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是時代的主旋律,以人為本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構建和諧班級文化是和諧校園重要組成部分。和諧的班級文化應當是充滿溫馨、活力、人性、積極向上、學習氛圍濃厚的班級文化。在這樣的班級里,學生和老師能在和諧的關系中共同學習,在健康的文化氛圍中樂學樂做,始終處于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健康成長,實現自身的價值。
我們嘗試從人文角度出發,以促進學生健康、和諧發展為目標,以特色班級建設為突破口,從優化班集體硬、軟文化環境入手,軟硬兼施構建和諧班級文化,取得了較好的育人效果。
一、“硬文化”的建設——構建有特色的班級物質文化
“硬文化”主要指班級物質文化,就是營造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它主要包括班級教室的設計、布置以及制度建設等,要突出班級特點,力求樸素、大方,適合學生。
1
精心裝點教室,營造“和諧”的班級文化氛圍
教室是學生學習、生活、交際的主要場所,是師生情感交流的地方,因此要抓好教室的環境布置。
讓“墻壁”說話。它是利用教室墻壁的文化因素去陶冶感染學生,是一幅有“主體的畫”,是一首“無聲的詩”,但情深意切,融知識性、教育性和藝術性于一體,達到“潤物無聲”的教育目的。我們每個教室都有類似“班級之星”、“想說就說”、“展示自我”等版塊,教室里國旗都懸掛在固定的位置。教室布置力求恬靜、美觀,標語口號醒目勵志,學習園地極富班級特色,黑板壁報定期更換,合理規劃。我們也鼓勵各班確立自己的“班級特色”,體現著各自的風格與追求,形成獨特的班級人文氛圍。
讓“物件”閃光。為了讓班級中每一件物體都有它的價值,有的班級對桌椅實行承包,責任到人;教室門窗、地面的保潔,分工到人,定期打掃清洗,促進學生的衛生保潔意識;清掃教室的用具,整齊地擺放在規定位置。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學習使人心情舒暢,精神振奮……在這一過程中,孩子也在無形中消除了身上懶惰、嬌氣、依賴等不良心理傾向,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健康的發展。
2
人性化制度建設,構建和諧的班級法制文化環境
“民主化”的制度。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我們應滿足學生的民主要求,讓學生時時處處享受民主,引導學生根據班級的實際制訂一系列的班級規章制度等,在全體成員集體表決的基礎上,認真組織實施,堅持“依法治班”。在班級制度的各項條文中,突出精神風貌、價值觀念、作風態度等具有文化氣息的條款,給制度以靈魂,共同發揮規章制度的強制作用和激勵作用,使班級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時時有事做,事事有時做”的良好局面。
“人文化”的實施。在建設班級制度文化時,不能僅滿足于幾條文字性公約和硬性規定的實施,而必須更新方法,要善于把班級公約、規定轉化為學生的一種觀念的形態存在,以無形制度替代有形制度,將“硬制度”與“軟文化”熔于一爐,使班級規章制度既起強制作用,又能發揮激勵和規范作用。為了幫助學生實現將班級制度文化從強制約束向自覺遵守的轉化,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借助于晨會、班報、廣播等輿論工具,積極地進行宣傳,同時結合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正確加以引導,以幫助學生養成自覺遵守日常行為規范的良好習慣。
二、“軟文化”的建設——良好班級文化的精髓
建設好班級“硬文化”環境,可以營造舒適的生存空間,而班級真正的精神體現還要看班級“軟文化”環境的建設,良好的軟文化氛圍可以讓學生享受“家”的幸福,溫馨彌漫在班級的各個角落,時時撞擊著學生的心靈。
1
用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樹立起和諧班級的榜樣
班級文化建設的優劣取決于班主任老師的素質,班主任作為一個班級的領導者、引路人,也應從小事入手對自己嚴格要求,時時以榜樣身份出現,以“情感”“行動”來打動學生,這樣的潛移默化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影響。他的文化素養、個人魅力會給學生一種榜樣示范作用,對班級文化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班主任辦事民主公正,班里學生辦事一般也會民主公正;班主任善良有愛心,班里學生也會熱心助人;班主任講文明衛生,班里學生也能彬彬有禮,有良好衛生習慣。
2
創建寬松、融洽、和諧的精神環境
精神環境是一種隱性環境,體現著班級的精神面貌、人際關系、班風、學風、集體輿論等方面的狀況,是班級文化的靈魂。
制定班訓和班級誓詞可以起到振奮人心的精神動力。班訓是班級整體精神、目標的體現,主要是對學生的要求、訓導、告誡或防范,是指導學生日常行為和思想的準則。班級誓詞要能體現一種希望,一種積極向上、刻苦求知的精神狀態,在每天課前或集體活動中集體宣誓能使班級成員受到激勵。要使它們能夠充分反映班級整體的目標追求或者行為約束,能夠為大家所共同接受并形成持續堅持的一種理念。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這種班級的奮斗目標和價值導向,形成一種理想的人格,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班風、學風是班級精神文化環境因素之根本。為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風,勤奮務實的學風,我們要求學生做到“四勿四要”,“四勿”即勿輕視、勿排斥、勿附合、勿損人,“四要”即要真誠、要團結、要幫助、要嚴格。在班級中推行“三公三制”,三公是公開、公平、公正,三制是師生聯系制、學友輔導制、對手競爭制。要求班級成員爭做有理想、有目標、有計劃、有優勢、有成功記錄的“五有新人”。同時,在班級開展誦讀“三字經”、“千字文”的活動,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讓學生在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中,明禮信、知榮辱,學會做人、學會求知。
制定班級目標,提升班級品位。班級目標是通過全班學生充分醞釀、討論、建議、完善后的實施方案,這樣讓學生能主動、自覺地規劃自身的發展目標。如有的班級目標是:“記住一句話:我是XX班的學生”,“樹立一個信心: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學習一種精神:堅持不懈,講求科學”“克服一個毛病:上課散漫,作業馬虎”“落實一個目標:爭創優秀班集體”等等。這些目標都可以用標語的形式寫出來,或張帖在教室的醒目位置,或作為學生的座右銘張貼在學生的課桌上,引領學生到達理想的彼岸。
營造正確的班級輿論導向。良好班風的形成離不開班級正確的輿論導向,健康的輿論是學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在班級里樹立正氣,抵制和反對錯誤的言論和行動。好人好事及時表揚,發現問題馬上處理。讓學生知道怎么做是對的,是受歡迎的;什么是錯誤的行為,是不受歡迎的。
傳遞友愛、和諧的班級情感。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需要層次理論,其中有關于歸宿和愛的論述,指出:人類在人際交往中有被關注、被愛、被理解的欲望和需求。一個班級應該滿足班級成員在這方面的需求,使其感到班級的溫暖如同家的溫馨,找到一種歸宿感,從而升華對班級的熱愛。比如集體過生日,每逢有學生過生日時,在班委會的組織下,向班級里過生日的同學送上生日賀卡和祝福,讓每位同學感受到集體的溫暖。
“座右銘”勵志勸行。我們統一格式印刷座右銘,要求每位學生自選銘文和奮斗目標填入表格,貼在課桌右上角,作為行動指南,時刻激勵、警戒自己。
3
生生和諧,生成學生共同體
和諧班集體的創建需要的是人、事、物、景、情的和諧,其中人的和諧是關鍵。作為班主任,要注重帶領班干部為了一個共同目標,和同學擰成一股繩,就會形成強大的核心力量,最終形成一個寬松、和諧、友愛、信任、團結向上的班集體。比如:請同學們認真觀察自己周圍的同學的表現,用美好的眼光去觀察,多發現周圍美好的事件,從而去發現自己身邊美好的心靈。這樣大家都生活在賞識之中,原本“每個人都渴望其他人承認自己的尊嚴和地位”。受到尊重的學生,會更加自重、自尊,更易規范自己的行為,他們會更自信,與他人交往時更具親和力。
培養班級的凝聚力,增強學生的集體觀。對于一個班級來說,只有每個成員都有了集體榮譽感,班級才不會渙散地如同散沙,才會有凝聚力,因此我們一直努力培養每個成員的集體榮譽感。學校抓住每月評比先進班級的機會,讓各班學生自行比較,看出有哪些做得不夠好的地方,知道獲得流動紅旗才是最棒的。我們要求學生每周寫一份自我鑒定,對自己一周的表現做一個總結,同時必須指出班上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的意見,這樣在無形中集體的榮譽感就迸發出來。
實踐證明,軟硬兼施、內外兼修,是構建和諧班級文化的必要手段。它能使優美的班級物質環境與和諧的人文環境相得益彰。它像一個大磁場,以巨大的磁力吸引著學生;它像股情感流,流向每位學生的心田。它驅使著學生自覺自愿地、潛移默化地接受感染、熏陶、教育和鞭策,幫助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化為積極向上、要求進步的無形力量,從而產生自主、自得、自樂的強烈愿望和具體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