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溫馨的教育環境,會使班級呈現出積極進取、真誠關愛、寬松和諧、團結合作的氛圍。“溫馨教室”的建設是通過建立和諧師生關系這座橋梁拉近師生心靈,使班集體充滿生機和活力。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才能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和諧精神家園。
教室是學生的另一個“家”:知識與能力融匯的“學習之家”,人格與品質磨煉的“校園之家”。它更是教師與學生共處的“教學之家”。溫馨的教育環境,會使班級呈現出積極進取、真誠關愛、寬松和諧、團結合作的氛圍。這種氛圍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情感,影響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會對學生的價值觀形成、道德素養和人格的培養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也將促進教師師德、師能的發展,有利于教師隊伍建設。
2008年市教委發布了《上海市中小學“溫馨教室”建設的實踐研究》文件。文件指出:“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2004〕8號)、《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導綱要》(滬教委德〔2005〕20號)和《上海市中小學生生命教育指導綱要》(滬教委德〔2005〕21號)等文件的要求,學校要積極營造學生喜歡、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校園環境,努力使學校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
一、“溫馨教室” 的概念界定
“溫馨教室”是指師生共同營造和諧的集體生活,共同創設出能滿足師生合理需求的、有利于學生健康人格發展的教育環境。因此,“溫馨教室”不僅僅是指教室安全的“硬環境”建設,更強調突出其“軟環境”建設。它注重和諧、互動的師生關系,要求教師堅持以人為本開展教學,體現師生之間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筆者認為順利完成建設“溫馨教室”應當遵循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1.共建共享原則。“溫馨教室”是師生共同創建的,需要師生共同的智慧和努力。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發展,形成師生互動的良性循環。
2.注重過程原則。“溫馨教室”建設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師生在建設過程中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增進了解、增長知識、體驗和感悟生活。“溫馨教室” 的建設過程就是見證師生成長的過程。
3.自主創新原則。“溫馨教室”建設不求統一模式,要在傳承學校班級文化的基礎上,根據班級的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建設,凸顯個性。
二、“溫馨教室”的創建內容
“溫馨教室”的創建包含硬環境和軟環境,主要圍繞以下內容展開。
(一)班級人際交往
教師要引導學生,和學生一起營造和諧民主、積極向上的班風。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在教室內設立班級郵箱,學生對教師、班級建設有建議或意見可通過投遞信件發表自己看法,增加教師和學生的溝通渠道。
2.民主選舉班級班委,在班主任的引導下,使班委成員真正成為班級各項事務管理的主人。
3.學生討論并建立明確的班級目標及嚴格的班級規章制度,增加學生的集體觀念,促進整個班級不斷前進。
(二)班級學習生活
教師在班級建設中,要引導學生保持一個嚴謹求實的學風,鼓勵學生創新研究。主要應從以下幾點做起:
1.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改掉一個壞習慣,養成一個好習慣”的倡議,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嚴謹學風。教師要利用班會時間,引導學生對學生共有的好習慣和壞習慣進行討論,引導學生共同思考。在熱烈的討論之后,爭取在每一個學生都能在一個學期內改掉一個壞習慣,養成一個有利于自身發展的好習慣。
2.設立“校獎助學金條例”,對于尊師愛學、在大型學科競賽或科技比賽等獲獎的學生給予獎勵,鼓勵創新研究。參與申請獎學助金的學生必須要有兩位任課教師的推薦。
3.由班級學習委員課代表牽頭,建立學習互助小組,幫助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提高成績。午自習和自修課,任課教師要進教室答疑,對個別學習較差的學生進行輔導。
(三)班級基本設施
“溫馨教室” 的建設離不開教室環境的建設。教室內的環境應舒適美觀,體現班級文化特色。主要應做好以下幾點:
1.在布告欄內貼出“溫馨提示”,比如值日生表,考試日程等。
2.布置綠色生物角。
3.在教室一角設立“環保節能”角,收集空瓶、費電池等。
4.認真做好每天的值日生工作,保持教室的整潔明亮。
(四)和諧師生關系
1.教師提高自我素養,完善教師的人格魅力。教師要用廣博的學識,精湛的專業技能,多方面的才藝和課堂中優雅親切的教態,生動優美的語言,準確精練的講評折服學生。
2.教師要熱愛和尊重學生。“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靈魂。尊重比熱愛更為重要。一旦學生認為失去自尊他們就會失去向上的動力、精神的支柱,由此會導致消沉。反之,學生就會獲得向上的動力源泉。
3.增加與學生的交往和溝通。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積極開展多向交流,多參加任課班級的班會和其他活動,不斷改進與學生交往的方式方法,平等待人,真誠待人,發現問題,及時引導。
4.處理好與家長的關系。教師要通過周記、座談、家長會、家訪等形式,積極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系、尊重和理解家長、與家長充分合作,與家長建立起和諧、健康的“合作式”關系,促進和諧師生關系的形成與發展。
三、“溫馨教室”的創建體會
在“溫馨教室”的創建過程中,學生認為:我們由互不相識走向相知相熟,由一個個孤立的個體成為一個完整的集體。一個優秀的領袖能帶領一個集體,而一個優秀的集體卻能使我們彼此互相鼓勵和珍惜,影響我們一生。
教師認為:“開展 “溫馨教室”建設是一個具有挑戰的任務。每一個方案的提出、每一次活動的開展都需要師生花費不少時間準備。但是看到學生在集體中健康的成長,我想這些小小的辛苦還是值得的。教師可以說是一個幸運的行業,能感受到生命再生的喜悅與興奮,同時也享受著學生純真的愛!”
在實踐中發現,“溫馨教室”建設一定要注意一切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實際、學校的實際出發,講究可行性、操作性和實效性。在全面把握教育內容要求的同時,對不同的對象在內容上有不同的側重。不求面面俱到,可以根據情況的變化做適當的調整。此外,“溫馨教室”的建設也不要停留于簡單的教室布置,要注重其內容本質地挖掘,使師生真正得到全面發展。
普通高中“溫馨教室”建設的探索
時間:2016/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