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校長之魂:樸素與本真

時間:2016/3/28
      今日社會,校長辦教育,應當崇尚樸素。因為,教育需要樸素。
       教育的使命是雕塑人的生命,培植人的靈魂。雕塑,需要精工出細活;培植,需要精心與呵護。而浮華與豪華,容易引發人的狂躁、魯莽,進而揉碎了雕塑與培植的稚嫩的產品。
       當代校長的樸素,包括其精神追求與行為方式。樸素,方可追求教育的本真。本真是什么?本真就是教育規律。
       有人說,在今天,要重啟對“教育規律是什么”的討論,想起來很是幽默——教育規律,它早就寫滿了教育的每一寸土地。
       遺憾的是,人們常對此視而不見,人們常常各行其是。
堅守淡泊與寧靜
       淡泊與寧靜,互為因果與條件。
       淡泊與寧靜是我個人一貫之的精神追求。我總覺得一個人的物質追求淡泊一些,精神追求充實一些,內心自然會趨于寧靜。而作為校長,內心寧靜而不喧囂,則一定會多想事,多做事,多做有價值的事。
       此外,它還是近年來的教育“熱詞”。為什么“熱”?很簡單,一是教育環境太過于喧囂,二是它對教育、對教育工作者很重要。所以,我們有必要理性地呼吁:淡泊與寧靜,應當成為當代名校長的心靈自覺。
       為什么我特別推崇心靈自覺?是因為社會性的浮躁、浮華與功利,我們個人不可能去左右它,但是我們可以選擇逃離。
逃離,是我們的精神自由。
       從這個角度講,心靈自覺,我認為是應對今日社會性功利與浮華的最佳路徑。
       倡導淡泊與寧靜,不是讓人不食人間煙火,也不會讓人不思進取。我的體會是,適度的淡泊與寧靜,可以蓄養人的精氣神,可以讓人不斷增長精神的 能量值,進而讓人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這可能也和我的閱讀有關。我閱讀的范圍很是廣泛,除了教育,政治、經濟、文學、文化乃至宗教等,都是我的閱讀向往。
       我們的前輩蔡元培、葉圣陶、霍懋征等,還有現在仍然活躍在教育舞臺上的德高望重的李吉林、于漪等老先生,他們以儒家的心態積極做事,以道家 的智慧滋潤身心。他們的內心始終如一江春潮般洶涌,又始終如一池春水般寧靜。所以,他們的精神不老,他們的事業常青,他們思想常新,于是成了我們這個民族 教育的一座座豐碑。社會投向他們的,永遠是無限敬仰和專注的目光,不管春夏秋冬。
擁有理想與抱負
       有了淡泊的胸襟和寧靜的心態,校長的理想和抱負就可以接地氣了。我們不必要求、不必追求校長理想與抱負的高大上。
       校長的理想與抱負是什么?我的理解是:能讓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在教育家的“屬地”健康成長、快樂成長,由衷地熱愛、向往這片“屬地”,離校后懷念其所在的學校,懷念所學校的那位“好校長”,并且,這種懷念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與日俱增。
       尤其重要的是,讓一屆又一屆學生在他的中學時代,就懂得什么是氣度和胸襟,什么是責任和擔當、什么是國家和民族、什么是現在和未來。那么,這位校長則可坦然告慰自己的靈魂:我,知足了!
       一名高三畢業生曾寫下這樣的畢業感言:“她(指一零一,筆者注)的大氣、平和、深厚讓我自信而沉默;她的平等、博愛、包容讓我溫暖看世界;她的藝術氣質、質樸品格牽引著我追求高尚生活。”
永葆熱忱與激情
       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一定會擁有生命的熱忱與激情。
       同樣,一個擁有熱忱與激情的生命,定然會擁有自己的理想與抱負。
       于是,我們可以認為:沒有對教育的滿腔熱忱,不可能成為一名成功的校長;沒有生命的激情,教育一定是一片灰暗的土地,不可能充滿生機。
       在這里,尤其難能可貴的是,熱忱與激情,應當具有持久力與耐力。這是因為,教育要不得“心血來潮”,教育一定不能寫“急就章”。教育是什 么?教育應當是司馬遷的“十八年史記”,是曹雪芹的“十年紅樓”,是蘇霍姆林斯基的“二十年帕夫雷什”,是羅丹雕塑作品《思想者》的神韻與風采。
       一言以蔽之,教育之花,需要我們用畢生的心血來澆灌,用全部的思想來滋潤。這才堪稱難能可貴。
       我們剛才提到的那一座座教育豐碑,無一不具有這種“難能”與“可貴”。
       就我個人而言,我當不可與我們的前輩比肩。但是,我可以鄭重地說一句:主政北京一零一中17年,我對教育的滿腔熱忱,我做教育的內心激情,從未減弱過。因為,我非常清楚我所肩負的責任。
秉持尊重與理解
       有了淡泊與寧靜,有了理想與抱負,尊重與理解就會水到渠成,自然而然,不期而至。因為,它是教育的基礎與必需。
       我們無法想象,一位有理想有抱負,充滿教育熱忱與激情的校長,會枯萎了自己尊重與理解的心靈之花。
       只不過,我們需要強調的是:尊重學生與尊重老師一樣重要;理解學生與理解老師一樣重要。
       要尊重所有的學生,尤其要尊重那些有個性的學生和“問題學生”;要尊重所有的教師,尤其要尊重那些有才情有個性的教師,即使是保安和勤雜人員,也同樣需要我們由衷的尊重。
       每年一零一教師節表彰大會的領獎臺上,每當出現我們的保安人員、食堂師傅及保潔員等人時,臺下的掌聲格外熱烈。
       命本無貴賤之分。學校所有的生命都擁有平等的尊嚴。沒有理解的教育,會產生盲目的教育。
       與學生親切交談,是我的職業愛好;與老師無障礙溝通,是我的職業本能。
傳承責任與擔當
       談責任與擔當,似乎一下子顯得高大上起來。其實不然。責任與擔當是當代校長必備的胸襟,必然的使命。
       這里的責任與擔當,具有雙重內涵。一方面,我們要用“責任與擔當”的意識去培養學生,去教育老師;一方面,我們要用“責任與擔當”的意識去為社會、為國家做具體的事情。
       北京一零一中具有獨特的發展史,生成了獨特的學校傳統與文化。近70年來,學校一直以責任與擔當的意識培養學生,一直以責任與擔當的意識為社會、為國家做事。
       1953年5月24日,周恩來總理親臨學校視察,對防止干部子弟特殊化及培養革命事業接班人的問題作了重要指示,告誡師生“要艱苦樸素,要熱愛勞動,要熱愛勞動人民”。
       1965年,國家主席劉少奇就一零一中在全日制學校試辦半工半讀班的請示作出批示,對這一有利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將為基礎教育改革帶來新的啟迪和經驗的試驗予以肯定。但是,“文化大革命”的開始,中斷了學校將要取得的新發展。
       2008年,在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期間,奧運青年營在我校舉辦,全世界204個國家的400多名青少年在我校度過了20多天的美好時光,時任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市長郭金龍以及國際奧委會前主席薩馬蘭奇等出席青年營開營式。
       中學應該有“天下情懷”。我們工作在基層,但境界不能低。要從社會發展、國家建設、民族大業的高度來理解、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有責任,有擔當,學校才會成為引領風氣的名校,校長也才會成為名副其實的名校長。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日本久久一区一本精品 | 亚洲免费性爱在线播放 | 久久综合亚洲国产 | 亚洲特级免费观看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色国语对白在线 | 中文字幕自拍vr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