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校長主要的事

時間:2016/4/27

教育,不是給校長和教師“掙分數”的,而是為了教師和學生的發展。只有他們的發展,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只有促進了他們的發展,才是實施了真教育。這是真假教育的試金石,是真假校長的分水嶺。 
    一、改革校內體制 
    目前中國一些學校有比較明顯的行政化色彩,學生服從教師,教師服從校長,教育被逐出了學校,剩下的只是工作化的教學。如果學校體制完全行政化,卻有這種“經驗”、那種“經驗”,是經不起推敲的。要做好的教育,必須有科學的校內體制。 
    正確的校內體制,既不是觸目皆是的行政體制,也不是所謂的打著“民主”旗號的體制,而是教育家做主的體制。這才是學校應有的體制。唯有這種體制,才能使教師既充分發揮個性特長,又密切合作。 
    教育家做主的體制可能有很多需要界定的,但是,有兩點是最重要的。 
    一是校長是真正的讀書人,是做真正教育的決定性因素。 
    二是要搞正確的教育,唯有著力于教師的發展,讓教師做教育的主人。真正的教育需要教師用自己的人格與學問去做,而不只是單純地教教材。因此,教師的學習是教育的前提。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知識應是教學大綱所要求知識的30倍、50倍……教材在教師眼里,只是一個薄薄的小冊子。 
    二、建設教師團隊 
    教師團結不團結,是由體制和有關制度決定的。如果學校實行的是單純的下級服從上級的行政體制,教師就不容易團結起來。幾乎所有的學校都把“教學成績”作為成文或不成文的剛性制度,教師“教學成績”的高低,區分得十分明顯。甚至,這種價值取向也異化為教師人格的高低。在這樣的環境中,教師若能團結起來,豈非怪事? 
    教師若不能團結,便沒有教育,起碼沒有高水平的教育。至于有的學校平均分數很高,那是不是好教育?我要說,這個分數若是以犧牲學生的休息時間和有益的活動為代價換來的,則不是教育,而且是反教育的具體體現。 
    要真正激發教師的積極性,校長要在學校資金上做文章。盡最大努力在經費上滿足教師的心理需求,使教師感到心理平衡。要建設一個人情味濃厚的環境,使教師一心一意地致力于自己的發展和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 
    只有教師團結起來,才會有真教育。很久以來,我們用力用錯了。什么“專家報告”、“作優質課”、“優質課大賽”,以及這種“課題研究”、那種“教學論文”,應有盡有,實際上遠離了教育的本質,真正有價值者很少。 
    三、建設學校文化 
    學校文化不是單獨的一項工作。學校文化是以校長的教育思想為核心的教育形式,絕不能單獨建設。否則,就會增加師生負擔,興起又一種形式主義,破壞了教育,破壞了學校文化。 
    學校文化不是“大拼盤”。不能總做“教師文化”、“學生文化”、“后勤文化”……學校文化不是各種“文化”的簡單相加,而是校長的教育思想在多方面的體現。 
    學校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是教師的教育方式、后勤人員的服務方式的呈現,是全校師生教的方式、學的方式及其精神狀態。 
    校長有教育思想,學校便容易有文化。因此,所謂學校文化建設,關鍵是校長教育思想的形成、凝練、發展。校長應該真正地“把鏡子對準自己”。 
    校長必須要有教育思想。校長所應該做的,一是使教師發展起來,二是支持教師登上一個又一個高地。有文化的學校,必然重視教師發展。只有教師努力發展,才有學生雨后春筍般的發展;只有教師發展,才會有五彩繽紛的教育,才能證明學校有真正的文化。 
    對于教師只能領導而不能管理。這就是學校文化建設!這就是學校有文化的標志。 
    用文化去領導學校,不僅是對校長的解放,而且會改變教育的性質,會拉近教師、職工與校長的關系,拉近師生關系。 
    我們應該牢記:“對學校的領導,主要是教育思想的領導。”這才是學校文化建設的本質。 
    四、讓教師自主工作 
    把“讓教師自主工作”作為校長的核心職責之一。 
    第一,真教育是被統一掉的。要做真教育,教師必須自由、自主。這是前提,無此便無教育。如果教師所做的一切必須聽校長的,如果“分數”至上,真教育便無從談起。當然,這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狀態。在學校改革發展的不同階段,需要做一些靈活調整。總之,校長應該最大限度地解放教師。 
    第二,只有教師團結,才有真正的學校。教育的根本性錯誤之一是教師不能團結。職稱評比、績效考核、各種考試排位,都影響著教師的團結。有一些校長管不了,但必須有清晰的認識。教師不能團結起來,輕則說不會有高水平的教育,實質上說絕沒有真正的教育。沒有教師的團結便沒有真正的學校。
    因此,要辦好學校,必須關心教師。校長要營造良好的環境,最大限度地解放教師,少管教學的具體事務,多管學校發展的方向,對教師的優劣心中有數,絕不公開批評個別教師,絕不批評觀點不正確或無教育能力的教師。 
    精心建設教師集體,包括硬件、軟件兩個方面。硬件,就是使教師凝聚起來。教育、教學方面的事由教師做主,領導可以專業者的身份建議,但絕不能以職務身份指手畫腳、說三道四。軟件,是指教師積極性的噴發和關系的高度和諧。這有很大的空間,校長的優劣,于此可以十分明顯地區分開來。軟件硬件建設,有時合二為一,不能明顯區分。 
    五、使教師讀起書來 
    教師是否愛讀書,決定了教育的真假。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就其廣義的理解來說,這是一個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在精神上不斷地豐富和更新的多方面的過程。”這才是真正的教育。這位教育家給教育的定義,強調的是學生和教師兩種人。他的學校是一個“書籍的海洋”。教師是靠自己的知識教學,而不是靠教材和參考書。教師沒有學問則沒有教育,讀書和寫作應是教師的終身愛好。 
    要引領教師讀書,校長首先要“把鏡子對準自己”,變“給我讀書”為“跟我讀書”。
    校長是領導教師做教育的,絕不是看著教師干活的。因此,絕不能單純用制度去管理教師。否則,必然使教師謹小慎微,不敢創新。 
    教育是什么樣子,主要取決于校長是什么樣的人。 
    教師只要看到校長是懂教育干教育的人,自然精神振奮、智慧勃發、個性張揚;學生必然充分發展,各類人才次第涌現;師生必然深愛學校。校長要把教師一步一步地領上一個又一個高地。唯有校長可以發揮這一作用,校長應當有這個能力。這就要求校長必須有豐富深刻的教育思想。校長的人格和學力必須為教師佩服。 
    六、使學生養成好的性格 
    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育就是幫助學生養成好的性格。所謂幫助,最重要的是構建一個真正的教育環境。至于“養成”更多地要靠學生自己。 
    第一,要懂得教育并不等于教學。除了家庭因素外,學生愛不愛學習,取決于學校搞的是不是教育。教育絕不是知識的堆積,它很大程度上是指師生共同的學校生活。不僅取決于生活的內容和方式,更取決于是誰做主的生活。例如,很多學校愛開家長會,但有的學校因此使家長更遠離了教育,有的學校卻拉近了家長與班集體的感情,使家長變得越來越懂教育,越來越注意按教育規律辦事。 
    第二,教育必須引領教學。教育與教學是兩個不同等級的概念,絕對不能并列。如果要并列的話,必須使教學具有教育性。目前中國教育存在的最大問題之一,是后者取代了前者。
    教育必須先使學生熱愛學習,繼而使其學會學習。教育要有效果,必須先使學生愛上教師和校長。許多校長不明白這個道理,企圖憑漂亮的校舍和雄厚的資金吸引學生,真是異想天開。 
    第三,要有適當的活動。活動不僅是培養學生生活能力的需要,也是開發學生智力潛能的需要。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個“差生”的思維覺醒》很清楚地說明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試想把教師禁錮在辦公室,把學生禁錮在課堂上,他們是不會愛學校、愛學習的。 
    目前,教育的最大問題之一,是基本沒有師生活動,即使有,也是極端功利化的。如此“活動”,不但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而且使學生備感厭惡。 
    第四,教師是否學習,取決于校長是否學習。校長的形象,決定了學校的形象。不要認為校長的職責就是管理教師,這種校長觀是極其錯誤的。在中國,這種校長觀仍甚囂塵上。實質上,校長不學習,自然不會允許教師按教育規律辦教育,學生只能在“分數”的苦海里掙扎。 
    要使學生養成好的性格,必須改造他們的學校生活,因此,校長的作用不可替代。 
    七、使學生爭奇斗艷 
    要讓學生真正個性化地發展,關鍵在于學校的教育品質。教育如果要師生只認分數,必然不會去管學生的其他素質,學生很難避免“差生”的命運,“學習成績”也達不到應有的高度。所謂德育,也只能是掛在嘴上的一個好聽的名詞罷了。如果持這樣的教育觀,那么,魯迅、臧克家、錢鐘書、沈從文便難以出現! 
    教育的目的,不是給學生劃分等級,而是讓學生認準自己的優勢、發展自己的優勢。 
    現實中,絕大多數教師拼搏的目的,只是為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給校長“爭光”,卻將學生棄之不顧。學生只是“憑借”的材料。這是典型的目中無人,是真正的教育異化。 
    教研部門“研究”的不是教育,而是所謂的“教學方法”。無論推行什么樣的“教學模式”,驗收什么樣的“優質課”,都只管教學而不管學生,也不管教師是否真正需要。再加上“統考”和高考,于是教育走上了一條錯誤的不歸路。這是中國教師不愛讀書、社會欠缺民主和法治的根源之一。 
    八、改革目前的教學 
    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主張是: 
    第一,要明晰正確教學的前提。毋庸置疑,正確教學的前提是學生熱愛學習。沒有這個前提,便沒有真正的學習。要具有這個前提,必須著力創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其中最主要的是人際環境。這種環境,包括教職工與校長之間、教師之間、教師與職工之間、師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良好關系的建立。在班級授課制的今天,還要注意建立良好的各班之間的關系。這是教學的前提。 
    第二,要使教學具有教育性。教學的教育性,不僅能拉近師生以及學生之間的感情,而且能拉近學生與課程的感情。對此有困惑的教育者,可以閱讀《杜威學校》一書。同時,教育者都應該認真閱讀《給教師的建議》,學習帕夫雷什中學的教育經驗,徹底理解作業的概念,要堅信,會學比學會更重要。 
    第三,把課堂內外聯系起來。課堂雖然是教育教學主陣地,但課外活動也必不可少。否則,有的學生將因此成為真正的“差生”。蘇霍姆林斯基幫助費佳轉為優秀學生的故事,很能給人以啟發,是很值得教師們深思和效法的。 
    知識教學的前提是豐富多彩的課外生活。當校長,要高度重視這種生活。 
    總之,所謂教,無非是提供或創造學習的環境和條件而已。這是師生身心健康的關鍵,也是教育發展的關鍵。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亚洲日本无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不卡 | 中文字幕偷乱在线看 | 亚洲精品中文AV字幕乱码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无线码 |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