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需修煉創新性格
時間:2016/3/24
關于性格的作用,人們習慣說性格決定命運。但這樣說還比較籠統,還應該追問一句,哪種性格才真正與命運息息相關?我認為,只有那些進取人生、勇于挑戰自我的人,那些主動適應客觀環境的人,那些熱衷工作創新的人,其命運才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說到創造的性格,我尤其欣賞那段對管理大師彼得斯的贊譽語:充滿熱情活力,遇到機會,便會隨之而動;見到平庸,便會痛心疾首;看到創新,便會欣喜若狂——這是多么典型的創造性格。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價值取向十分突出的形勢下,彼德斯的這種性格無疑是值得推崇的。
求新創新的性格既然如此重要,那該怎樣修煉呢?陶行知在《第一流的教育家》一文中寫到:今日的教育家,必定要在下列兩種要素當中得了一種,方才可以算為第一流的人物。一是敢探未發明的新理,二是敢入未開化的邊疆。敢探未發明的新理,即是創造精神;敢入未開化的邊疆,即是開辟精神。創造時,目光要深;開辟時,目光要遠。陶先生的話告訴我們,不斷探索求新,不斷開拓進取,即是一流教育家,是勇于創新的性格修煉的兩個操作點。
在具體工作中,校長可從三方面進行創新性格的修煉。首先要深入課堂、深入教師的教育實踐,去發現、去感受、去欣賞教師的創新實踐,從中汲取創新的力量;其次,校長要鼓勵工作創新,對那些有首創精神的教育工作者要予以表彰、予以支持,在支持教師的創造中強化自己的創新性格;再次,校長要在自己的能力極限上勇于行走,不斷突破自己,要與因循守舊作別,與探索創新相擁,鍛煉自己的創新能力。
總之,從事教育工作的人,特別是那些承擔教育管理重任的人,當以繼承的精神、創新的精神為自己的主要修煉內容,樂于踐行“茍日新,日日新”的性格修煉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