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文化管理就是發揮文化的力量,通過精神和心理來控制人們的行為傾向。學校人性化管理可以使管理者與被管理者更為親密和諧,使學校更加富有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學校工作富有活力,師生富有成就感。文化管理是對科學管理思想的拓展和超越,將文化精神和文化價值滲透其中,創建學校精神、文化價值、學校道德與學校形象并使之成為師生、學校生存發展的根本和底蘊。文化管理作為一種現代學校管理方式,引導我們以現代文化精神為指導,正確處理人與世界、人與人的關系,在追求文化創造的過程中實現管理的目標。
蘇霍姆林斯基“校長對學校的領導,首先是思想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領導。”一個優秀的校長首先是一個優秀的思想者。不僅要有明確的辦學理念,善于謀劃學校與學生的長遠發展,還要善于將自己的辦學理念通過行政領導、相互溝通轉化為教師群體認同的辦學信念和辦學目標,從而激發師生強烈的積極性與責任感。理念認同是文化治校、思想引領的關鍵。校長重要的是對學校的教育思想的領導,而不在于事務性問題的解決。校長必須有明確的辦學理念和工作思路,才能引領師生朝共同目標努力前進。校長的領導理念來源于學習、思考,來源于對教育方針、政策及教育教學真諦的準確把握、來源于對學校工作的熟悉和細致的思考,來源于師生溝通中獲取的信息及對上級要求的領會。缺乏思想的校長,其管理必然是粗放的事務管理。如果校長不能用其思想鼓舞和凝聚全體教師,則所有的發展計劃都是空談。校長應當具有先進、正確的教育思想,并將它變成全體教師行為的理想和信念,為學校確立共同的奮斗目標。
辦好學校不僅是校長個人的事,也是關乎每個教師生存與發展的事,直接影響著學生的人生前途和每個家庭的未來幸福以及學校的生存發展。管好一所學校必須依靠集體共同的力量,在一個務實、協助、進取、團結的班子帶領下,用共同的目標凝聚力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弘揚正氣,激發集體榮譽感。校長應引領師生、家長,把自身的利益與學校的生存、發展、質量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使大家認識到學校和個人是一個榮辱與共的統一體,引領師生建立與校俱榮的心理認同,從而在心理上認同學校的發展目標、行為上參與學校發展的活動,形成師生一心、上下一體、和衷共濟的局面,調動師生在日常活動中自覺維護學校榮譽,增強工作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學校工作的凝聚力。管理學校不只是校長的事,僅僅依靠少數管理人員是很難管好學校的。一個再十全十美的智者,其思路和看法也是有限的,在學校管理中要走民主決策、民主管理之路,教師、學生和家長都是學校管理的參與者而不是被管理者、旁觀者,應該讓他們在學校管理者中占有一席之地,搭建平臺,提供機會,讓他們發表自己的意見、看法、見解,為學校管理拓寬思路,為決策提供重要參考和信息資源,加強有效溝通,了解實情。
學校管理要明確辦事的條件和程序,做到有章可循,制度之前人人平等、制度之上沒有權威,保證各項工作不因領導的好惡而改變,防止工作中的隨意性、功利性,促進學校文化和發展的連續性,使常規工作細致化、科學化、規范化。學校管理本身就是一種文化,一種責任感與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