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范國睿:如何營造有活力的學校

時間:2016/4/13

教育規劃綱要多處提到教育活力或學校的辦學活力。新近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在總結五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教育成就時也提到“教育活力持續增強”。
  如同倡導用“有意義的課堂”取代“有效課堂”一樣,我們主張用“有活力的學校”取代“有效學校”。對于一所學校而言,“有活力”是衡量其發展狀態與發展潛力的重要指標。
  單從學校系統內部而言,學校的“活力”體現在學校的生態主體及主體間的關系中。
  創辦學校最主要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因為學生是學校系統中最主要、最核心、最純粹的生態主體。衡量一所學校是否有活力,學生是否健康成長是最重要的指標。這里所謂的健康成長,是學生身心兩方面的健康成長。學校教育的過程,即是教師引導、幫助學生在學校以及師生共同設計的各種學習與活動中主動學習、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的過程,這種發展,應是認知、道德、人格與審美情趣的協調發展。
  然而,如果學校的教職員工,包括學校校長、各級教育管理干部、廣大教師以及各類服務保障人員,按照“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邏輯,自然形成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格局,這就不再是我們說的“生態主體”,而是作為生態主體的學生的“環境”了。作為學生成長環境的學校教職員工,其本身的生存與生活狀態,自然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與學生一樣,學校領導、教師、員工等各類人員同樣是生態主體,他們同樣存在著生存與成長發展諸多問題,學校的活力同樣體現在他們身上。由此,我們希望用“一切為了師生的共同成長”的口號取代“一切為了學生發展”,其目的就在于尊重包括學生、教師以及其他學校成員作為生態主體的主體性與能動性。
  學校的活力,表現為普遍存在于學校領導與教職員工身上共同的育人價值追求、共同的教育理想、共同的責任與使命,表現為每一位教職員工對因其對肩負的特定任務與使命的認知以及對這種使命達成過程的全身心投入所帶來的存在感、獲得感與成就感,表現為他們在這種努力與追求中的真誠合作以及由此帶來的自我實現與情意發展。同時,現代學校通過組織劃分,將學校中的各類人員劃分為不同的部門與群體,以規章制度與普遍認可的習慣、規則與機制來協調不同部門與群體之間的功能發揮。因此,學校的活力還在于這些制度與機制是否激發了、促進了與保障了學校內部組織與個體充分發揮其積極性與創造性。
  其實,走進一所學校,活力往往會通過學風、教風與校風表現出來。透過學校組織氛圍,我們可體察學校活力,那就是,學校領導與教職員工心系教育理想,各司其職,在創造性地為學生發展服務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所有學生得以在生動活潑、充滿教育意蘊的學校生活中積極主動地實現自我成長與發展。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亚洲AV秘一区二区色 | 亚洲黑白配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 一本大道香久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综合a一区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