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如何構建以“核心素養”為目標的學校課程

時間:2016/4/26

編者按

隨著考試改革的推進,以核心素養為目標的課程建構也成為每位校長都需要考慮的問題。來自北京、上海、浙江四所學校的校長就“以核心素養為目標的學校課程設計”的主題分享了經驗與觀點。

以核心素養為目標的課程建構成為每位校長都需要考慮的問題

21世紀到來,每個國家、國際組織都在思考到底要培養什么樣人的問題。教育部2014年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第一次提出“核心素養體系”這個概念。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隨著考試改革的推進,以核心素養為目標的課程建構也成為每位校長都需要考慮的問題。

核心素養的提出,就是明確學校要培養什么樣的人。那如何培養?就要依托學校的課程。因此,學校要建設以核心素養為目標的課程架構。核心素養要貫穿整個教育活動,滲透到各個學科。核心素養之所以稱之為核心,它就一定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學校在培養人的過程中最核心、最關鍵的素養。

比如北京市通州區潞河中學在教育的過程中,就抓住一條主線——健全人格的培養。在校長徐華看來,作為校長,在辦教育、辦學校的過程中,眼里必須有人。他認為,教育促進人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是學校教育實踐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潞河中學構建了可持續教學模式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把組織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應用探究作為主要教學組織形式,課堂上教師既關注學生的知識增長,也關注學生能力的形成。

浙江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校長何通海表示,學校課程要真正反映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圍繞學科核心素養,重構學科課程體系,培育特色課程群。其實,北京一零一中學就是這樣做的。據校長郭涵介紹,學校以培養具有擔當意識和能力的未來杰出人才為目標,搭建了三層八維式的課程結構,分析未來擔當人才的核心素養,從學生個性化和多元需求入手構建學校課程體系。

如何進行整合也是教育改革中校長面臨的問題

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是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三級課程體系。面對如此之豐富的課程和有限的課時,如何進行整合也是教育改革中校長面臨的問題。“必須把國家必修課程跟校本選修課程進行整合加工,實施校本化,推進分層分類的學科教學。而分層分類如何從形式走向內涵,關鍵是課程整合。”何通海說。同樣,郭涵認為,學校課程建設要突破三級課程界限,搭建自己的學校課程體系,建立優勢的課程群,同時還要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據郭涵介紹,一零一中學打通三級課程,構建了以擔當人才為目標的系列主題課程。課程結構分為基礎能力、拓展研究和實踐創新三個層面,共有32個系列。另外,學校還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構建了特色書院課程群,如大師領航課程、以圓明書院為依托的人文主題課程群、以學森書院為依托的科學主題課程群等。

在潞河中學,學校突破課程建設中城鄉二元結構的潛意識,通過盤活本地特色資源,開發異地資源,鏈接生活資源,觸及學科前沿資源等方式讓學生擁有更寬廣的視界。學校地處京杭大運河的源頭,運河文化是本地的一個重要資源。學校組織學生走近運河,了解運河的歷史、地理,朗誦運河的詩歌,用測量器測量運河的長度等。鼓勵學生走出教室,走進自然和社會,學得更寬更活。

在變革中,老師如何成為第一生產力

無論是新中考還是新高考,都增加了選考科目,也就是增加了學生的選擇性。從供給方學校來說,就要提供多元可選的課程。上海格致中學校長張志敏認為,傳統的整班式教學,統一式標準考試,把許多不同的學生納入一條共同的模式里去,實際是違背多樣化發展方向的。“學校應該和學生、家長、老師一起設計一條適合學生志趣、愛好、特長、潛能的個性化成長路線,讓每個學生更加不同。”

學校提供了多元可選的課程,教師才是課程的實踐者。面對紛繁復雜的教育改革,教師如何轉變觀念,順應時代要求和教改理念是至關重要的。在徐華看來,在變革中,要緊緊抓住老師這個第一生產力,課程才能實施好,學校才能辦好。學校通過給教師搭平臺、豎梯子、鋪道路等方式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素養。學校開展各種各樣的專題研究、課題研究、課堂教學研究,調動老師的積極性。

在課堂教學中,徐華認為學生的存在感、參與感和獲得感是非常重要的。“學生之所以愿意到學校來,一定是他在學校里有存在感,在課堂上有獲得感。”他說,課堂的最終追求,就是孩子們和喜歡的人,在喜歡的地方做喜歡的事情。

郭涵對教師也提出了兩條建議,一是教師要有可持續的思想創生能力,創生的頻率和深度要強于學生。二就是強勁的課程開發能力。“不能以教學為你的唯一使命,如今是學科交際,邊界融合,會有很多新的學科序列,教師必須具有課程開發能力。”

學校要在尊重前提下開展生涯指導

面對初中就要開始選擇科目考試,學校也就要更早地對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指導。上海格致中學設置了“志趣最佳發展域十大課程模塊”。學生高一一入校,老師就開始引導他關注自己的志趣、愛好和今后要從事的職業。“一般來說,高一時玩一玩,高二時學一學,高三時拼一拼。現在高一就不能玩了,必須要對自己未來的職業走向、個性成長的道路進行自主設計。”張志敏說。

郭涵也表示,學業規劃是老師當前最緊迫的一個任務。對學生來講,考試的科目和時間考驗學生自主選擇的能力,他會不會選擇?什么時間做什么樣的選擇?學校要進一步落實生涯規劃宣導,引導學生對自身以及想從事的行業、職業有所認識。

作為和上海一樣進行高考改革試點的浙江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校長何通海以他的經驗說,在選課方面,學生選的跟家長選課的出發點是有差異的。學生選擇具有盲目性,家長容易根據高校招生情況來進行選擇,學校要引導好學生和家長。同時也要處理好尊重學生的選擇和家長規劃的指導關系。對學生的選擇要尊重,但不能迎合,要指導。要充分考慮學生選擇多樣和學校資源短缺的矛盾。

專家觀點:發展學生核心素養需要立體開放的課程體系

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世界聯合會名譽主席陶西平表示,核心素養是時代的需求,是面向21世紀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回答。雖然如今強調個性化培養,但核心素養必須放到社會背景中去考慮,只有將共性與個性發展相融合,才是真正的個性化培養。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裴娣娜建議,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校長要思考學校課程結構的調整、必修課的選課走班和學生人生規劃指導。學校課程結構體系的建構,必須依據培養目標,體現學校發展歷史和辦學特色、適合學生發展水平,同時要體現出基礎性、選擇性和整合性,形成開放立體的課程體系。

搭建學科群,通過優質強勢學科的打造,對學生今后專業方向的選擇加以主動示范引領。同時課程內容要有層次選擇性,處理降低內容難度,擴展知識面廣度。在生涯規劃指導方面,關注學生的人生生涯規劃、職業(專業)生涯規劃和高中三年學業規劃,給予學生自我選擇和自我負責的學習權。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亚洲v欧美v日韩v国产v | 香蕉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最新国产精品精品自 |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va播放同性 |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精品 | 在线观看片免费观看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