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班級管理工作中逐漸領悟到,處理好每件小事,教育到每個學生,每個學生素質提高一小步,整個班級素質就提高一大步。因此,注重精細化管理,對提升班級管理水平顯得尤為重要。
1 班級精細化管理的理念及實 施要求
精細化管理是源于發達國家(日本,20世紀50年代)的一種企業管理理念,是社會分工精細化以及服務質量精細化對現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規管理基礎上,并將常規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現代管理學認為,精細化管理就是落實管理責任,將管理責任具體化、明確化。教育發展到今天,教育管理已成為一門文化,一門藝術。從某種程度上講,它的重要性已超過文化教育。正像赫爾巴特所說:“如果不堅強而溫和地抓住管理的韁繩,任何功課的教育都是不可能的。”
班級是學校教育管理的基本單位,班主任是主要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所謂班級精細化管理就是要求班主任在管理中杜絕粗枝大葉,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現象,要著眼長遠,細處落實,在管理方法上實事求是,富有成效。因此,班主任在教育管理中,需要越來越重視精而細。然而,班級精細化管理的順利實施,需把握好以下要求。
1)需要班主任細致的觀察。學生的種種簡單、細小的言行往往就是他們觀念、品質和問題的反映。只有細致的觀察才能找準開展工作的切入點。
2)需要班主任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夸美紐斯曾說:“教師的職責是用自己的榜樣教育學生。”教師的態度決定學生的態度,教師的高度決定學生的高度。只有成為學生的精神領袖,才能把工作做到他們心坎上。
3)需要班主任靈活的手段。首先,要處理好個別教育與整體教育的關系。若受教育的對象不同,時機把握不當,教育效果會適得其反。另外,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時,要注意地點、方式的選擇。掌握好分寸,避免引發新的沖突。
2 班級精細化管理的運用與實踐
2.1 日常管理要細則化
大多數班級都有管理的宗旨和綱要,但更重要的是怎樣細則化,如何落實責任。班主任對班級事務要“盡收眼底”,讓學生感覺到老師重視每件事,進而認識到事事都要認真,實現從被動到主動的習慣轉變。
2.2 自我管理內容要細化和強化
學生自我管理包括自律、自查的內容、范圍、過程都必須得到細化和強化,從學習到生活、從學校到家庭社會、從課堂到課外、從自己到他人、從現在到將來……強化學生主體地位,擴大學生自我塑造的空間。讓學生在自我管理中多思考,在效果不理想時引導他們反思細節,從失敗中獲得經驗教訓,進而提升能力,形成獨立人格和鮮明個性。
2.3 情感管理要精細化
只有對學生懷有真誠的感情,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自覺愉快地接受教誨。教師應從關注生活細節入手,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馨;注意關注心理細節,走出重德育、輕心育的誤區;用心觀察,走近學生,走近學生家庭、社會,了解學生的生存狀況,以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愿意和老師說真話;關注學習細節也是不容忽視的工作,對每個學生都不吝嗇自己的幫助,讓他們保持繼續學習的勇氣和信心。
3 實施班級精細化管理需講究 一定的策略
當然,班級精細化管理是一項紛繁復雜而又妙趣橫生的工作。耐心和責任心是班主任必須具備的,但是事必躬親,容易造成學生責任心弱、依賴心強、創造力差等后果,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因此,實施班級精細化管理還需講究一定的策略。
3.1 情、理相融
“理”是精細化的制度。“情”是班主任工作的感情。“情”與“理”就是班主任的左右手,運用情和理的辯證藝術,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3.2 冷、熱結合
有些事情要趁熱打鐵,及時解決,即“熱加工”;而有些事,則應冷卻降溫,擇時解決,即“冷處理”。如果對需“冷處理”的事進行“熱加工”,容易造成學生內心不服,產生對立情緒,降低班主任威信,也為日后工作留下隱患。相反,對需“熱加工”的事卻“冷處理”,久拖不決,學生在期待中會逐漸喪失對班主任的信任,導致班級凝聚力下降。
3.3 獎、罰并行
處罰并非唯一手段。教師更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用適當方式給予肯定,從而激發他們改正缺點的動機,以強化正面行為。
3.4 以導為堵
班主任工作不能只停留在盯、壓、罰、堵上,而是要讓學生知道什么不該做,為什么不該做,應當如何做,引導學生自覺抵制不良風氣,規范自我。
總之,班級精細化管理不僅在于制度的精細化,更在于實施的精細化和人性化,在于班主任實施時的科學化和藝術性。只有審時度勢,因勢利導,注意策略,才能使班級精細化管理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