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級是由班主任和學生構成的,情感教育在班級工作中顯示出獨特的作用,師愛是教師了解學生、走進學生心靈世界的必備條件; 用高尚的師德感染學生、吸引學生,為師生間建立深厚的情感埋下伏筆;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主渠道;與學生同玩同樂,充分利用課外活動進行情感教育。
班級是由班主任和學生兩大基本因素構成的,班主任對班級學生的發展負全面責任,起主導作用,但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因此,情感教育在班級管理工作中顯現出其獨特的魅力和價值。
在現實教育中,教師往往以自身的權威來壓制學生,沒有深入學生的心理世界以情感人,致使教師的管理成為單純的管制式管理。如果教師和學生之間多進行情感交流,也許會使班級管理更富有開拓性。
一 師愛是教師了解學生、走進學生心靈世界的必備條件
“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于如何愛護兒童。”通過這句話我們可以體會到,教師對學生的愛是教師深入學生心靈深處的必備條件,是班級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的基礎。
教師既是嚴師又是慈母,雖為嚴師,但也不能聲色俱厲,而是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理解和寬容學生,了解學生在生活、學習中的困難,通過對學生的幫助,拉近師生間的關系,使學生在愉悅、寬松、和諧的氣氛中接受教育,也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向教師敞開自己的心扉,讓教師走入自己的心里。師愛,是為班級管理奠定良好基礎的基石。
二 用高尚的師德感染學生、吸引學生,為師生間建立深厚的感情埋下伏筆
師生之間的交往是一種雙邊活動,教師了解學生,熱愛學生,學生自然就會親近教師,這就需要教師用自己高尚的師德感染學生、吸引學生。作為一名教師,既然甘為人梯,就要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甘于清貧,全身心地投入到事業中,學生也會在教師高尚師德的感染下,更加尊重教師,懂得怎樣做才是對老師辛勤工作的回報。
三 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主渠道
在學校里,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進行的,所以課堂教學便成為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主渠道。
課堂教學主要是傳授給學生知識,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如果融入一些情感教育,就會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比如,對學生提問時少一些苛刻的語言,多一份幽默與寬容;在講授內容的過程中,給呆板的面孔上增添一份笑容,讓學生感受到輕松與愉悅等。我曾遇到過這樣一件事:在一次語文課上,我讓一位同學給大家背誦昨天學過的兒歌,他剛背完第一句,下面的同學便趕忙提醒他“背錯了。”于是這位同學又重新把第一句背了一遍,但聲音小得幾乎聽不到,其余的同學便嘰嘰喳喳議論起來,這位同學干脆站在那兒低著頭,一句話也不說。我看了看其他同學說:“咱們班怎么這么多的八哥鳥啊!”同學聽了我的話都低下頭笑了。我又說:“咱們都說不能學八哥鳥,因為它在別人說話時多嘴,打擾別人,我們做到了沒有呢?”同學們齊聲說:“沒有!”于是我又說:“那么讓我們用掌聲來鼓勵一下他吧!”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下,這位同學終于正確而流利地背完了這首兒歌。這種方法不但增強了同學的信心,而且使全班同學都受到了教育,同時也讓同學感受到老師是和藹可親的。
四 與學生同玩同樂,充分利用課外活動進行情感教育
課外活動中,學生是中心,老師是組織者和參與者,與學生同玩同樂,為培養師生感情提供了有利時機。
在課外活動中,同學與老師關系是融洽的。這時,老師和學生的地位也是平等的,學生可以笑,可以鬧,孩子在老師面前不再是那種唯唯諾諾的樣子,他們顯得特別活躍。學生愿意親近老師,愿意和老師玩,這在無形之中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覺得老師可親、可信、可愛,這些都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有效手段。
五 在差生轉化的過程中融入情感教育,為解決差生轉化難的問題提供有效方法
差生一直是我們教育教學工作中最頭疼的,也是最難纏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對待差生時,要注重發現他們差的根源,尋找轉化契機,發現差生的閃光點,把教師的關愛化作一縷陽光,一滴雨露,讓這些學生也感受到教師對其的尊重,只要我們選擇合適的契機和方法,融入情感,差生轉化難的問題一定可以迎刃而解。
總之,我們相信,教師所付出的情感必將換來學生在學習上給予的回報。
淺談班級管理工作中的情感教育
時間:2016/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