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作為高效課堂的核心環節,在課改中的價值日益凸顯,大家普遍地認識到,生命以展示而自信,課堂因展示而精彩。然而,在課堂“展示”環節的具體操作中,我們時常發現一些細節不夠規范,以下六個瓶頸應予突破。
一、版面浪費。黑板,作為課堂的傳統媒介資源,按照高效課堂的課堂常規,一般都需要設置三面黑板。不少高效課堂實驗校,也都紛紛效仿杜郎口在教室中添加了黑板,但是,由于對黑板的價值缺乏認識,黑板版面浪費的現象比較嚴重。尤其是隨著多媒體的使用,黑板的價值越發容易被人忽視。在高效課堂中,黑板是學生展示的舞臺,是學生學習成果分享的熒屏,是學生綻放自信的田野,是學生實踐創造的陣地。高效課堂的密碼之一就是:把學的“黑箱”,變成展示的陽光。“說一說”,總不如“寫一寫”來得實在。誰如果能把學的實況用黑板加以“轉播”,其效率自然會得到強化。什么時候看到黑板不用就心疼,這時候,你對黑板的價值的認識就到位了。高效課堂規定,每組至少一個展位,一個展位每節課至少要用一次。不用黑板可以定義為教學事故。為確保黑板利用充分,建議用以下工具對黑板利用率進行專項評價。黑本利用率=實際使用展位/總展位。
二、念展念答。課堂的本質在于內化和外化的統一。內化的充分才會有外化的瀟灑。我們時常發現在課堂展示過程中,有些學生或依據導學案照本宣科的念,或面對黑板自言自語的說。我們把這樣的展示稱之為念展念答。而且,念展念答已經成為課堂的頑疾。念,其實依然是從“外”到“外”的過程。內化的“黑洞”,就是效率的“黑洞”。課堂上,如果沒有背水一戰、破釜沉舟的意識,內化就一定不會徹底。念的本質在于文本依賴。有依賴,思維就不會順暢,表達也就不會流淌。
三、零性展示。所謂零性展示這里專指一種展示的誤區:有些課堂,片面理解全員展示,不惜把系統的知識模塊機械的化整為零,變成一人一句的接龍串詞。全員展示的本質是全員參與。一個人或幾個人的展示成果代表的是小組團隊集體的智慧。全員展示還有一個潛臺詞是人人都能展示。至于究竟誰能進行課堂展示,最好的辦法是用數學的隨機抽樣確定。展示機會的全員均等是一種機制。
四、缺乏規范。杜郎口中學課堂展示歌大家都比較熟悉:“我自信我最棒,聚焦點處來亮相。胸挺直頭高昂,面帶微笑喜洋洋。嘴里說心中想,脫稿不再看師長。吐字清聲洪亮,嗯啊口語別帶上。一握拳一揮掌,肢體語言能幫忙。展示完忙退讓,褒貶評價記心房。”熟悉這段話很容易,做出來并不容易。有些課堂不講展示規范,只關注內容和環節的推進。學生不規范的展示習慣,是教師在課堂上一再容忍不規范展示行為的基礎上形成的。制定明確的展示規范要求,培養學生規范展示素養,強化展示規范評價,是突破這一瓶頸的有效途徑。
五、時間失控。以展示課為例,展示環節一般用時30—35分鐘左右。如果再分配到6個組,一個小組也只有5、6分鐘的時間。除了板演可以共享時間之外,其余時間都要線性延展。所以,時間失控在實驗校屢見不鮮。要想時間不失控,就得從細處調整。板演用時一般不應超過5分鐘。要特別注意訓練學生的板演速度。板演的量要與分配時間匹配。學生講解一般提倡1分鐘表達(1分鐘,200字),最多3分鐘??v是完不成,展示也應停。這樣一是可以倒逼展示準備更充分,二是能夠確保展示時間的的均衡。
六、形式單一。一般的課堂上,展示除了板演就是講解,展示形式過于單調。高效課堂追求生命的狂歡。單一的展示形式成了生命狂歡的瓶頸。要促成展示形式的多樣化,一是導學案上要有預設和指導,二是課堂要進一步開放,三是要有展示形式評價。展示形式要富有創意,諸如:一板(書),兩讀(朗讀、誦讀),三歌(唱歌),四演(表演),五畫(圖、畫),六舞(舞蹈),七作(文),八操(操作實驗)等。讓學生在狂歡中盡享快樂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