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常常需要處在學生的位置思考問題,體驗學生的感受,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換位思考”。這種思考方式能在師生間架起互相理解的橋梁,幫助班主任找到教育工作中的問題,以便對癥下藥,及時解決問題。
一、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
一些班主任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常常會直截了當地告訴學生目前的問題是什么,應該怎樣做,無論學生能否接受,都沒有選擇的權利。長此以往,學生就會產生“學好學不好是老師和家長的事”的想法,對教師的教導也會產生逆反心理。我班曾經有一名男生,據說在小學時就是該校的“老大”,剛入初中軍訓時他就與校長發生了沖突,校長曾不無擔心地對我說:“這樣的孩子,你能管了嗎?”雖然我也很忐忑,但也別無選擇。后來,該男生又和政治處主任發生了爭執,原因就是他的頭型不符合學校的要求,主任要求他把頭發剪短,可是他就是不肯,主任便責成我馬上處理此事。我想,孩子正逢青春期,處于愛美的年齡,又沒有一個正確的審美觀,要他理發在他看來就等于讓他“出丑”,自然是難以接受了。于是我就跟他商量,各退一步,他必須理發,但錢由我出。他沒出聲,但也沒拒絕。中午放學后,我陪他來到附近的理發店,進門就對老板說:“能不能根據這個孩子的臉型設計一個帥一點的發型?”只見該男生嘴角微微上揚了一下,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理完發,我邊付錢邊問他是否滿意,雖然他只是“嗯”了一聲,但表情明顯是愉快的。下午我剛到辦公室,就看到辦公桌上放著十元錢和一張紙條,上面寫著:“謝謝老師!”從那以后,我們相處得一直很融洽。
二、像家長一樣用心呵護孩子
班主任就像家長一樣,無論自己的孩子是美還是丑,健康亦或殘疾,都無法選擇,更不能“退貨”,能做的只有盡最大努力,把孩子培養成有用的人才。我班有三名智力比較低下的學生,其中一名還患有小兒麻痹,這幾名學生的家長既不愿承認孩子生理上的殘缺,又擔心孩子在學校受欺負,總是提出一些自相矛盾的要求。我很理解他們的心情,在保證三個孩子的安全的前提下,安排他們在班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盡量不讓他們產生自卑的情緒。班級的其他學生也在我的影響下,對他們多了一些謙讓與照顧。在我們的共同呵護下,這幾名學生一直快樂地成長。
在一次間操時,我班有兩名學生發生了爭吵,我當時做了簡單的處理,沒想到下午一名學生的家長竟然找到學校,執意要見與自己孩子發生沖突的學生,言語之間臟話不斷且有威脅意味。我在拒絕了該家長的無理要求之后,結合孩子的一貫表現把事件的經過向家長做了詳細說明,并解釋了自己的處理意見,同時在表示理解家長心情的基礎上請家長思考:如果別的家長在這種情況下要見你的孩子理論,你是否愿意讓班主任把孩子交給別的家長處理?經過換位思考,這名家長慚愧地道了歉,并教育自己的孩子以后要服從老師的管教。我的努力和據理力爭不但贏得了家長的認可和支持,還讓孩子們懂得了,我是和他們的父母一樣在呵護著他們,隨時會幫他們修理長偏的枝杈,讓他們成長得更茁壯。
三、站在朋友的立場探討問題
初中階段最令老師和家長頭疼的就是學生早戀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個別學生則可能從此一蹶不振,后果也可能不堪設想。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沒收到一張紙條,發現班中成績始終位居第一名的一女孩竟然陷入了“早戀”的痛苦之中。我雖然憂心如焚,但還是不動聲色。當天晚上,我在網上進入了該生的QQ空間,發現該生在自己的日志里流露出內心的矛盾與掙扎,我馬上給她留言,暗示她要用理智戰勝感情。第二天,我們之間沒有談及任何相關的話題,但心照不宣的眼神交流已經告訴我,她在努力調整自己。不久,這名女生主動找到了我,哭著向我訴說了內心的痛苦。我表示理解,并告訴她早戀并不是什么見不得人的事,這是每個人都可能有的經歷,只要保持理智,認清早戀的弊端,就一定可以順利度過這一階段。我們用了一下午的時間促膝長談,她最終平復了心情,重新投入到了緊張的學習中。從那以后,我們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
四、以旁觀者的心態分析問題
作為班主任,誰都希望班里品學兼優的學生越多越好。可是,有一次學校為了選拔優秀生,將我班一名各方面都很出色的女生調到了另一個班。盡管我有很多不舍,但從旁觀者的角度考慮,調班會更有利于這名女生的發展,便遵從了學校的安排。于是,我“違心”地做了她的思想工作,將不愿離開的她送到了另一個班級。盡管后來這名女生又固執地“搬”了回來,但我的理智做法贏得了她的信任和尊重。一直以來,她始終用自己的努力回報著我對她的付出,成為我永遠的驕傲。
換位思考,需要班主任對學生付出滿腔的熱忱、持之以恒的耐心和細心,需要用智慧和理性去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總之,換位思考是開啟學生心靈的一把鑰匙。在班主任工作中如能合理使用這把鑰匙,就能避免許多空洞蒼白的說教,有效地提高班級管理的科學性和民主性。
換位思考—班級管理的橋梁
時間:20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