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班級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層次性,明確每個學生和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對于班級的建設發展和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其實班級中人人都是管理者,也都是被管理者。也就是說每個學生都在不同程度上管理著自己的班級,也被班主任管理著。班級中人與人之間是相互制約的,班主任必須依照一定的規范和要求行使自己的權利。學生也有管理班主任的權利,因為學生是班級的主人。只靠班主任的管理畢竟是有限的,需要全體學生的共同參與。從社會發展的角度,民主是主流,班主任只有充分發揮民主,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
現在,許多班主任開始把目光轉向“人”、“情”和其他非理性因素,把理性管理和非理性管理相結合,既有嚴格的制度管理,又重視師生情感的交流。其核心是以人為本、以情為主進行非理性管理,高度重視非理性因素——情感、意志、心理等,高度重視人的情感,尊重學生、依靠學生,強調學生的協作和參與意識。這種管理的最終目的是達到“無為而治”。這種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依靠學生的“情”、自覺的“意”等非理性的內在力量和班級的無形制約。這種管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要措施如下:
第一,把情感看作一種力量,自覺地應用自身的這些因素去激發、感染、影響全體學生,形成巨大的推動力。班主任要善于利用情感的疊加性,以激勵人的情,用語言和非語言的溝通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使每一件小事都滲透健康積極之情,不斷的強化班主任和學生的互促性、內聚力和凝聚力。班主任要以真誠的微笑去面對每一個學生,用欣賞的目光去看待每一個學生,用和藹的態度去對待學生的每一個問題。對學生出現的問題要耐心地去傾聽,把學生當作自己的知心朋友,而不是當作被管理者。
第二,對待學生要公平、公正。學生內部參差不齊,班主任要做全體學生的仆人,不能對任何學生有偏見。后進生由于各方面表現較差,普遍存在嚴重的自卑心理和自暴自棄的想法,與班主任之間有著無形的感情上的鴻溝,對班主任往往采取回避甚至敵對的態度。如果對他們即使和其他同學一樣要求,可能認為班主任會有偏見。如果嚴加管教,往往會加重他們的逆反心理,達不到預期的目的。班主任在一視同仁的同時,也要多給這些學生愛,信任他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要堅信每一個學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在具體工作中,要以人為本,尊重后進生,消除后進生的疑懼心理,在尊重人格的基礎上,向他們伸出溫暖的手,注意傾聽他們的心聲和苦衷,盡量采取他們的合理化建議。
第三,要充分發動每一個學生,為培養班集體榮譽感而努力。首先要使學生對這個集體有榮譽感,有一種家的感覺。如我在接任新的班集體時,往往先給學生說:“班級是一棵樹,每個同學是樹葉,老師愿意提供陽光、水分和養料,使之枝健葉茂,長成參天大樹。”這樣學生對班集體有了較好的印象,再通過以后的工作,逐漸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第四,還要注意情理相容。“沒有規矩,難成方圓”,非理性管理并不排斥理性管理。為了教育的目的實現,還必須以理為主。對于規章制度和學校的決策要旗幟鮮明地堅持原則。但對違規者要講藝術,動之以情,不照搬制度生硬處罰。重在嚴而有格,嚴而有情,要觸及靈魂。班主任要抓住學生重情意,不喜歡壓服的特點,從情入手,理為基礎。這樣既執行了制度,又創造了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
總之,以人為本、以情為主,理為基礎、情理相容,才能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才能提高情的境界,更好地發揮非理性管理的作用。當然,在班級管理中還有許多有效的方法,但此方法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從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班務管理中的情理交融
時間:20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