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理念在學校管理中的應用
時間:2016/3/30
西方解釋:
民主一詞源于希臘字"demos",意為人民。其定義為:在一定的階級范圍內,按照平等和少數服從多數原則來共同管理國家事務的國家制度。
中文解釋:
一種社會狀態,其特點是:人民有參與國事或對國事有自由發表意見的權利。
民之主宰者。
《書?多方》:“天惟時求民主,乃大降顯休命于成湯 。”《左傳?文公十七年》:“ 齊君之語偷。 臧文仲有言曰:‘民主偷必死。’”《文選?班固<典引>》:“肇命民主,五德初始。” 蔡邕 注:“民主,天子也。”《資治通鑒?晉惠帝太安二年》:“ 昌遂據江夏 ,造妖言云:‘當有圣人出為民主。’”
但我個人認為:民主不但是國體或政體,是可操作的模式或方式,而且是更是一種思想、一種觀念,更是精神領域的寶貴財富。
“民主”作為一種理念:則包括兩點含義——參與管理(在行動上);發表意見(在思想上)。
據我所知,魏書生是第一個將“民主”理念引進學校管理領域的——
魏書生老師所提倡的民主,是指群眾(指教師)才是真正的主人。
1、服務意識。
就學校而言,教師才是主人。校長應該全心全意為全校師生員工服務。當校長的,樹立給大家服務的思想。
鄧小平講,管理就是服務。
魏書生認為,只有有權人給權力小或沒有權力的人服務,才是真民主,否則,你的民主就不純。
服務就是找準自己的位置,既不缺位,也不越位。高高興興做自己能做的事,盡自己能盡的責任。他強調“把自己說了算的事情做好,不要總去議論那些自己說了不算的”。
魏書生多次在領導班子會和教職工會上反復強調:“多工作,少得利,勤服務,無親疏.”
2、思想民主。(領導是仆人,教師是主人)。魏書生老師認為,一個單位、一個集體,不應該完全是一把手說了算,而應該是大家說了算。校長必須找準自己的位置,明確自己的身份,自己并不是主人,而是仆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全校師生員工服務的。學校被管理者,在接受管理者服務的同時,必須認識到自己是主人,應該行使主人的權利,盡主人的職責,想主人所想,干主人所干,為學校發展盡心盡力。
3、決策民主。(協商、討論).魏書生老師的學校管理采取民主決策的方式。
學校管理中的決策過程,要多商量。
魏書生認為:校長是為別人服務的,是給老師,給學生當助手的,這就決定了他的決策過程,要建立在協商基礎上。
魏書生總是說自己是半路出家,不會教書,但他卻是一個教書挺省事、管理挺省勁、事業挺成功的人。重要的“法寶”——“商量”。做為一種方法,但它的實質,的確是民主的最好體現。
4、監督反饋民主。魏書生老師的各項管理都采取民主監督的方式。
《盤錦市實驗中學教師量化考核方案》的制訂與修改。在學校管理中,體現了民主監督與反饋。
5、互助的人際關系。
民主就是建立互助的校長和老師的關系。
如何建立一種人與人互助的關系(人字的結構,有長有短,相互支撐)。魏書生提倡,領導走到哪里都是想給別人幫點什么忙,不算計人。
魏書生講:多互助,少互斗。
6、魏書生所說的民主:
如果用一句通俗的話說民主的話,可不可以這樣說:
在一定范圍內(當局長就是本地區,當校長就是本校,當班主任就是本班),大家的事大家說了算。辦法就是通過協商和討論的辦法,把大家說了算的事情,通過一定程序,用條文的形式固定下來。以保證大家說了算的事真正讓大家說了算。內容體現了民主,形式表現為法制。
民主理念,在學校管理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十大方面:
1、充滿愛心的學校管理
愛,是教育的底色;同樣是學校管理的底色。
校長要關心教師生活的溫飽、工作的狀態。教師生病,校長要慰問;教師遇到困難,校長要幫助解決;教師工作不順心,校長要排解等。
2、尊重個性的學校管理
每位教師都各有所長,校長善于利用每位教師的優勢。
校長要把教師看成活生生的人,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而不是會工作的工具,不能要求千篇一律、統一規格、統一模式。
人是千姿百態的。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人也是如此。
組織能力強的教師與業務能力強的教師,優勢互補,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3、追求自由的學校管理
教師由工作的權利,也有休息的權利,也有娛樂的權利。校長在管理中,要勞逸結合,要張弛有度。
校長可以安排一些娛樂活動,如球賽、長跑等。給教師以自由空間,讓教師自由呼吸。
提倡主流文化的同時,允許多元文化的并存。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形成學術自由的氛圍。
4、體現平等的學校管理
校長是職業,而不是職務。校長與教師只是分工的不同,地位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校長應該走下主席臺同老師坐在一條凳子上溝通。
校長要放下架子,走到教師中間,傾聽教師的聲音。
5、關注法制的學校管理
丘吉爾說過:民主,是規則中的行為。
學校要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度要由無情變有情,變剛性為柔性。無論是制度本身還是制度執行,都要有人情味。而且還要與時俱進,因地制宜。
6、提倡寬容的學校管理
寬容,是美德。校長要寬容、原諒有過錯的教師。人是不能不犯錯誤的。知錯就改就是好同志。
專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寬容、民主,是時代進步的最強音,是未來社會的主旋律。
7、講究妥協的學校管理
合作,就意味著妥協。下屬或老師說的對,校長就不要堅持了。妥協,是對真理的尊重,并不丟人。剛愎自用,是要不得的。
8、激發創新的學校管理
管理充滿樂趣,不至于倦怠,辦法就有兩個:一是在管理中,校長既不重復自己也不重復別人;二是深入到教師中間,校長不能忘記自己曾經是教師,或者說校長不能忘記自己現在就是教師。
創新,就是發展。社會發展、經濟騰飛、政治進步,這是歷史前進的車輪。學校也是如此,學校管理也是如此。
相對薄弱的學校,要以創新擺脫落后。要不等不靠,眼睛向內,不發牢騷,想自己能做到的事。發揮自身優勢,尋找特色,擺脫薄弱。
名校,更要創新,更要發展。停步就等于落后。謀求發展的新空間。中國有名校倒閉的先例,希望引起校長的高度重視。
9、協商決策的學校管理
遇事要多商量。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在充分醞釀協商的基礎上,決策正確性往往很高。一個人犯錯誤的概率往往高于一個團隊犯錯誤得概率。
教師在發表看法的同時,提高了認識,統一了思想。落實決策時,教師有行動的自覺性、執行的主動性。
10、教師參與的學校管理
教師是學校的主人。讓教師參與學校管理,發揮教師的創造性,強化教師的主人翁意識。
教代會,值周等形式,都是十分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