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管理的有效策略初探
時間:2016/4/5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有效管理呢?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對班級管理的有效策略做了一些初步探究,得到了一些體會和認識。
一、利用主題班會教育學生
主題班會是班級教育活動的主要形式之一,通過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主題班會,對良好班風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如開展“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學習”、“讀書月”、“獻愛心捐款倡議”、“崇尚科學,反對邪教”等主題活動,來端正學習態度,了解各項活動的文明禮儀,培養一人有難大家伸出援助之手、崇尚科學知識反對迷信邪教等良好的思想素質。班會的目的不是整治學生某個個人,而應是通過學習討論來提高對某些現象的認識,從而在幫助中糾正錯誤、摒棄舊習,在鼓勵中認識自我。因此我的管理原則是:
1.多鼓勵,少批評。
有人說班主任是學生的“頭”,因此,要當好這個“頭”,首先就得理解和關心他們,他們最需要的就是理解和尊重。也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向你透露他們的心聲。
2.多討論,少說教。
處在青春期的學生大多數都有叛逆的心理,老師說得再好他也不一定認同,不認同的東西不但不會去做,甚至連聽也不愿意聽,老覺得很無聊、很反感。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讓大家充分參與討論,一些問題學生即便不愿意去說什么,他也會去認真地聽,看起來漫不經心,事實上同學們的話他都會一一裝在心里。當大家的看法都和他的看法不一樣時,多少會對他有所觸動。
二、利用集體活動凝聚學生
“我們班”這種意識自古就有,一位思想品德再差的學生,只要為班級做出一點點貢獻,他都會“沾沾自喜”,而其他學生都會向他投以贊許和欣賞的目光,其實這就是一種集體榮譽感。因此在學校舉行的歌詠比賽、運動會甚至書畫比賽、才藝展示等以班級為單位的活動中,班主任要全力全面參與,為班級的比賽叫好、喝彩。這對形成和諧的班集體大有裨益,能使班集體產生向心力和凝聚力。如果班主任只強調學習,不主動參加這些活動的話,就會讓學生產生錯覺,覺得班主任不關心他們,學生沒有了主心骨就沒有了向心力、凝聚力。
三、利用班干部管理班級
班干部是教師、班級和學生聯系的橋梁,既是學生中的精英,也是教師營造良好班風的得力助手。那么如何選取這樣的學生精英呢?我覺得首先要做到民主和自我管理。
1.充分發揚民主。
我的班干部往往由民主選舉產生。在選擇班干時,我讓學生遵循這一原則:責任心強,品學兼優,有較強的組織能力。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選出班中的精英,才能成為老師的得力助手。
2.實現自我管理。
要真正實現自我管理就是要實現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和諧統一。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師生要以誠相待,共同決策班務,使學生感覺到班級的事不僅是老師的事,也有他們的一份。然后讓班干部輔助承擔一些日常事務的管理工作,并有權獨立處理相關事務。而班主任的主要任務就是激勵和指導學生自主性的發揮,化解工作中的矛盾。
四、利用班規營造良好班風
一個好的班級就有一個好的班風、學風。要形成良好的班風,首先要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學習目的教育、習慣的養成教育等等,培養其自信心及責任意識。其次,要建立一些監督機制,定期檢查,及時反饋,做到賞罰分明。我校全體學生都是住校生,他們的學習、生活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里度過的,因此班級就是學生的一個大家庭。唯如此,有一個體現民主、賞罰分明的制度,才會真正成為一個和諧、樂觀、向上的班集體。
五、利用教師魅力引導學生
“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只要喜歡你這個老師,就會接受你說的話,愿意聽你講的課。教師要展示給學生的不僅僅是豐富的知識、學生所喜歡的教學藝術風格以及一個自信、陽光、向上的對生活的熱愛者,同時也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的有心人。
讓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應該做到,這樣才具有說服力和威望。要讓學生主動學習、以學習為樂,教師就應該以教書為樂、以學習為趣。我本身就是一個愛學習的人,我常把自己學到的新觀點說給學生,一同體會學習的樂趣。
當然,班級管理是一個無盡的話題,也不是一招一式就能解決的問題,需要各位同仁們共同探討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