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生病的孩子都害怕吃藥。因為藥是苦的,如果藥是可口的飲料,不用大人催,他們也會樂意喝。有缺點和錯誤的學生需要教師的指正,但教師應該把批評的“良藥”變得可口一些,這就需要批評的藝術,批評要切忌簡單粗暴,要注意方式和方法,取得使學生樂于接受、努力改進的效果。
1.要善于以褒代貶
多數學生都喜歡得到老師的表揚,而不愿受到批評。當學生犯錯誤時,如果老師能改變批評的做法從而巧妙地以贊揚代替批評,將會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新學期上課的第一天,幾個出了名的淘氣鬼想嚇嚇新來的一位女教師,就故意在老師的粉筆盒里放了一只癩蛤蟆,并等著看好戲。當老師走上講臺時,果然被這只癩蛤蟆嚇了一跳。但這位老師并沒有火冒三丈,而是勇敢地伸出手來,一把抓住那只面目可憎的癩蛤蟆。這時,全班同學都驚訝了。只見老師從容一笑,對大家說:“真該感謝大家送給我這件珍貴的禮物。你們別看它渾身疙瘩很難看,其實它身上的疙瘩可以分泌出毒液,這種毒液不僅可以幫它抵御強敵,還可以采集加工做成中藥,用來治病救人……我想,既然大家送了個無比吉祥的癩蛤蟆給我,我也該回贈大家一份禮物,這個禮物就是-知識!”聽完老師的話,同學們報以雷鳴般的掌聲,先前的幾個淘氣鬼這時低下了頭。事實證明,以褒代貶可以使學生認識錯誤,勇于改正,使其自尊心不受傷害,從而棄舊從新,重新努力。
2.要善于間接提醒
有些老師在批評學生時也注意表揚,但習慣在表揚后面來一個“但是”。比如說:“你最近進步比較快,但是上課還開小差”。結果不僅勸告沒有奏效,而且前面的表揚也被學生認為是虛情假意。如果教師以間接提醒代替直接批評,委婉表示對學生的要求,比如說:“你最近進步比較快,如果今后能多專心聽講,相信你的學習成績會提高得更快”。這樣,學生覺得老師的表揚是真心誠意的,老師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是在幫助他、鼓勵他、信任他,而不是批評他,因此更樂于接受。
3.要善于巧設臺階
學生的自尊心都比較強,如果他們的缺點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下,不留情面的批評肯定會損傷他們的自尊心,導致僵局或產生逆反心理。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維護學生的自尊心,要準確地把握語言的分寸,在幫助學生下臺階的同時作出暗示。例如,課堂上,老師布置學生朗讀并背誦一段課文,學生A卻懶洋洋地趴在桌子上不讀書,他的同桌大聲向老師匯報道:“老師,我的同桌沒有讀書!”同學們也因此停了下來,目光一齊射向A生。這時,老師委婉地說:“背書得講究方法,不能靠死記硬背。這位同學剛才可能在想怎樣讀才背得最快,相信他想好后會讀的。”聽老師這么一說,A生不好意思地跟大家一起朗讀了。事實證明,當學生有缺點、錯誤時,老師巧設臺階,在眾人面前給學生面子,學生往往會勇于改過。
4.要善于榜樣激勵
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學生往往好勝心強,認為別人能做的我也能做。對于學生的缺點,教師可不作正面的批評,而是尋找好的榜樣進行對比激勵。比如,有些學生學習成績不好,就認為自己頭腦不聰明,不是學習的那塊料,于是自暴自棄。這時,老師就可以舉出讀小學時考試經常考零分的愛迪生長大后卻變成了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家來激勵他們。愛迪生也因此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因此,只要大家肯努力,相信大家都能學習好。事實證明,學生往往都很敬佩名人,適當地舉出名人名言來教育學生,效果很好。
5.要善于迂回啟發
某個星期天,幾個學生竟瞞著大人私自到河里去游泳。次日,老師得知此情況后并沒有氣急敗壞、暴跳如雷,也沒有將他們拉到辦公室一針見血地指出這種行為的危險性,而是在班上給大家講了個故事:某校四年級學生B自以為游泳本領高,不聽老師的勸告私自下河游泳,結果被旋渦絞到水底,三天后浮上來早已是面目全非了,身上傷痕累累,耳朵也被魚吃掉了大半,肚子漲鼓鼓的,樣子十分可怕。其母親也因痛失唯一的兒子而發瘋了。這樣,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從此徹底破碎了,從這個真實的故事中,你們受到什么啟發呢?學生靜靜地聽完后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見解,那些去游泳的同學也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過錯。事實證明,借助身邊的事例,適當的寓言故事、軼事傳說等進行教育能夠引起學生的聯想、對照、反省,從中受到啟發從而自覺改正錯誤,這種做法比起空洞的說教、硬邦邦的呵斥效果要好得多。
6.要善于寓批評于幽默
有些教師認為,教育學生要越嚴越好。其實,如果教師總板著面孔去訓斥學生,學生就容易緊張害怕,教育的效果往往不好。如果能運用幽默、風趣的語言來表達所需要闡述的觀點、道理,學生就能擺脫尷尬的處境,消除緊張的心理,在笑中明白道理,從而改正錯誤。例如,有位老師剛踏進教室準備上課,冷不防一個紙團朝他的臉上飛過來,同學們都忐忑不安地等待著“暴風雨”即將來臨。不料,這位老師平靜地走上講臺,和顏悅色地對大家說:“同學們,剛才那位同學的眼法可真好,以后成槍手時,可不要忘了我這個活靶子啊!”大家聽后開心地笑了。接著老師又說:“教室是大家讀書的場所,以后練自己的絕技不要在教室內練,好不好?”大家異口同聲地歡呼:“好!”這樣,教師把批評巧妙地寓于幽默中,能使緊張的氣氛變得活躍,犯錯誤的學生也會從中明白道理,樂于改正。
總之,教師對有缺點、有錯誤的學生要耐心教育,要把有毛病的孩子當成生病的孩子來關心、來愛護。既要找出治病的良藥,又要使良藥比較可口,學生才會樂于接受,才會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講究批評藝術 優化班級管理
時間:2016/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