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時下,有的校長重管輕理,很少甚至從不深入課堂聽評課,教學管理“牧羊式”、粗放化,高高在上導致心浮氣躁。有的校長則因聽評課走入誤區,不得要領,聽課無目的、無計劃、無重點,隨心所欲地搞突然襲擊式的“推門聽課”,“眼中無人”地搞評課“一言堂”,傷害了教師的自尊。這些都不利于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的開展,更無益于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校長聽評課要選視角定方向——做引路人;采取合適的方式、方法——做明白人;措施跟進、解決問題——做懂行人。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有經驗的校長,他所注意和關心的中心問題就是課堂教學……經驗使我深信,聽課和分析課——這是校長最重要的工作,經常聽課的校長才真正了解學校的情況。”的確如此,聽評課應是校長最重要的“分內之事”。校長只有深入課堂,才能沉潛靜氣,了解教學現狀,掌控教學質量;才能走近師生,了解教師狀況,引領師生成長;才能貼近學生,了解實情,把握教育方向;才能觀察班級管理,了解空間狀態,洞察管理細節,彌補管理漏洞。
時下,有的校長官僚主義思想嚴重,重管輕理,很少甚至從不深入課堂,教學管理“牧羊式”,粗放化,高高在上導致心浮氣躁。有的校長則因聽評課走入誤區,不得要領,聽課無目的、無計劃、無重點,隨心所欲地搞突然襲擊式的“推門聽課”,“眼中無人”地搞評課“一言堂”,傷害了教師的自尊。這些都不利于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的開展,更無益于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故,探討校長聽評課的方式、方法及價值,對幫助校長走出聽評課的誤區大有裨益。
一、選視角、定方向——做引路人
有人說,一個好校長造就一所好學校。的確如此,學校發展靠辦學質量,辦學質量的提升靠優質的師資,優質師資的培養靠校長的引領。校長就是學校的引路人,引領教師拼搏進取,勇攀高峰,走可持續發展的專業成長之路。故,校長聽評課要做到方向明、目標清,有的放矢。
1.1 價值取向遵循科學性原則
校長聽評課有別于教研員和學科教師的聽評課,校長應具備全局觀念,著眼于學校的全面發展,包括師資水平建設、學生素質提高、教學隱形問題研究與學校管理制度規范性等方面。校長既要關注教師個人的專業發展,指向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建設,又要關注個體教師的教學細節問題、教師群體專業發展中的共性問題和師資隊伍建設的規律性問題。此外,校長聽評課還要關注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思想境界和行為規范性及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行為、思想道德、學習習慣養成、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狀況,為調整辦學的思路和方向積累素材。通過“課堂觀察”,校長要透視學校教育教學全局。以人為本,著眼于師生和學校的全面發展才是校長聽評課應有的觀察角度和科學的價值取向。
1.2 觀察視野遵循廣闊性原則
鑒于校長角色的特殊性,校長聽評課要突破學科界限,以更寬廣的視角去觀察課堂。首先,校長堅持全面觀察的立場。除了專業知識、專業技能以外,校長還要從教師的工作態度、職業情感、精神生活等多角度探尋課堂問題出現的歸因,并給教師提供多方面的指導建議。其次,校長要堅持一般教學論的觀察視角。對非本專業的課堂教學,校長應從一般教學論而不是學科教學法層面去觀察,提出課堂教學重構的建議,要力求規范而專業,規避行外話,否則就會影響教師的情緒,甚至降低校長個人的威信。校長聽評課盡量做到“內行看門道”,否則,就應該抱著學習者的態度,中肯而準確地做適當評價,切忌不懂裝懂,“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即使作為外行“看熱鬧”,也要做到能看、會看、看懂、看清。
1.3 角色定位遵循準確性原則
校長應該站在調研者和發現者的角度進行聽評課。調研課堂教學現狀,發現教學教研問題才是校長聽評課的價值所在。調研的目的是為了發現該肯定和該發揚的先進典型、該改進和該批判的反面素材。校長對優秀的課例要學習,更要賞識激勵和推廣,對問題多的課要指導,甚至示范性輔導;對教師教學中遇到的困難,應及時幫助解決,做教師的指導者和援助者。實踐證明,在一個團隊里有效工作,教師們需要許多資源和大量培訓。校長要成為一個資源的供應者,要給他們提供購買材料的資金,制訂培訓計劃。校長聽評課要以引領為主,把好課改方向的舵;要以調查研究為主,解決實際問題;要以“品”課為主,賞識和激勵教師和學生。好課不是“評”出來的,而是“品”出來的。作為校長,若能學會以欣賞的眼光、研究的心態和負責的態度,堅持去品悟不同類型、不同科目、不同階段和不同教師的課,就能獨具慧眼地變被動“評課”為主動“品課”,就能讓聽課充滿藝術味。故,校長在聽課時,要留心觀察和收集不同教師在課堂上展示的各種“絕活”,用心捕捉和品悟不同教師在教學中出現的獨具匠心的“亮點”和創意,細心揣摩和總結不同教師的教學個性與風格,聚眾人之精華,提“品課”之水平,以利于指導教學。
二、采取合適的方式、方法——做明白人
校長聽評課要避免盲目性,提高針對性,才有說服力。故,采取合適的方式、方法,做個明白人尤為重要。校長要做個聽評課方面的行家里手,務必提前做好一定的準備工作。
2.1 聽評課形式要有目的性
校長聽課可以采取全面聽、整體聽、重點聽等多種形式,但無論何種形式,都應為聽課目的服務,都應該注意點面結合問題,做到固定與流動結合、預約與隨機結合,力爭聽最少的課,了解最多的信息,充分起到最佳的督促、指導及研究作用。主要有三種性質的聽課評課形式:第一,常規督促性聽課。如為了督促教師抓好平時的教學,校長最好采用預約聽課與隨機聽課相結合、全面聽與重點聽(通常采用流動走聽的形式)相結合的辦法。第二,指導性聽課。校長應該是業務的行家,為了帶好自己的徒弟,加快培養青年教師,則可以采取跟蹤聽課與會診聽課相結合的方式,引導教師快速入門,尋門問道。第三,課題研究性聽課。如為了加強對某種課堂教學模式研究,校長則適合采用對比性聽課與專題性聽課相結合的方式。第四,專題調研性聽課。如圍繞生態課堂的研究專題,校長可開展調研、摸清實施過程中的困難、現狀,探究克服困難、改變現狀的策略等等。形式多種多樣,萬法歸真,校長聽課的目的是為管理服務,為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服務,為促進師生發展服務。校長聽評課應達到一定的量,但不是毫無策略、漫無邊際,要根據實際需要采取有效的行動方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前期準備、后期總結工作
在聽評課之前,校長必須準備好“三讀二研一反思”。“三讀”即讀教材和評課標準,讀教師,讀學生;“二研”即研究課堂存在的共性問題、突出問題,研究促進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水平的關鍵問題、根本問題;“一反思”即反思學校教學研究與管理中的策略問題、方向問題。在此基礎上開展評課議課,校長才有真正的發言權,評課才有說服力。
讀教材,主要是針對本課內容,基本了解本課內容以及它在全冊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讀評價標準,有利于評課有依據、有標尺,不至于漫無邊際;讀教師,指從教師成長的一般規律出發,結合其上課具體表現,對他的發展水平、工作態度、個性特點等有初步的了解;讀學生,就是研究課堂上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或個別特殊學生的問題,諸如全班學習基礎、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精神、學習風氣、學習效果等,個別學生在書寫、朗讀、習作上的突出問題等。當然,校長讀學生與任課教師讀自己的學生有所區別,它有賴于任課教師又不完全是,既要與任課教師一同研究觀察,又要總攬全局,從全校學生的角度去觀察、分析,然后商討有效對策。研究課堂中存在的關鍵問題、共性問題,有利于面向全體教師進行反饋矯正;研究制約或阻礙教師發展的突出問題、根本問題,可以以典型案例進行解剖分析,利于幫助教師迷途知返,利于學校調整思路。反思,指的是反思學校校本研究與管理是否有利于促進師生素質的發展,方向和策略是否正確,措施是否扎實有效,如何改進和調整使其更具有針對性、實效性。“三讀”是為了更好地聽課,“二研”和“一反思”是為了更好地評課,它們之間環環相扣,是不可偏廢的一個整體。讀懂教材、讀懂標準、讀懂教師、讀懂學生都是為了更好地研究課堂、研究教師、研究學生,探求貼近學校實際促進師生整體發展的正確方向和有效策略。
后期的總結評價應該及時到位,遵循以下幾條原則:真實性原則,不添油加醋,不夸大事實,一切用事實說話,讓教師心服口服;激勵性原則,不管課上得如何,始終以鼓勵和激勵為主、肯定成績為主、表揚賞識為主,眼中有“人”,呵護教師的自尊心,保護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一腔熱情;商榷性原則,在肯定優點的同時要指出值得商榷的地方,以商量的口吻說話,進行必要的引導、點撥、啟發,讓教師從中得到啟迪和醒悟,做到對“課”而不對“人”;因人而異的原則,即面對什么樣的教師說什么樣的話,在把握基本準則的情況下,評課的標準、評課的態度、評點的方式方法因人而異,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量體裁衣,對癥下藥,因課施“評”、因人施“導”,讓教師的個性得到真正的張揚。
三、措施跟進、解決問題——做懂行人
“沒有水平的校長抓門房,有水平的校長抓課堂。”校長只有經常深入教學一線,走進課堂,聽課評課,才能了解課堂教學的現狀、掌握第一手材料,避免浮夸風、瞎指揮,給予教師正確的指導和幫助。
3.1 發現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校長聽評課的關鍵點
校長辦學的關鍵點在于及時發現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解決,避免問題擴大化。親臨教學一線,做一名教育教學的觀察者是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的最有力的措施保障。坐在辦公室內聽“匯報”的校長不是一名好校長,至少不是一名負責的校長。
年初剛開學,王衛東校長到高一五班聽數學課,這節課很精彩,教師講授條分縷析,問題導學層層遞進,小組合作熱情高漲,課堂檢測達成度高。但是,王校長發現數學教師在畫圓的時候,沒有圓規可依,徒手畫出的圓呈不規則狀。課后,王校長找級部主任、數學備課組長了解到,學校購買的教具不結實,并且多年沒有更換,致使一些數學教具年久損壞嚴重。經過研究,王校長當機立斷,調整學校購買配備教具的制度,全校統計教具損壞情況,及時為數學、物理、化學教師配備相應的教具,并為英語教師更換錄音機,為地理、歷史教師補充教學掛圖等。記得一個冬季的下午第三節,王校長在高二九班聽課,下午4:30教室內的光線特別暗淡,影響了聽課效果。于是,他立即決定冬季下午教室送電時間提前半小時,并安排后勤人員全面檢修所有教室內的燈管,保證下午第三節課和晚自習的學習質量。
校長聽評課,還能發現課程表的執行情況,教室線路的安全問題,多媒體的維護管理問題,班級衛生狀況如何,班主任對學生的教育要求是否到位,學生的學習習慣怎樣等等。
3.2 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校長聽評課的立足點
教學是學校工作的中心,課堂是教學的關鍵。教與學、講與練、主導與主體、學知識與學做人、學知識與提高能力、全面要求與因材施教等教育教學活動都離不開課堂這一主渠道。如何組織課堂教學結構,如何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決定了課堂教學效果的優劣。聽評課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研究、是改進課堂教學的方法和手段。
曾經有家長反映,我校某生物教師授課水平有限,不被學生認可,要求學校調換。王校長立即組織有關人員去聽課,發現該教師在課堂上以講為主,與學生的交流特別少,不太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而且,該教師是剛從初中調入我校,對高中教材不熟悉,但該教師工作態度較好,積極性很高。課后,我們與該教師交流聽課感受,先談優點,然后再指出不足,最后提出建議;第三天,王校長和教科室主任繼續聽課,課后照例和教師交換意見,提出教師要想獲得學生的認可,先從全面把握教材知識、精心批改學生的作業做起,或在作業上用心寫出批語,或者對學生的作業面批,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那份關愛;第四天,我們繼續聽課,課后進一步提出如下建議:簡單的題目放手讓學生講,稍難一點的題目先讓學生自己思考、小組合作解決,在此基礎上再讓有能力的同學去分析,最后師生共同梳理思路和方法。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做的就是不斷做題提高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并及時對學生進行評價和鼓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半個月以后,家長再次反映,學生們已經接受了這位教師,學校不需要再做調整。現在,該生物教師已經多次送高三畢業班,成長為骨干教師,并于2014年被評為泰山名師。
由于我們聽評課的出發點就是幫助教師盡快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所以大家都樂于讓我們去聽評課。
3.3 提高自身的課堂教學指導水平——校長聽評課的增值點
聽評課是校長管理教學工作的基本功。聽課是校長的任務,評課則體現出校長指導教學的能力和水平。要想評好一節課,校長一定要做到聽課前有準備,聽課時切忌邊聽課邊做其他工作,切忌與旁邊的人竊竊私語、小聲議論,切忌不做記錄,切忌聽課遲到、課中離場或通知某教師聽課而臨時不去。
在聽評課的過程中,校長要逐漸形成自己的好課標準,主要包括:教學目標明確;教學設計合理;預設和生成處理得當;教學方法靈活多樣;面向全體學生,體現“學本理念”;教學目標達成高效;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課堂管理和教與學相得益彰等。同時,校長要逐漸形成自己的評課風格,一定要從三個方面作出自己的分析,一是總體評價,二是課堂亮點與特色,三是教學建議。如果趕上特別滿意的課,還應寫出2500字以上的心得體會,打印出來與教師交流,或發表在學校網站上與大家分享,或把教師的教學實錄和評課感悟投向專業雜志發表,一定會受到教師的歡迎。
校長堅持聽評課,裨益良多。建議各位校長,無論學校工作多么繁忙,每天都要擠時間聽1~2節課,長此以往,深入課堂教學一線,讓學校管理點面兼顧、無縫對接;讓學校管理不僅有著眼點、著力點,更有落腳點、制勝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