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空間也是課程?這個觀點著實讓人“腦洞大開”!
是的,已經(jīng)有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開始把學校空間當做課程來開發(fā)和設計。
無論是最近美翻微信圈的北京四中房山分校的“城市叢林”,還是人們熟知的北京中關村三小萬柳校區(qū)的“3.0教室空間”,都是學校空間設計與學習深度融合的產(chǎn)物。
那么,作為課程的學校空間包括什么?如何使學校的空間設計滿足現(xiàn)代學習的需要,賦予空間更多的教育性和課程性?
來聽聽下面這兩位的獨到見解!
胡昕
從教室到學習室,變的不僅是名稱
學校空間是教育活動得以發(fā)生的物質基礎,是兒童學習、生活、成長的重要場所。如何讓學生每天帶著期待走進來,持續(xù)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中,是學校空間設計時需要考慮的重點。合肥市屯溪路小學教育集團下的星斗小學將“教室”改為“學習室”,改變的不僅僅是教室的名稱,還從兒童學習的角度進行了學習室空間的布局和設計,探索學習室?guī)Ыo教與學的方式的改變,發(fā)現(xiàn)學習活動對學習空間的影響。
為學習而設計
學習是個體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習室的設計理念是從原有支持教師“教”到支持學生“學”的轉變。學習室依據(jù)學校的育人目標和價值追求,從文化學、教育學、心理學、設計學角度進行整體設計,主動發(fā)現(xiàn)學習空間與兒童學習的內在聯(lián)系,體現(xiàn)學習空間的功能性、教育性、藝術性和靈活性。
我們明確了學習室的設計理念,即每一間學習室都是為真實的學習而建;每一間學習室都能滿足師生的學習需求;每一間學習室都能適合多種學習方式的需要;學習室就是師生共同的“家”;不同學科的學習室根據(jù)需要進行專門的設計。我們希望學習室?guī)Ыo學生的感受是:當“我”踏入學習室的那一刻,就情不自禁地愛上它。
英國南丁格爾建筑事物所與索爾福德大學聯(lián)合對7所小學的34間教室進行了一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教室的燈光、溫度、聲音、布局和顏色等物理元素與學習成績的相關性高達73%。為此,我們學校各學科的學習室設計都基于以上物理元素的考慮,努力為兒童的學習提供舒適、開放、柔和、有吸引力的物質環(huán)境和齊全的教學設備。
不同學科的教師、學生與設計師經(jīng)過多次溝通,從色彩、空間造型、照明、配置、舒適度等要素考慮,關注到視、聽、嗅、觸、味全方位的感官體驗,并讓科技和文化同時融入其中,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最大的支持。
我們的學習室設有若干區(qū)域。有適合學生獨立學習、擺放桌椅的“自學區(qū)”,這個區(qū)域的桌椅可以任意組合,適合學生合作學習;有適合學生圍坐在地板聆聽教師講授的“共學區(qū)”;有適合學生展示學習成果的舞臺區(qū);有適合學生個體學習、上網(wǎng)檢索、教師個別輔導的閱讀區(qū);還有學生放置學習用品、洗漱飲水的生活區(qū)。這樣的分區(qū),滿足多種教與學的方式。
不同學科的學習室有不同的風格。例如語文學習室的特點是如同一個小型圖書館,閱讀區(qū)有沙發(fā)、軟地墊滿足學生閱讀的樂趣;教學區(qū)的桌椅高度根據(jù)不同年級學生書寫的舒適度設置。音樂學習室專門安裝了一面墻的鏡子、舞蹈把桿和拉簾,地面采用防震、穩(wěn)固、耐磨的地膠,室頂和墻壁安裝了吸音板,配置了鋼琴、樂器、音響和專用立方體方凳等。有的學習室還專門設置了一平方米大小的溫馨角落,能夠保障一定的私密性,滿足學生個性化閱讀、思考、調整情緒等需要,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迷你小屋”。
因學習而靈動
學習室的優(yōu)化設計在愉悅身心方面的效果顯而易見。兒童是生活在學習空間里的人,他們在感官和空間環(huán)境互動中獲得信息、認知世界、構建和發(fā)展自身。優(yōu)化后的學習室如何真正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和發(fā)展,讓學習室不是“靜止的音符”,而是“靈動的生命體”,需要探索由此引發(fā)的教與學方式的變革。
變“教室”為“學習室”,就是將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放在中心位置來考慮教學。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把自己與兒童、教材與兒童、一個兒童同其他兒童、一種知識與其他知識串聯(lián)起來,由此將兒童的現(xiàn)在與未來串聯(lián)起來。這樣的課堂,不一定有固定的模式與結構,而是要讓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習的自主能動性,做學習的主人;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與技能,更要幫助學生獲得可以擁抱未來的核心素養(yǎng)。
學習室的物品擺放不是一成不變的,即使是同一間學科學習室,因進入學習室的學生不同,可隨時進行相應的調整。學習室的課桌可以成列擺放,也可以拼成不同形狀,還可以單獨擺放。三種擺放桌子的方式對應三種不同的學習方式,三種學習方式也可能同時存在于一節(jié)課。在同一學習空間,有的學生可以戴上耳機,使用電子設備自主學習課程或查閱資料;有的學生坐在沙發(fā)上靜心閱讀;還有的學生可以聚集到“交流桌”前進行交流探討;還有部分學生可以進行自我檢測。在一節(jié)課或者是一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將直接面對小組的每個學生,發(fā)揮教師的引導、啟發(fā)、示范、監(jiān)控教學過程的作用,也充分體現(xiàn)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參與性、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學習室靈活的可變性,能夠支持混合式學習,即在“適當?shù)摹睍r間通過“適當?shù)摹睂W習技術與“適當?shù)摹睂W習風格,對“適當?shù)摹睂W習者傳遞“適當?shù)摹蹦芰Γ瑥亩〉米顑?yōu)化的學習效果。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按照學生學習的需要把學生分成更小的小組,滿足學生個別化學習的需要,讓學習空間具有生命力。
兒童之間的交互交往對學習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學習室除了有與兒童生活密切聯(lián)系的主題學習活動和游戲,還有他們喜歡的圖書、植物、小陳列、作品展……他們在這里自主學習,好奇心、探索欲、良好習慣都能得到保護和珍視。
學習室從生活出發(fā),各個角落都充滿人性化設計,給師生提供更多“不經(jīng)意”的自由交往、溝通交流的機會,學生之間、教師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偶發(fā)的交往活動,使人身心愉悅,滿足師生的精神和心理需求。兒童在這里沒有恐懼,可以放松、自如地成長,他們在學習室這個真實的生活世界中感受、體驗、領悟,也在不同的學習區(qū)域與不同的同學之間的交流反饋中獲益,而這種自由的交往有助于兒童個性的健康發(fā)展。
讓學習無所不在
學習活動的質量和效益離不開學習空間的設計和營造,而學習活動本身也在直接改造和影響著學習空間。可以說,學習室是與兒童的學習和成長一起生長出來的。當學習室同時是教師的辦公室、學生的咨詢室、兒童的活動室時,教學資源得到整合與共享,學生置身其中,學習就已經(jīng)自然發(fā)生。
在多元、開放的學習室中,師生都是學習者。同為學習者的教師要進行積極的自我更新,把學習當作一種生活方式、工作責任和精神追求,并內化為自覺行動,依托學科教學,實現(xiàn)師生共同把握學習進程、共同提升、共同成長。
每個孩子都有選擇學習方式和成長方式的權利,在豐富多元的校園空間發(fā)現(xiàn)自己。孩子們的眼睛是攝像機,耳朵是錄音機,身邊的環(huán)境、事物都會給他們耳濡目染的影響。學習室的構建就是要把育人目標與兒童的日常學習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使他們具有廣博的知識,對許多事情都有靈活、富有想象力的思考,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學會選擇、學會判斷、學會靈活運用知識解決現(xiàn)實問題。
美國詩人惠特曼在《有一個孩子向前走去》一詩中寫道:“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見最初的東西,他就變成那東西,那東西就變成了他的一部分……”而兒童的學習不只發(fā)生在學習室中,也會在任何的時間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