早戀”的,或者事實上有這一苗頭的,也要假裝糊涂,先“放他一馬”,通過各種間接的方法加以引導,點到為止,幫助其由糊涂變明白。千萬不可動輒抖露學生的早戀秘密于眾目睽睽之下,否則非但收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反而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而引發其強烈的反感、抗拒心理,甚至破罐子破摔。值得注意的是,在所謂孩子“早戀”這個問題上,班主任或家長不可過于用心摻和和點撥,否則容易導致孩子將無意變有意,把事鬧大、鬧壞,甚至造成悲劇。在學生早戀現象面前偶爾“糊涂”些,意義可謂非同小可。
  1.3引而不發,“糊涂”中給學生自我改正的空間。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一位學生犯了錯,尤其是屢教不改的錯,班主任火冒三丈,不分青紅皂白狠狠批評一頓。“發泄”完后,覺得這樣還不夠,于是根據班規某某條,或掃地一個星期,或罰跑多少圈。這樣雖然學生對自己的錯誤或缺陷認識深刻了,可學生的自信心卻極有可能受傷,自我糾錯能力也會由此喪失。而且,事情很多時候并沒有向我們預想的方向發展(該生從此為免于受罰,漸漸改掉了已有的壞習慣,不再犯類似的錯誤),通常會往一條我們不希望看到的路上越走越遠(越懲罰他,他越是不改,最后無計可施)。原因何在呢?或許我們看了“魏書生是如何做的”能得到啟發:學生犯錯后,他從不讓學生寫“今天我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請老師原諒……今后我一定改正!”這種千篇一律、毫無意義的檢討書。而是讓學生寫心理活動說明書,寫犯錯前、犯錯時、犯錯后的心理活動情況。以便較為深刻地弄清為什么會犯這樣的錯,以及如何避免再犯這樣的錯。一位學生的一句話非常精辟地說出了檢討書與心理活動說明書的區別:“以前寫檢討書,越寫越恨老師;現在寫心理活動說明書,越寫越恨自己!”可見,用班規去懲戒一位犯了錯誤的學生可能會取得一定的效果,但那是被動糾錯,時間長了難免“抗藥性”就上來了,顯然主動糾錯才是治根治本。“四塊糖”的故事是學生在陶行知先生“糊涂”中主動糾錯的一例。陶先生在育才學校任校長時,看見一名男生用磚頭砸同學,遂將其制止,并責令其到校長室等待。見這名男生已在等候,陶行知先后掏出四塊糖給予獎勵。第一塊糖獎勵他按時到校長室;第二塊糖獎勵他聽從勸解;第三塊糖獎勵他有正義感,因為別的同學欺負女生,他才出手打人;第四塊糖則獎勵他知錯就改。是陶行知先生不知道打人是錯誤的嗎?顯然不是,陶行知先生“獎你四塊糖”的育人藝術恰是在“糊涂”中透出大智慧,引而不發,“糊涂”中給學生自我改正的空間。若換成“打你四巴掌”這種簡單粗暴的教育辦法,是能暫時威懾學生,但對學生身心健康有百害而無一利,不能使學生心悅誠服,相反還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誠然,教育離不開懲罰,當罰不罰,是教師的失職,是教師不作為的表現。但關鍵是如何去罰,是“糊涂”地懲罰還是粗魯地懲罰,是用引而不發的“糊涂”智慧還是粗魯寺訓斥甚至是巴掌?上述魏書生和陶行知的“糊涂”給出了答案。對待學生的錯誤,“糊涂”很多時候是一種智慧和度量,引而不發的“糊涂”會讓學生產生更強烈的羞恥心,從而主動改正錯誤,若同時不忘對學生予以鼓勵,教育效果會更佳。
 
  2.模糊管理帶領班級成為良好班集體的策略分析
  良好的班集體大體具有如下特征:師愛生,生敬師;每位學生都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能自覺維護班級利益;班風正,學風好,學生間相互幫助,共同努力。良好班集體的建設是一個班級可持續發展的最重要保證,然而在教學實踐中建設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卻非易事,模糊管理如何帶領班級成為良好班集體?
  2.1建立合理的班級文化,營造師生互敬、生生互助的班級氛圍。
  古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美譽,其實細細品味,《論語》對于班級文化的構建也是很有啟示作用的。比如《論語·為政第二20》孔子有一段答弟子季康子的語錄:“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意思是,孔子說:“你用莊重嚴肅的態度對待百姓,百姓便會尊敬你;你以對父母的孝順、對子女慈愛的態度來愛護百姓,百姓也會效忠于你;你選拔任用優秀、樂善的人去循循善誘地教育、幫助能力差的人,百姓則會互相勉勵而努力干活了。”百姓是如此,學生又何嘗不是呢?“臨之以莊,則敬”。對班級管理者而言,在學校、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里應該以莊重嚴肅、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待學生來獲得學生的尊重,當然,必要的幽默、和藹的笑容也是需要和應該的。“孝慈,則忠”。班主任以對子女慈愛的態度去愛護、關心學生,那么學生,尤其是已懂事的中學生必定會回報以“忠”,“忠”于你,“忠”于班級。當然,這里的“忠”應該理解成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以及對你的信任、擁護。另外,后進生的轉化一直是班主任和任課教師感到頗為棘手的事情,“舉善而教不能”或許很能指點迷津。轉化后進生僅靠班主任一個人來完成這個任務是不可能的,班主任可以選拔優秀、樂善的學生作為班干部,這樣,班主任和班干部一起用心、用愛、用實際行動不厭其煩去教育、幫助那些后進學生,從學習上的一個很簡單的知識點到生活中的點滴關懷……久而久之,效果定會顯現,因為愛是相互的。可見,《論語》中的一些精華語錄是很值得在班級管理借鑒應用,對班級文化建設,營造師生互敬、生生互助的班級氛圍也是很有指導意義的,也為模糊管理的成功實施奠定了班級基礎。
  2.2彰咎懲罰應先模糊師生界線:是一味責怪學生還是反省教師自己。
  上學期其中考試后,學校學生處處公布自習課學生紀律檢查情況,我班是紀律較差的班級之一,我有點震驚——我以為我班學生成績處于前列,自修紀律肯定也還可以(當然事實并非如此)。我當即找來班長詢問情況,獲知由于班主任督查次數明顯偏少,多數同學自我要求有所放松,在自習紀律上尤為嚴重。此時,我深深感覺到,應先模糊師生界線,不能一味責怪學生,而是應該好好反省我自己。我當即表示主要是兩個人需要懲戒處置——班主任和班長,班主任未做到經常深入班級,沒有履行好督促管理之責;班長沒有在班級及時制止違反自習紀律的行為,且沒有及時匯報老師,班長低下了頭。又是一堂自習課,我讓班長宣讀了自習紀律考評情況,并提出了自習課的一字要求——“靜”,并由“靜”展開闡述具體要求。在得到學生的響應后,我和班長先后宣讀了各自的“糾錯”說明書,并予以張貼在班級宣傳欄,直至學期結束。懲戒結束,我表示以后自習課上,自己會多深入班級,了解班情,同時希望班長積極管理,同學們認真配合。自此,自習課上“風平浪靜”,學習風氣甚是濃厚。
  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教師在與學生一起成長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當學生違紀時,教師應先模糊師生的界線,不但要反思學生的行為,而且要多反思自己的行為,適當時候還要檢討自己、懲罰自己,潛移默化地影響教育學生,從而達到“不令而行”的良好狀態。
  班主任工作不僅僅是科學,需要嚴謹認真,更是藝術,需要模糊些。模糊并非易事,很多時候恰是一種大智慧。班主任成功的班級模糊管理,可以激起學生的主動性和挑戰性,促進學生發展,也將收獲真摯的感情,收獲各類人才。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欧黑人 亚洲第一国产综合 | 亚洲成A人片77777国产精品 | 欧美一级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天堂在线视频 | 色香欲亚洲天天综合网 | 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