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管理是“管”與“理”的有機結合。
一、樹立學生管理的新理念
以往的管理注重的是“管”,如何讓學生服從學校的、班級的制度、規定以及管理者個人的意志是管的中心內容,而不去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的管理大都停留在學校量管的評比上,表現在管理人員以扣分為原則,對學生當時的實際情況不作調查、不作分析、不作處理,只是把量管成績第二天反映給班主任了事,沒有從真正意義上實現管理的實效,反而激化了矛盾。
管理,“管”是表象,“理”是實質。現在的社會發展快,學生所處的環境也隨之復雜化,促使學生的思想動態發展化。因此,在管理上應以“理”為主,而這里的“理”是在“管”的前提下關系的理順:理順社會發展與學校制度的關系,理順學校制度與學生思想動態的關系,理順學生管理與學生發展的關系。學校的管理制度不應是幾十年一成不變的,也應是動態的,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作適時適當的調整,這樣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
管理要搞清楚管理的對象是有思維、有思想的人,要強調以人為中心。人是組織的主體,管理是為人服務的,因之要人本化、人文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二、探討自我管理新模式
現代教育理論告訴我們,學生是受教育的對象,又是學習和自我教育的主體,他們具有獨立的思想、情感、意志和性格,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他們的自我意識中有兩個“自我”:一個是現實中的“自我”,一個是理想中的“自我”。兩個自我之間的差別成為一個人心理素質是否健康的指標。兩者之間常常會產生矛盾,最好的方法是引導學生自己認識自己,使自己更加成熟,從而去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標,進入理想境界。
因此,應積極探討“自我管理”模式。學生的自我管理既是學生自我提高、自我發展、自我約束下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最佳方式,也是學校管理的延伸。 曾子曾說過:吾日三省吾身。省察自己的過失本身就是一個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的過程。
當然,學生的自我管理不是拋開學校的規章制度,而是以其為基礎,是在老師指導和督促下的學生自主管理。針對學生生活、學習等實際情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管理自己。
學校把這項任務放給了班主任,由班主任根據本班具體情況制訂適合本班學生健康發展的“自我管理”要求。在自主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級活動的引導者、合作者、支持者、參與者,最后才是管理者。學校對班級實行量化管理,通過每日每周的評定,每學期評出優秀班集體和優秀班主任進行獎勵。這樣,班與班形成了良性的競爭態勢。班上日常事務應全部交給學生來做,變成時時事事有人管、件件事情有人做。
三、注重管理的細枝末節
細節決定成敗。管理是以尊重學生的人格為前提的,而人又是感情細膩的高級動物,因而,管理中不能不注重細節。我們從很多的資料上看到,有很多的學生采取極端的方式(有的離家出走、有的自殺等)對抗管理,這些悲劇的出現表面上是由于學生不理解學校、班級的管理造成的,實質上是我們在管理中沒有注重細節導致的。當今的中學生注重個性的發展,追求新鮮刺激,同時由于受獨生子女觀念的影響,思想情緒化,感情細膩化, 自我中心意識比較強,所以,管理者不能成為“管”的機器,不能機械地執行各項管理規定,在對學生管理時,既要嚴肅,更要充滿熱情;要大膽,更要細心。不能就事論事,要注意觀察學生的隱形的行為、微妙的心理變化;之后還要跟蹤管理,注重學生思想的動向、信息的反饋,防微杜漸。
四、注重指導、疏導、引導、開導
現在的中學生正處于成長階段,思想活躍,認識膚淺,信念淡薄,感情幼稚,如何激活他們內心深處的“善”是管理者所要探索的課題。從現象上看,中學生的不良行為影響了學習,破壞了紀律,但問題的癥結卻不是一般的思想或紀律問題,而是由于心理障礙導致的各種反常表現。如果以通常的談心、家訪或繩之以校規校紀,問題并不能真正解決;只有摸準學生的心理脈搏,了解其中的心理障礙,采用指導、疏導、引導、開導的方法才能使問題迎刃而解。
當前的學習環境不太優越,社會、家庭、學校對學生的期望值非常高,學生學習壓力大,考前緊張、考試成績不理想、學習方法不對、成績老是提不高等,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作為管理者就應該主動去找學生談心,疏導學生的不良情緒,幫助他們減輕壓力,緩和緊張的感覺。當學生因同學之間鬧矛盾而出現人際別扭時,管理者要幫助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從對方或者第三者的角度重新審視同學間出現的矛盾。同時,要幫助學生分析應該交往什么樣的朋友、應該怎樣對待朋友,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從而使學生走出情緒的低谷。
成長中隨時隨地都會有煩惱,學生隨時會因為學習、生活與人際關系的不順,而產生成人不以為是的煩惱。以往我們常說“少年不識愁滋味”,其實在實際生活中,青少年也是知“愁滋味”的。這時應該做好開導工作:對學生以心換心,多一點關心,用心去關愛他們,做到為他們保守秘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糾正學生們一些不正確的心態,給予學生克服各種困難的信心,同時培養他們面對現實戰勝困難的決心,從而去培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習慣。
總之,學生的管理最終是為了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形勢的要求,增強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提高文明素質,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合格人材。
淺談學生管理藝術
時間:2016/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