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高中生特點, 開展班級自主管理工作
時間:2016/4/1
一、開展思想教育引導,增強學生自我管理意識
在高中階段,班主任會明顯感覺到,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得到了一定強化,但是學生仍未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強烈意識,還是習慣于被動接受班主任的管理。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思想滲透,首先,引導學生明白自己已經長大成人了,應該有自己的責任、有自己的追求,同時要承擔更多的義務。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在思想上逐步獨立,為自我教育管理工作的順利實施奠定了情感基礎。其次,班主任有意識地選取一些自主管理取得顯著成效的例子向學生進行灌輸,這樣的方式能夠在學生心中激起漣漪,讓許多學生躍躍欲試:我們也行,我們也能夠做到,我們會做得比他們更好。這樣的豪情壯語出自學生口中,達到了引導的效果,從而讓學生樹立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識,這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二、競爭方式選拔干部,強化自主管理班子建設
嘗試讓學生自己選擇班級干部,通過公平公正民主的方式建設班級管理隊伍,這是體現自主管理的重要舉措,為接下來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班主任在班級工作中不能直接進行班級干部的指定,而是臨時指定幾名學生負責班級日常工作,在一個星期到十天之后進行公開選舉。留有十天左右的過渡期,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之間相互熟悉、了解評價,另一方面是考驗學生能力的時期。在班級干部選拔過程中,班主任公布崗位設置,對班委會每一個委員的設置和其他管理人員的崗位進行要求,凡是符合條件的都可以報名。這樣的形式顯然出乎學生的意料,他們往往習慣于教師的指定人員,這樣的民主選舉模式在一般班主任的工作中很少用到,他們帶著好奇的心理報名參加。班主任要求每一位參與競選的學生都準備一份演講,在班級公開競選,全部崗位均由全體學生一次性選舉產生,這樣的方式基本上能夠體現大多數學生的意志,使每一個崗位的班級干部基本能夠勝任各項工作,為接下來的自主管理工作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民主制定班級制度,成為全體學生的共同意志
班級管理與學生教育工作中,制度建設具有約束保障功能,是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生活的規范。學生對制度的擁護程度直接關系到整個管理工作的質效,有些班級因為制度不完善或針對性不強,導致班級管理工作難以有效積極。班主任要吸取這樣的教訓,從民主制定入手,提高班級制度的科學性程度,首先向班委會成員提供諸多制度方面的素材,如衛生制度、勞動制度、紀律制度、文體制度等,每一方面都提供素材作為參考,要求班委會集體研究制定出本班級各項制度的初稿。班委會成員在醞釀初稿的過程中要廣泛征求學生的意見,融合借鑒其他班級的管理經驗,然后提交全體學生進行進一步討論,從而提出修改與完善意見。獲得第二次的意見反饋后,班主任指導班級干部調整部分條款,然后形成完整的討論案,交由班級全體學生進行集體表決,通過百分之八十的學生通過則成為班級的規范制度。大家民主討論補充完善共同制定出的班級制度,一方面體現了學生自主管理、自主教育的特點,另一方面集聚了大家的智慧,和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聯系更緊密,更具可操作性,這一點對于班級管理工作和學生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具有較大幫助。
四、開展常規量化考核,保證自主管理有效落實
在自主管理工作中,班級常規是重頭戲,其基本涵蓋了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抓好了班級常規建設,等于抓住了整個學生教育管理的牛鼻子。班主任在這一方面推行學生自主參與的管理模式,既對班級干部明確分工,又設置學生代表全程參與,無論是紀律、衛生還是廣播操等方面,都有專門的學生干部負責考核,每天統計檢查結果進行量化積分。在檢查過程中,全班普通學生按照學號順利輪流參加各個崗位的協助檢查,每一個崗位的班級干部都帶領兩名學生代表進行當天的檢查活動,參與檢查的學生代表是流動性的,按照學號順序輪流開展,所有檢查結果均需三位學生共同確認簽字方可提交班委會進行量化考核。運用這樣的方式,既提高了班級管理工作的科學性、公正性,又讓學生充分參與,使他們更加自覺地遵守班級制定的規章制度。在學生參與共同監督的量化考核環節,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參加不同崗位的檢查評比,在提高考核結果公正性的基礎上,學生對于各個環節規定要求深化了認識,自覺增強了遵章守紀的意識,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更加遵守規范,這是班主任開展輪流參與考核檢查的重要目標之一。量化考核與民主監督相結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證了考核工作的成效,為自主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五、定期進行自我評估,及時拾遺補缺予以完善
在高中自主管理班級的模式中,每一個方面都有制度進行約束,都有專人進行監督,每天的考核結果都匯總統計。為了讓學生及時發現不足、拾遺補缺,班主任在每一個星期、每一個月、每個季度等不同的時間節點,都進行考核結果的評估,向學生公布上一階段班級常規管理的積分考核情況,包括點出一些共性的問題和一些突出的問題,讓學生在班會上對自己和其他同學身上存在的問題,做到清楚地認識、深刻地感知。班主任要求學生進行自我評估,對自己上一階段的學習、生活、常規等各個方面進行總結定性,結合考核中暴露出來的問題談談體會,表達下一步想法。這樣的環節既是對學生進行提示警示的環節,又是讓學生更加清楚地認識自我、改進自我的過程,每星期、每個月、每季度進行的定期評估,能夠及時地幫助學生對身上存在的問題,學習活動中有待改進的部分等方面進行充分的分析論證,這對于學生不斷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具有積極的意義。班主任定期組織這樣的評估活動,使學生能夠逐步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有效提高自我教育管理的能力。
綜上所述,在高中教育管理工作中,廣大班主任一定要強化學生自主管理模式的運用,給予他們充分的平臺與空間,讓他們得到有效提高,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中健康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