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不同于小學生,年齡在13歲左右,正處在長知識、長身體和思想活躍的時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班主任工作直接關(guān)系到中學生的成長。特別是近幾年來,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問題學生比較多,中學生的管理顯得尤為重要。有人認為,班級管理就是把“管”當做目的,為“管”而管,直至把學生管得老老實實,唯唯諾諾。這樣的管理結(jié)果是抑制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對學生的發(fā)展是不利的。要管理好班級,必須正確處理“管”與“理”的關(guān)系,做到既“管”又“理”,達到二者的統(tǒng)一。
一 “管”與“理”的含義及關(guān)系
管理,就是要一“管”二“理”。
管者,拘束之意也,具有剛性,是一種硬約束。
理者,道理之謂也,具有柔性,是一種軟約束。
朱熹曾講:“凡天下之事,一不能化,惟兩而后能化,且如一陰一陽能化萬物。”管與理的一“硬”一“軟”正是如此:“兩而后能化”,化出行為規(guī)范,化出士氣高漲。
古時,在大禹治水以前,所有治水者都是采取修堤壩堵水的方法來治水,結(jié)果水患終不能解決,到大禹治水時,他靈活采取挖渠道引水和修堤壩堵水的方法,最終讓水患得治。這是一則關(guān)于“引”和“堵”的比較古老的故事,從中折射出了現(xiàn)代學生管理中“管”和“理”的辯證關(guān)系。目前在學生管理中,我們更多的是強調(diào)對學生的“管”,而忽略了對學生的“理”。在現(xiàn)代學生管理理念中,更關(guān)注對學生的“理”,這就要求我們管理者充分處理好“管”和“理”的關(guān)系。學生管理就是在有目的的活動中實現(xiàn)班級管理的最優(yōu)化的過程,從而達到我們的活動目標。
二 班級的“管”
管是硬約束,就要靠制度。沒有制度,就失去了學生需要共同遵守的辦事規(guī)程或行為準則,從而導致班級學生各行其是,行為混亂,遠離甚至背離班級設定的目標。制度就是規(guī)范行為,統(tǒng)一方向,提高效率的。管靠制度就是管的要義所在。因此,要管好班級,實現(xiàn)預期目標,就要有制度作保證。但制度的制定與操作要有可行性。其可分為兩個層次。
第一層次,指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中學生學生守則和學校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這是硬約束,每位同學必須遵守,不可違背,違背了就要受到制度的“牙齒”的懲罰。比如:違背了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那就要受到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的制裁,違背了《中學生學生守則》的條款,那就要受到一定的處分等。要給學生講清這些硬約束的重要性,不能違背這些法律法規(guī)。
第二層次,指班級的各項管理制度。這些制度的制定應該在班主任老師的組織和引導下由學生自己來制定,比起由班主任硬性規(guī)定,在心理上更容易被學生接受。這些制度應細致具體、實用可行。例如:班級衛(wèi)生值日制度、班級考核制度、作業(yè)評比制度等。
制度的制定與操作分為兩個層次嚴而有度,寬嚴相濟,特別能被學生認可和接受,一旦施行,對照制度去衡量學生的言行,很少引起學生的不服,容易達到依“法”治班的目的。
三 班級的“理”
1.理是軟約束,理要靠感染
感染,就是通過語言或其他形式激起學生相同的思想感情。講“理”不是講“力”,“我打你通”是行不通的。講“理”也不是講“利”,并非用錢就能買來或罰來同心同德同志。講理要講心、見心、誠心。只有用真誠之心,才能感動他心,以心換心。畢竟,人心總是相通的。當我們遇到學生上網(wǎng)打游戲不能自拔時,遇到學生打架斗毆時,不應“一批評、二檢查、三體罰、四叫家長、五保證”了之。應該用學生所學的知識向他們講清楚上網(wǎng)的利弊,上網(wǎng)要把握一個度,超過度就會影響學習和身體,運用他們所學的法理向他們講清楚打架斗毆的危害,只有這樣才能打動他們的心。
2.理靠感染,感染靠文化
先進的文化往往具有燈與火的功能。燈可以照亮前進的路,火可以溫暖渴望的心。歌德在《莎士比亞命名日》中曾這樣表達他對文化感染力的感悟:“他的著作我讀了第一頁,就被他終身折服;讀完他的第一個劇本,我仿佛一個天生的盲人,瞬息間,有一只神奇的手給我送來了光明。”文化就是送“光明”、鼓舞士氣、提高修養(yǎng)的。理靠文化是理之感染的有效途徑。
作為班主任要抓好班級文化建設。首先要搞好教室文化建設。教室文化是由一個班級教室里的“學生守則”、“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班級公約”、報紙雜志、“學習園地”、“課程表”、“作息時間表”、貼在墻壁上的名言警句、教室衛(wèi)生等形成的一種文化。其次還要搞好其他文化活動。例如,組織學生開展“讀一本好書、唱一首好歌活動”、開展“選擇或制定座右銘活動”、舉辦“我能為班集體做些啥演講比賽”等活動。在教室前面張貼激勵學生上進的標語,按組讓學生輪流辦好教室后面的板報,學生宿舍要搞好宿舍文化等。這樣使學生每人都能從中受到啟發(fā)、受到教育,達到育人的目的。
3.理靠感染,感染要悅心
理的第一要義是真。只有真的理,或者叫真理,才能讓人真信,才能真的感染人。僅此還不夠,還要講藝術(shù),使講出的理讓人容易接受,并有說服力。《孟子·告子上》中有這樣一句話:“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這話講得實在精妙,頗啟人心智。生活的實踐一再告訴我們,凡悅心的理義,總是深入淺出。應像孔雀開屏那樣光彩奪目、搶人眼球,給人以美的享受、智的啟迪。比如:學生生病時,班主任能到宿舍、病房看望他,給他端上一杯開水;學生遇到生活困難時能解囊相助;遇到思想問題時,我們能同他促膝談心等。這樣同學生的距離拉近了,學生就會,愿意同我們交朋友,愿意聽從我們的意見。
綜上所述,作為班主任必須處理好“管”與“理”的關(guān)系,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才能有針對性地做好班主任工作。
談班級的“管”與“理”
時間:2016/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