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當下基礎教育發展實際出發,學校負責人要以充分的文化自覺和自信,以開放的態度積極建構學校文化新體系。
在這一體系的建構中,學校應以科學理念引領師生價值取向,擴大師生文化視野和文化胸襟,令其對學校教育有一種深刻的文化理解、歷史理解和國際理解。在實踐中,學??梢M國際課程、國際教材和外籍教師,結合本校實際進行相應的文化融合;也可要求教師學習和吸納世界教育史上的經典理論、當代教育發展新理念和新思想,并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進行體驗與創新,同時積極組織學生參與“模擬聯合國”等國際交流活動。通過這一系列開放型理念文化系統建構,逐步確立和平、博愛、互助、進步等核心價值,使其成為學校文化新體系的精神基石。
在這一體系的建構中,制度文化建設十分關鍵。建立現代學校制度,不僅是學校有序運行和科學管理的需要,也是提升師生精神生活水平和理性思維水平的需要。優良的學校制度與公平公正的執行機制本身就構成一種教育資源,能夠深刻塑造全體師生文明進步的社會觀與平等正義的價值觀。所以,學校應注重在制度建設中鼓勵機制創新,讓師生從社會生活中學習,在自我管理中成長。在實踐中,學校應實行扁平化管理,精簡管理機構,突出教師地位,逐步實現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與民主化。同時,學校教育所有參與者都應以學生成長為中心。
在新型的學校文化體系建構中,課程文化是富有生機與活力的因素。為此,學校應確定課程體系基本原則和核心標準,強調提高教師的文化選擇力和文化集成力,不斷創新課程組合和課程內容,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與開放的文化態度。在課程建設上,體現知識性課程與能力性課程并重、文本性課程與社會實踐性課程并重、考試性課程與自主發展性課程并重,并且有機整合中外課程資源,在新課程改革前沿進行創新實踐。
新型的學校文化體系建構,要順應基礎教育發展的一些大趨勢,即以依靠教育家辦學為核心的現代學校制度、以“生活化教育”“新全人教育”“融合教育”為核心的課程生成機制與德育機制、以主動謀求國際合作為導向的教育資源供給機制以及以系統構建學校文化精神為牢固基礎的社會文化創新機制。由此,可更加清晰地看到改革開放的時代精神對于教育價值進行重新塑造的顯著成果,可更加積極地發現以建立現代學校制度為基礎、以實現教育家辦學為顯著特征、以保障學生自主成長與自主發展的權利為核心的現代學校文化體系的建設成果。
當然,對于教育創新者來說,要讓一種新型教育思想和學校文化走向成熟和強大,更應立足于教育固有的規律和學生自身成長規律,立足于教育過去所取得的成果,立足于新的時代對人才需求的變化,這都需要具備足夠的文化耐心和思想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