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走班制”不是折騰師生 而是塑造新管理機制的機會

時間:2016/4/6

“一所能夠不斷涌現出優秀學生的學校,一定是好學校;一所人人都想做好老師的學校,一定是好學校;一所好學校,一定有好的管理機制,才能保證這所學校持續地好下去,高考新政給了我們形成這個管理機制的機遇,‘走班教學’則成就了塑造這個管理機制的機會。”
高考改革對現有教學體制最大的一個改變,就是離我們似乎很遙遠的“走班”,現在不得不在很多高中全面推行。但現實的情況是,一些學校實行走班制后,“學生是走起來了,老師的課卻上不下去了,更不要說去盯他們的學習了,有老師擔心,再這么搞下去,教育質量肯定不靠譜”。

同樣納入高考改革試點的浙江海寧高級中學,不僅走班,學生還可以選擇老師。在校長周彬看來,“走班教學”和教學質量,并非一個非此即彼的選擇——從行政班教學向“走班教學”轉型,需要轉變的遠不只是課堂教學模式,更重要的是形成支撐“走班教學”的管理機制與責任體系。如果傳統管理體制和責任體系不改,“走班教學”就是一種負擔,甚至是一種折騰。只是花瓶里的花,只能收獲一時的鮮艷,難逃凋零的結果。“有質量的走班教學”需要我們更加深刻地思考并重新定位學生與學習、教師與教學、學校與管理的關系。

只有把學生的“今天的學習”與“明天的未來”打通,學生才愿意為了明天擔負起今天的學習責任

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生選擇老師,最后淘汰的是老師,老師可以在專業學習中逆轉;讓學生選擇學科,最后淘汰的是學科教研組,教研組可以實現重構。我們把更多的選擇權交給學生,既可以讓學生因為自主選擇承擔的責任而成長,還可以看到學校因為學生選擇而可持續發展。

學習究竟是為自己,還是為別人?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影響的卻不僅是學習態度,更是學習結果。

在行政班教學中,永遠都是學生等老師上課,但,老師上課講什么,用什么方式講,卻永遠只有老師自己知道。那么,如果學生連學什么都不知道,怎么可能有學習的動機或學習興趣呢?

其實,學生的學習興趣從來都不是一個抽象的存在,他們有學習什么的興趣;他們也沒有抽象的學習動機,只有學習什么的動機。因此,“走班教學”并不只是讓學生走起來,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自己為什么而走,在從一個教室走向另一個教室的路上,需要他們思考“我去這個教室,上這位老師的這堂課,究竟想要學到什么?想要得到什么?”所以,“走班教學”帶來的變化,并不是教學形式上的變化,而是學生學習動機上的變化。

這是把課堂還給學生最務實的做法。但當我們真的把課堂還給學生時,他們真的愿意接受嗎?他們又為什么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呢?只有把學生的“今天的學習”與“明天的未來”打通,學生才愿意為了明天擔負起今天的學習責任,這就是我們說的高中生生涯指導,但這絕不是靠一門《高中生生涯指導》課程就能達成的。

為了幫助學生把今天的學習視野投放到更遠的未來,能夠真正明確自己的志趣,我們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活動,希望他們在活動中確證自己的興趣方向。比如我們的社團建設往往會告訴學生:“你今天在學校選擇哪一個社團,很可能意味著你明天選擇哪一個行業;你今天對待社團的態度,就意味著你明天對待工作單位的態度;你今天在社團中的地位,就意味著你明天在工作單位的地位”。

我們請畢業生把大學使用過的專業教材寄回母校,讓學生可以看到今天所學的高中知識,在大學會延伸到何處,會對人類社會和科學技術產生什么樣的貢獻。我們邀請各行各業的人來學校,向學生講解自己行業的酸甜苦辣。讓學生了解真實的社會,讓美好的一面成就學生的學習動力,用痛苦的一面造就學生的學習壓力,從而讓學生更加主動地投入學習。

人生可以有很多的理想,但所有的理想都必須考慮既有條件,所有的行動也必須遵守已有規則,幫助學生塑造人生的理想,也必須幫助他們學會遵守規則。選課也需要“秒殺”,這是為了讓學生學會選擇,并且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讓學生了解,學校也只能在已有條件下盡可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并不意味著可以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

不讓教師真正對教學負責任,就是一種折騰

學生的主要目的是學習,如果上了一兩年的課,什么也沒有學到,那肯定非常不開心。判斷他們是否學到的標準用教育術語來講,是教學成效;用老百姓的話來講,就是教學成績。既然學習的責任還給學生了,那教學的責任就該還給教師。課堂教學是否有實效,是否能夠吸引學生,都決定了教師能否擁有崗位。不讓教師真正對教學負責任,就是一種折騰。

學生在學校里一旦“走起來”,學校就很難決定學生該進哪間教室,上哪位教師的課。如果“走班教學”只讓學生走,但不給學生選擇教學班級和學科老師的權利,那走班就只是一種負擔,甚至是一種折騰。因為不論走不走班,學生都是被動學習。我們把選擇教學班級和選擇學科老師的權利,都一并給了學生,當然也把承擔選擇結果的責任,也借機還給了學生。

可是,當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任了,是不是教師就可以“解放”了,可以只上課,而不用擔心自己的教學效果了呢?

每一個職業都有自己的責任,當這個職業不需要你負責任的時候,就意味著這個職業沒有存在的必要了。讓學生走起來了,課堂還給了學生,教室還給了教師。那么教師就得想辦法吸引學生到自己的教室里來。在行政班教學體制下,老師不用擔心沒學生可教,也不用擔心沒課可上。但是來上課的學生未必認真聽,聽課的學生也未必認真學。現在學生得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任了,但他卻不一定要來聽你的課,也不一定要來向你學習,這就是“走班教學”制度下,老師面臨的最大問題。

本次高考改革最大的變化,就是把選擇的權利交給了學生,尤其是學生可以選擇哪些科目作為高考考試科目。一開始我們都認為,學生會根據自己的興趣來做決定,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在高中階段,學生的興趣并沒有被固化,但學科的強弱卻被各種各樣的數據所強化,并最終成為學生做出選擇的依據。

面對升學的需求,學生如果完全按照興趣選擇,而不考慮就讀學校在學科教學上的實力,以及自己在該學科的能力,最后的結果可能就是選了卻考不上大學。當學生普遍把就讀學校學科教學實力作為一個選擇標準時,特定的某個學科或者幾個學科就會成為該校的主導學科,慢慢的這些學科就會變成這所學校的辦學特色;當學生考慮自己的興趣和具體學科實力時,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就得到了照顧。

事實上,讓學校圍著學生轉,學生選擇就會決定教師崗位。每個教研組的工作態度與教育業績,會匯聚成這個教研組的學術聲譽,而這將成為學生是否選擇這個學科作為高考學科的重要依據。學生的選擇,則將影響整個教研組的教學崗位數量。

最近學校對高一學生的選科情況進行了預調查,發現高一學生的選擇深受最近一次高二學考成績的影響,導致有的學科比上一屆少了將近100名學生,這就意味著該學科教研組必將失去兩到三個教學崗位。因為我們授予學生選擇任課老師的權利,所以同一教研組內的老師究竟能否上崗,上崗后可以教高考學科班還是學考學科班,每個班會有多少學生,都由學生的選擇決定。

學生的選擇標準,是老師的發展方向之一

學生會選擇什么樣的老師呢?

從學校學生的選擇結果來看,三類教師受到學生歡迎:一是教學效果明顯的,二是善于與學生打交道的,三是“顏值”比別人略高。

當然,有的老師并不一定課上得好,但他們非常善于與學生打交道,善于激勵學生,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理想,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更容易捕捉到幸福的元素,這也會受學生歡迎。那些“顏值”高的老師,不一定特別漂亮或特別帥氣,如果自己生活特別陽光,也特別有生活品位,也會為自己贏來不少的“粉絲”。

這就要求老師要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質、與學生的交往方式,以及自己教學風格的可接受程度等。以前講教師專業發展方向,總是說如何提高老師的學科水平、學術水平、教學能力。當把“選師權”交給學生時,就等于承認了學生選擇老師的標準,就是老師提高自己的重要依據。讓學生選老師,目的不是淘汰老師,而是讓老師不斷地發展自己,而學生的選擇標準,就是老師的發展方向,至少是發展方向之一。你不可能在三個方面都做得非常優秀,但如果你一個都做不到,可能原本追隨你的學生就會追隨到其他教師的教室里去了!

走班制下,學校要為學生和教師做哪些事?

管理水平決定教育質量,讓學校對管理負責任。學校管理的核心就成了——營造更好的學習風氣,營造更好的教學風氣,讓學生學得更好,讓老師教得更好。

學生能夠而且必須對自己的學習負責,教師必須對自己的教學負責。那么,學生就會覺得聽課是一件幸福的事,學習是一件有成就的事。此時,學生就不會再把學習視為責任,而是視為權利。那學校需要干什么呢?

這就要求學校要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成效,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驗證自己的學習進程,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成就。就需要學校營造一個以努力學習和積極進取為榮的學習風氣。盡管老師都對自己的教學負責任了,但學校還是希望老師教得更好,希望有更多好老師涌現。這就要求學校要為好老師的成長提供良好的條件,為老師教得更好營造更好的教學風氣。由于“走班教學”的開展,不同學生學習的內容不再一樣,不同教師的教學進度也不一致,這就要求學校要從更宏觀的層面管理教與學過程,給教與學更大的個性化空間。

“走班教學”遠不只是讓學生走走,而是在改變教育中一些的本質問題,重新造就課堂生態模式。比如,在行政班教學中,班級是班主任建好的,學科老師去上課就可以了;但在“走班教學”中,上課的老師得先自己組建一個班,然后再給這個班的學生上課,否則這個班就是散沙一團。

在傳統的行政班教學中,課堂教學目標主要是進行知識講解,學生學習和問題的解答則是在課后的作業批改和輔導上,這也是高中老師非常辛苦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知識講解與問題解答相比,不論是所花時間還是難易程度,都不如后者。可是,我們卻把最重要的上課時間,用來進行大量相對簡單的知識講解,于是大家不得不再花大量的課外時間,來完成更為重要的問題解答工作。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做了落地版的“翻轉課堂”,提前一周把學生下周要學的內容告知學生,讓學生提前預習,知識的學習盡量在課前完成,把問題與疑惑帶到課堂來。教師在課堂上,盡量減少知識的講解時間,課堂教學重心用于學生疑惑的解答和問題的解決。

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就必須在課前認真準備,因為課堂會成為學生“廝殺”的陣地,誰預習得好,誰就能在課堂上先行一步,從而主導課堂,誰滯后一步,誰就會被淘汰。

此外,在高考新政下,由于課程分為不同類別和層級,在這種情況下,學校管理的重心,就不再是教學管理,而應該是課程領導。學校管理課程內容、教學難度與教學進度,課堂教學則還給教師,讓他們結合自己的個性與風格來展現自己,吸引學生,成就學生。這樣既可以讓全校最基本的學科教學質量得到保障,還有助于學生在不同老師與不同層級的課程間進行再次選擇或者轉換。

在傳統的高考體制下,對學生進行成績排名,并以此督促學生學習。但在高考新政下,每個學生都有屬于自己的課表,課程的組合和層次都不一樣,這也就意味著不可能對學生進行統一的成績排名。因此,學校可以通過分學科、分不同組合、分不同層次的方式,加強對學生優勢學科的表揚,讓學生真正從以前的“取長補短”轉向“揚長避短”。

究竟什么樣的學生是好學生?這個問題的答案一定要變化——沒有了排名第一的學生,只有讓自己的優勢學科發揮得最好、讓自己的學科組合成效最明顯的好學生。

一所學校,不可能把所有學生都培養成優秀的學生,但一定要想辦法讓所有學生都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從而對自己以及自己的未來負責,這樣才可能保證他們進入社會依然勇往直前;一所學校也不可能讓所有老師都得到優厚的待遇,但一定要想辦法讓優秀的老師有好的待遇,這樣大家才有做“好老師”的理想;一所能夠不斷涌現出優秀學生的學校,一定是好學校;一所人人都想做好老師的學校,一定是好學校;一所好學校,一定有好的管理機制,才能保證這所學校持續地好下去,高考新政給了我們形成這個管理機制的機遇,“走班教學”則成就了塑造這個管理機制的機會。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韩91 | 日本一道丝袜国产一区高清 | 亚洲综合色区中文字幕 | 亚洲开心婷婷中文字幕 | 亚洲高清aⅴ日本欧美视频 亚洲性爱国产性爱 |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