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加強班級文化建設
時間:2016/3/30
一、美化物質文化,營造溫馨和諧的班級環境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校園的每一塊墻壁都會說話,整個校園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課堂,要讓學生視線所到的地方,都帶有教育性。”“近朱者赤”,一個幽雅健康的環境,無不影響著學生個性的培養,心理素質的鍛煉。教室、宿舍墻壁文化是一個班級學習精神的集中體現,加上一首班歌,一個班級文學社,班集體變成了一個熔爐,能將鐵煉成鋼。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環境衛生求“潔”
整潔、優美的班級環境,不僅僅反映了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而且也體現了學生的文明素質。學生創造并生活在潔凈的環境中,其審美意識和保護環境的意識便會得到增強。我主要抓值日和周一大掃除這兩個點,要求窗臺、黑板不能有灰,地面不能留紙屑,桌椅板凳橫看一條線,豎看一條線,讓學生認識到什么樣的標準叫“整潔”。如發現地面有紙屑的,在誰的位置由誰負責打掃干凈;值日生每節課間一定要及時擦黑板,特別是擦講臺,要做到教師來上課時講臺不得有粉筆微塵。如此嚴要求了,學生就慢慢養成習慣了。這樣就能創造一個“整潔”的教室環境。
(二)環境布置求“美”
美觀的環境布置讓人賞心悅目,使人審美能力得到提高。在班級的環境建設中,“美”應當成為永恒的主題。在布置教室時,我精心設計,將審美的韻味融于其中,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
一方面安排班委設計美化班務欄和學習園地:1.教室后黑板左側命名為“半畝方塘”(家務、樹凌云志),內容主要包括:(1)班規、管理輪值、記賬表;(2)值日輪值(教室、小掃)、早操站位;(3)道德之星、班級榮譽等等。2.教室后黑板右側命名為“夢想展臺”(學習、圓人生夢),內容主要包括:(1)班級目標、反思評價表、學習方法;(2)目標責任狀(對自己負責,向自己承諾,為自己喝彩)、作業進程表;(3)作品展示、學科答案、通知事務、光榮榜等等。
另一方面“讓每一面墻壁都充滿文化”。在教室前墻黑板上面是一個紅色條幅“融洽、互助、自覺、上進、嚴謹”,這是我班班級目標的精髓;在教室后墻黑板上面同樣是一個紅色條幅:“我要飛翔,只因有夢”,這是我班的靈魂。在教室左右兩側柱子的墻面上分別張貼著“機會屬于你我的只有一次,把握住今天的機會,才能創造出明天的輝煌”“人生最大的對手是自己,自己最大的對手是懶惰,戰勝對手,戰勝自己,戰勝懶惰”“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計,無志者只感千難萬難”“腳踏實地,勤學苦練,循序漸進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再努力一些,再堅持一會,離成功就會更進一步”,并讓這些精神成為學生每天的生活學習的準則。教室前墻左邊是全校統一的中學生守則,右邊是學校安裝的電視機。前門標語是“我的絢麗人生從這里起步”后門標語是“光陰易逝,豈容我待”。這樣我班的教室充滿著濃濃的文化氣息和溫馨的氛圍。
二、強化制度文化,建設規范自律的班級環境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用制度來規范學生的言行,是激勵鞭策學生進步,實現班級和諧發展,促進班級文化建設的保證。
(一)創立形成了“道德銀行”的班級管理模式
“道德銀行”的班級管理模式采取對班級“分層、分權”進行管理。“分層、分權”是民主開放的班級管理模式。在形成“分層、分權”的管理模式過程中,我以“民主、自主”為核心,確定發展了學生個性為導向,充分遵循“以人為本”的管理原則。所謂“分層”管理,即分成“董事長—總經理—部門經理—業務員”四層;所謂“分權”管理,即把班級的管理任務分成“六大塊”,分別分給“班級部門—學習部門—勞動部門—生活部門—文體部門—團部部門”等六大部門。每個部門經理負責本部門的管理,并把自己主管的任務承包給業務員,由業務員進行管理。這樣班級管理就形成了業務員對部門經理負責,部門經理對總經理(值周班干)負責,總經理(值周班干)對董事長(班主任負責)的層層監督的科學班級管理制度。以達到三方面的目標:一是形成班內集體主義的責任依從關系,提高班集體自主性水平;二是班集體與班級每一個成員的個性協調發展,促進學生個性社會化;三是優化學校教育、教學管理過程,作為素質教育的有機補充。并且在整個的管理過程,達到了“學生自主管理,人人參與管理、互相監督”的目的,克服了學生自卑、逆反、孤僻、懷疑等心理障礙,對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有利于學生人格全面的、健康的發展。
(二)獨創了制度化的“反思型”學習制度
“反思型”學習制度,是以表格的形式管理的。此表格分成八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學習態度的反思;第二部分是預習的反思;第三部分是課堂學習的反思;第四部分是作業進程的檢查;第五部分是課后練習的反思;第六部是課外學習能力的反思;第七部分是同學的評介;第八部分是教師的評介。
《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具有回顧與分析解決問題過程的意識,以通過對解決問題的反思,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可以這樣說:沒有學生的自我反思,就難以促進學生的自我提高和可持續發展。在探索過程中或探索結束,要積極引導學生學會反思,能促進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提高學生的元認知能力。建構主義認為,一切知識必須通過主體的建構活動才得以完成,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的反思,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通過反思,學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關注自己的表現和收獲。反思學習制度有利于學生反思一周來的學習情況、學習情緒情況。學生在反思過程中發現的學習問題能及時補缺補漏,發現的學習狀態問題能及時調整,使自己的學習狀態、情緒狀態每一周都能保持平衡,由反思走向自主,從而使自己的學習效果達到最佳。
新課程改革正在給傳統的教育觀念帶來顛覆性的變化。這無疑是對原有班級制度文化、活動文化、物質文化的一次沖擊、突破和創新,從而引起了課程結構、教學方式、師生關系、評價體系等等方面的變化。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都在進行著“解構”和“重建”。課程改革又是一場關系民族未來興衰的文化變革,以新課改理念為指導,重新構建有助于培養知識經濟社會所需要的合格公民的班級文化,無疑是每一所學校乃至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肩負的神圣職責。課程改革的大幕剛剛開啟,構建新型班級文化的探索也才剛剛起步,探索如何創建良好的班級文化上,還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們去思考、去做。相信,只要本著教育是為了提升下一代的生活境界和精神境界這一原則,切實從教育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出發,我們一定可以通過班級文化建設的推進來推動新課程改革的進程!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全傳[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3]袁詩軍.新課改條件下的班級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