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班會課堂管理模式, 提升班會課的德育效能
時間:2016/4/1
一、班會課設置的重要意義
班會課對于教育來講,具有管理班級及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功能,同時,班會課是學校德育的主渠道。班會課在高中思想品德課、各種各樣社會實踐活動等相關德育實施途徑中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此外,班會課對學生打好素質基礎、促進班級全體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目前班會存在的問題
目前,有些學校的相當一部分教師將班會課上成其他學科課,把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專門時間變成其他文化課程的學習時間,給學生帶來極其不利的影響。部分教師和學生往往對班會課的認識不夠。這種現象的發生使不少學校的班會課并不能形成主題系列,而且目前班會內容相對比較陳舊,同時脫離學生真實生活,使班會的開設、進行形式單一,只是教師在簡單地說教,對于學生來講,他們并沒有積極地、主動地及真實地參與到班會課中。同時,在班會開設過程中經常出現班會氣氛凝重,學生對班會毫無興趣,甚至各自干各自事情的現象,老師講得口干舌燥,而學生表情往往相當痛苦,或者毫不關心等。因此,對于目前班會課存在的各種問題,教師必須不斷地探索,創新現代班會組織形式,積極努力為構建班會課做好準備,并且積極有效地開展德育班會課。班會課的開展,主要以“以生為本”為依據和核心教育理念。新形勢下的班會,主要特點是具有較強實踐性、體驗性及養成性等,一般來講,常規班會能起到疏導的作用;主題班會能起到讓學生體驗在情境中成長的重要作用;而戶外體驗型班會則讓學生活躍身心,心靈得到綻放,這三種形式的班會課是具體實踐內容。班會課對很多班主任及學生來講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對于教師來講,如何上好班會課;對于每位學生來講,如何積極參與到班會課中,使每個學生都能在班會課中得到啟發,則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改革班會課堂管理模式,提升班會課的德育效能
明確內容,統籌管理;遵循原則,科學實施;抓住關鍵,凝聚智慧;注重評價,保障效能等,這些建議都是改革班會課堂管理模式,提升班會課德育效能的關鍵建議。第一,應該明確內容,統籌管理。開展班會時,學校及教師等應該做到統籌管理。同時,對于班主任來講,開展班會課時,其必須明確班會開展內容、計劃等,使班會課的開展更有條理性、有計劃性,在內容上,應該盡量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使學生自身潛能得以開發,為學生構建起道德框架,使學生在心理、生理上實現人與環境的和諧,使學生的德育效能得以提高。第二,應該遵循原則,科學實施。教師應該以學生心理發展為主要思路,通過個性教育與群體教育并重的原則,人格教育與個性差異并重的原則和三位一體的原則,提高班會課的德育效能。不僅要培養學生的理想、信念、道德與心理品質,同時,對于班主任來講,更要注重班級的群體性教育,因為良好的群體意識對學生個性及學習動力等具有重要推動作用。此外,學校還要將學生家庭及學校、社會等緊密結合在一起,最終達到共同參與及同步構建的目的。第三,我們要抓住關鍵,凝聚智慧。德育往往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相互教育及自我教育的過程,達到教學相長、品德共進的目的。班主任引導學生產生道德需求,從而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第四,我們應該注重評價,保障效能。除此之外,對于班會課來講,它與其他學科一樣,我們應該對其實施有效評價。注重對班會課實施狀況及開展進程等進行一系列反饋,更重要的是注重學生之間間接的、或者隱形的德行的形成,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參與班會課的熱情等。
教育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心靈的撞擊,而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完善的人格一直是人們追求及向往的。班會課的開辟,更為教師對學生進行各種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良好時機。因此,教師必須充分發揮班會課在班級德育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將思想性、哲理性及知識性、趣味性等融合在一起,讓班會課更深入淺出,更妙趣橫生、春風化雨,最終使德育效能得到良好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