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亮劍”精神是一種勇氣、一種膽量、一種氣節、一種精神的凝聚力。一個民族,因為“亮劍”精神而打敗侵略,實現民族的獨立與富強,而對于一個班級來說,“亮劍”精神更是一個優秀班級的基本素質。
電視劇《亮劍》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劇中除了那些革命志士為了大多數人的幸福而赴湯蹈火、鞠躬盡瘁的精神讓人敬佩,筆者認為帶兵打仗和班主任的班級管理有共通之處。
一 認識“亮劍”,學會“亮劍”
劇中的主角李云龍帶領的部隊總是充滿活力,英勇善戰,他精神抖擻,骨子里就透著一股子打不爛、拖不垮的韌勁兒。就算是一支連吃敗仗的隊伍,只要到了他手里,一樣能打勝仗!兵還是那些兵,不過是換了指揮官,就能扭轉乾坤,說明軍官的品質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士氣。
剛參加工作的我沒什么經驗,不知道怎么帶學生,班會課總是很沉悶,感覺無從講起,所以常常是草草了事。后來到了高二文理分科后,從隔壁班分過來的理科學生很不適應我的教學管理,尤其是感覺班會課很乏味,我也覺察到班上缺乏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于是我就向隔壁班的班主任楊老師虛心請教,他毫無保留地告訴我:“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靈魂,首先他應是一個優秀的任課教師,除了教好自己的科目以外,還要培養學生的斗志,樹立良好的班風和學風,也就是要讓這個班級有精神,有了精神才會有活力,才會積極向上。只要大多數同學積極努力,學風就會好轉;學風好了,班風也就自然而然地好了,這樣的班級也就有了生命力和活力。所以我的做法是:每周的班會課除了自己的教學任務和學校要求交代的事情以外,更重要的是要鼓舞同學們的士氣。”聽完楊老師中肯的建議,我就試著把這些經驗之談運用到自己的班級管理中,效果很是明顯。
到第二輪帶班時,我就已經靈活掌握并能運用自如了。有了之前的經驗,第二輪高一我就能掌握主動權,班會課上給學生講述一些通過努力奮斗最后獲得成功的典型例子,激勵他們每天都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很快,整個班就被我管理得井井有條,在全年級中各方面都很出色。領導滿意,同事夸獎,學生喜歡,其他班的同學都羨慕有這樣一個充滿夢想與奮斗的班級。尤其到了高三每周一次的班會課都成了加油站,我不斷地給他們選讀一些優秀的勵志類文章讓他們的學習充滿動力。高考結束,成績喜人。看著他們一個個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學,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我倍感欣慰。
二 要敢于“亮劍”
現在的學生怕吃苦,卻不愿意承認,總是用基礎差當借口。尤其是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會望而卻步,缺少迎難而上的勇氣和拼搏的精神。回首中國革命,無論是抗日戰爭還是國內戰爭,在強大的敵人面前,我們的人數少、裝備差,憑著“小米加步槍”打天下,最終還是取得了勝利。靠的是什么?是狹路相逢勇者勝的信念,是付出血的代價也要殺出一條血路、突出重圍的堅定決心,是在強大的敵人面前敢于“亮劍”的精神。
每到此時我都會鼓勵學生:和這些流血流汗把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勇士比起來,我們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這點困難真的不足掛齒!我們在攀登知識高峰的途中,根本沒有理由懈怠、退縮,更沒有理由不拼搏!只要我們平時打好堅實的基礎,到了考場上,哪怕對手再強大,我們依然要敢于“亮劍”,即使最后的結果不盡如人意,只要拼過了、盡力了,也就無怨無悔了!
三 結論
《亮劍》的主角李云龍,雖沒上過軍事院校,也沒有人專門教他如何打仗,可他就是來之能戰、戰無不勝,憑的是不服輸的精神。他帶出來的隊伍勇猛善戰,無不讓敵人聞風喪膽!他的兵有這樣的精氣神,主要是因為他本人有這氣質!他,就是這支隊伍的靈魂;同樣,班主任也是班級的靈魂。我們也常說“學生像班主任”、“什么樣的班主任帶出來什么樣的學生”,那么作為班主任的我們首先要具備這種積極向上、不服輸、敢于“亮劍”的精神!唯有這樣,帶出來的班級才能不服輸,才具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