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誠信”教育的界定
“誠信”即指誠實與守信。“誠信教育”是指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通過扎實有效地開展各種教育活動,能夠多角度、全方位地幫助學生樹立誠信意識,指導實際行動。“誠信教育的研究”指教育工作者立足一線教育工作,從教育實踐中挖掘教育資源,開展教育研究活動。“在班級體建設中加強學生的誠信教育”的研究即根據具體的班級狀況、學生思想品質的發展狀況,針對性地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強化學生的誠信意識,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
2 “誠信”教育的主要內容
中小學誠信教育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關于開展社會誠信宣傳教育的工作意見》,突出抓好誠實教育和守信教育。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使中小學生了解誠信的基本內容,懂得誠信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增強學生法律意識和誠信意識,提高守法、守規的自覺性,牢固樹立守信為榮、失信可恥的道德觀念,從小立志做講誠信、講道德的人。
3 在班級體建設中加強學生誠信教育
從古至今,誠實守信都是我們國人引以自豪的品格,我們一直致力于加強對學生的誠信教育,也取得了豐厚的成果。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價值觀、人生觀在漸漸地改變,有的人以利為重,誠信之風尚在逐漸地丟失,為此黨中央在十六大會議上提出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號召全國上下切實開展誠信教育。學校是教育的主陣地,因此,學校應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深入開展《中專生誠信教育的實踐研究》的專題研究。
班級是學校的組織細胞,是落實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基地。在班級體建設中加強學生的誠信教育有很強的針對性、實效性,有很大的意義。班級也是一個小小的社會,班級有班級獨特的秩序,有班級獨特的文化,也有班級獨特的管理方法。班級成員的思想狀態,行為表現都是受班級管理的制約。因此,在班級中加強學生誠信教育對學生在各方面的成長有著重要而且積極的意義,那么,如何加強班級的誠信教育呢?
3.1 誠信教育應教師先行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然而,現代教育對老師的要求已遠遠不只這些,21世紀的老師應以高尚的誠信人格影響學生,樹立良好的師德風范。老師不僅要教學生學習,更要教學生做人。因為教師在讀學生時,學生也在讀教師,學生會時時注意教師的言談舉止。作為一名教師,應堅持實事求是,誠實守信,對自己嚴格要求,以高尚的誠信人格影響學生,感染學生,率先垂范,做好表率,才能在學生中形成榜樣的力量。
3.2 誠信教育應小中見大
誠信教育是德育內容之一。現階段,我們的德育工作較多地以生硬的“說教”為主,經常是長篇大論,老生常談。殊不知這種形式單一的教育最終只能效率低下,流于形式。缺乏誠信的社會環境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學生誠信意識的缺乏,所以誠信教育切忌空洞說教,說大話,搞形式主義。我們應該教育學生從小事做起,從小事開始講成心,從身邊做起,從身邊事開始講誠信。
誠信教育應教育學生“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班上若有幾位同學周六補課曠課,去網吧玩游戲或在外面閑逛。在知道真相后,只有一個同學講了實話,其他幾個同學都撒了謊,說什么睡過頭或身體不舒服等理由。這時就應把曠課事件本身暫擱一邊,首先針對學生對錯誤的認識和態度問題與當事人進行耐心細致的交談,再在班會上對全班同學進行“對待問題要有實事求是的態度”教育,最后解決曠課打游戲問題。使學生認識到:學生時期犯錯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錯誤不能正確對待和正確認識,這不僅不利于問題的解決,而且不利于個人的成長和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平時,我們往往不會把這件小事跟誠信教育聯系起來。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充分利用這些學習、生活中的小事,適當開展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那么效果一定非常好。
3.3 誠信教育應洋為中用
在國外一些發達國家,每一個公民都有自己的誠信檔案。因此國外對誠信教育特別重視,他們的誠信教育也非常值得我們借鑒。所以誠信教育也應洋為中用。
首先,老師應該認真研究外國教育理論,吸收外國教育模式,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把外國的一些誠信教育案例與我國教育實際相結合。其次,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些外國見聞,或者通過觀看外國影片感受誠信教育。著名影片《成長的煩惱》中就有許多關于誠信的故事,這些故事妙趣橫生,很容易撥動學生誠信的心弦。再次,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留洋中學生也越來越多,我們可以請一些留洋歸國的學生講述親身經歷的國外誠信教育與誠信感受。
誠信教育關系到未來祖國建設者的成長,關系到中華民族整體素質的提高,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隨著社會經濟的新發展,加大誠信教育研究力度,加快誠信教育步伐,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應該高度重視誠信教育。但是,不可否認,我們缺少一個健康的社會環境,這將極大地制約學校誠信教育的成效。所以,誠信教育任重而道遠。
在班級建設中加強學生誠信教育
時間:20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