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標低一點
班級管理目標應從小處著眼,應根據班級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分階段制定切實可行的“小”目標,做到一個階段突出一個重點、解決一個問題、達到一個目的。要日積月累、循序漸進,通過一個接一個目標的實現逐步向整體目標的實現邁進,要避免因目標“假、大、空”而帶來的負面影響。例如前段時間,我發現班上很多同學不注意個人衛生,教室內常散發出異樣的氣味,于是我便將那一周的目標定為“講究衛生,健康生活”,很快講究個人衛生便成了學生的一種自覺行動。
二、內容實一點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對他看到或聽到的只能記住20%,而親身經歷的卻可以記住80%。這就告訴我們,中小學生良好道德行為的養成,離不開學生的參與和體驗,那種把學生當成“容器”的空洞的說教,不會喚起學生的共鳴,也收不到良好的效果。班級工作中,我常常抓住身邊的實例,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上做“大文章”,通過小事加強對學生品德、情操的培養。如:發現班內有考試作弊、亂扔饅頭、迷戀網吧、抄襲作業等不良現象時,我都會及時通過主題班會、演講會、個別談話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認識到這些現象的危害性,并幫助他們及時改正這些錯誤。
三、情感近一點
托爾斯泰說過:“如果一個教師把熱愛事業和熱愛學生結合起來,他就是一個完美的教師。”作為一名班主任,首先要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弟妹、朋友來看待,以兄長和朋友的姿態出現在他們面前,善意地理解他們,高興地接受他們;其次要放下架子、擺正位子,敢于走到學生中間去,與他們推心置腹、誠懇相待,傾聽他們的呼聲,了解他們的疾苦,知道他們的興趣、愛好和人生打算是什么。多年的經驗告訴我,與學生“打成一片”,學生才能敞開心扉,將心窩子里的話告訴你;與學生真誠相見,教師才能對學生的喜怒哀樂、一舉一動了如指掌,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四、心胸寬一點
蘇霍姆林斯基說:“寬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懲罰更強烈。”
英國科學家麥克勞德偷偷殺死了校長家的狗,犯了不可原諒的錯誤,但校長卻做出了一個讓麥克勞德頗感意外的決定:讓麥克勞德畫出狗的解剖圖。正是校長別出心裁的做法,使小麥克勞德愛上了生物學,并最終因發現胰島素在治療糖尿病中的作用,走上了諾貝爾獎的領獎臺。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何況是還在成長中的學生呢!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還不成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犯錯誤是在所難免的。這就要求我們廣大教師要保持健康、寬容的心態,用“宰相肚里能撐船”的風范包容學生的缺點,站在發展的角度、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學生,千萬別對學生的那些“瑕疵”斤斤計較、緊抓不放。
當然,大氣、寬容決不是對學生錯誤思想行為的姑息遷就和放任不管。
五、方法活一點
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對學生批評教育是我們的重要職責之一。為了求得批評教育的最佳效果,每位班主任都要因人而異、靈活多變地采用不同的批評方式:對自尊心強的,批評時要照顧他的面子;對好勝的,不妨肯定其成績,采用先褒后貶的批評辦法;對性情軟弱的,批評中要含有鼓舞和信任……另外,我們也可以用幽默的方式對學生提出合理化建議,用自責式的批評方式喚起學生的共鳴,用旁敲側擊、曲折隱晦的批評方式讓學生在愉悅的心情下接受教師的“忠言”,用書信或聯誼卡的形式對學生提出忠告和希望……
六、管理松一點
開始任班主任時,我一心撲在工作上,每天從早讀到晚自習,都“泡”在班里,每件事不管輕重緩急都是親自過問、親自抓,可謂殫精竭慮、廢寢忘食。人說“付出總有回報”,可我的心血卻沒能得到相應的回報:班級事務一旦離開我就無法開展。有一次,我外出學習,恰逢學校組織春季運動會,沒有我這“掌柜”的,我班竟沒有報起名來。一學期下來,我班的學習和各項積分都遠遠地落在其它兄弟班級的后頭!
從此我意識到,學生年齡小,思想不成熟,需要教師的教育和引導,但這種教育絕不是那種事無巨細、大包大攬的“保姆式”的教育和引導。教師大事小事,事必躬親,既浪費了自己寶貴的時間和精力,也不利于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班主任工作重在指導、疏導,不能包辦代替,工作中既要防止放任不管,又要避免越俎代庖,做到“指導不領導,到位不越位,幫辦不包辦”,引領學生逐漸走向成熟、走向完善、走向人生的最高境界。
班級管理的“幾點”做法
時間:2016/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