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學校的好壞就在于這個學校的教學質量,而教學質量的好壞往往取決于這個學校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優化班級管理對樹立良好的校風和學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現就我正在施行的改變班級管理觀念、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的做法與大家進行交流。
一個好的班集體,和諧融洽,人人上進。在這樣的班級里,基礎好的孩子更加優秀,基礎差一點的孩子也被環境“熏陶”得急起直追。相反,在一個“亂班”,好學生能好下去真的不容易,更別說基礎差、有問題的學生了。那么,“好班”和“差班”的差別是怎樣產生的?究其根源,差別出在班主任工作上。作為一個班主任,我們該怎么做呢?我想就自己的認識談下面幾點:
一、加強班主任自身素質,樹立威信。
俗語說“打鐵全憑自身硬”,要做好班級各項工作必須加強自身建設,而關鍵就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質,樹立班主任的權威。
首先,班主任要不斷用新的知識充實自己,做知識的富有者。
教師的天職是“傳道、授業、解惑”,而學生最不能原諒的就是教師的一知半解。在知識更新加快、傳播渠道多樣化的今天,教師已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因此學生并不因為教師年齡比他大就信服和尊重你,而是因為你確實有知識才敬重和信任你,班主任如果沒有真才實學是很難在學生中樹立威信的。因此,班主任必須不斷用新知識充實武裝自己,不僅要精通所教學科,還要熟悉所學專業的一切知識。
其次,班主任要加強道德修養,做學生為人的楷模。
班主任是各項工作任務的中間者和具體執行者,他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都會在學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記。例如,班主任每碰到校園里的雜物就主動把它撿起來,學生也一定會照著這樣做的,久而久之,校園里就會無雜物了。班主任要努力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為人處事給學生以示范,做學生的榜樣。
再次,班主任要具備多種能力,做學生的“知心姐姐”。
班主任要具備的能力很多,如觀察、分析和判斷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個別談話和談心的能力,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發現、培養和使用人才的能力,總結工作的能力等等。但作為一名班主任,首先必須有體察學生的思想、情感、需求的能力,隨時注意捕捉學生的思想信息,把握他們對生活、學習的真實態度。如:每次班里舉辦的任何一項活動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都要靠班主任去洞察每位學生的思想和態度。
二、以信任、寬容之心去理解學生。
“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尊重學生是愛的前提。在尊重學生、師生平等的基礎上去愛學生,才能正確對待學生的過失,才會寬容學生所犯的錯誤,也才可以贏得學生的愛戴。
信任學生,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做教育教學的主人。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學會寬容,“以己之身,及人之身”,從學生所處的情境中設身處地地考慮對方的行為動機或個性需要,將心比心,以心換心,以熱情換取信任,以坦誠換取信任,以信任換取信任。在這種狀態下,師生情感易于引起共鳴,也就容易實現心理溝通。
寬容是一種信任和激勵,因而,信任會化作一種力量,激勵學生自省、自律、自強。教學中要寬容和理解,多些耐心,多些和善——心不同,各如其面。要有寬容學生的胸懷,對幼稚的學生學會原諒,不過分指責;對錯誤的學生學會包容,不要過分揭短。所以,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學會寬容、學會諒解,這樣才能和我們的學生更加接近,才會有共同的語言,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優點,才能和學生在藍天里一起快樂地遨游。
經過多年的實踐,我深深地感到:寬容是一縷陽光,她照亮了學生的心;寬容是一絲春雨,她滋潤了學生的心田;寬容是一粒愛的種子,她會在學生的心中萌芽。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請你擁有一顆寬容的心吧!
三、學會賞識學生,樹立他們成長的信心。
中國有一句俗話:“士為知己者死。”說的是為賞識自己、信任自己的人去死都愿意。成年人需要賞識,學生更需要得到家長、老師的賞識。然而,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學校教育似乎已逐漸遠離了學生心靈深處這最美好的愿望,他們經常聽到的是老師的批評、家長的責罵。我覺得要學會賞識學生,必須從自己做起,首先要提高認識、端正態度。我們都是過來人,以往曾多多少少受到過老師和領導的賞識,也曾遭到過批評和指責,其中的滋味和感受是不言而喻的。俗話說:“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農民怎樣對待莊稼,決定了莊稼的命運,教育者(父母、老師)怎樣對待孩子,決定了孩子的命運;大量生動的教育案例表明,不是好孩子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好;不是壞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壞。賞識就是注重孩子的優點和長處,使孩子在成長中樹立信心、勇往直前,讓孩子在“我能行”的心態中覺醒,在“我能行”的心態中發展,在“我能行”的心態中成功。在長期的實踐中, 課堂氣氛活躍了,無論是成績好還是成績差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發言、討論,既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習,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個過程中,每次測試,學生的成績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優化班級管理,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時間:2016/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