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隱性知識教育缺失的代價

時間:2013/12/11

 《反思中國人成才障礙》一書的作者認為,我國學生在知識結構上的缺陷表現為:顯性知識有余,隱性知識不足;理論知識有余,實踐知識不足。顯性知識方面的優勢使我們在基礎教育階段與發達國家似乎難分上下,但隱性知識教育方面的劣勢則致使我國高等教育階段處于明顯落后狀態。
  從隱性知識看目前我國教育知識結構缺陷
  我國的學校教育是以隱性知識的缺失為代價換來顯性知識的高積累。正是隱性知識方面的劣勢,導致我們的學生沒有后勁。
  2006年9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對3000多名理科新生進行面試,從中選出121名尖子生進入高等工程學院理科實驗班。
  面試中的一個題目是:什么是圓錐曲線?大部分考生會背誦圓錐曲線的定義,但面對現實生活中茶杯中的水面,卻不知道茶杯壁可以看作圓錐側面的一部分,以及水面可以看作平面。同樣的生活中的例子也很多,如手電筒的光照在墻上的影子,從燈罩上方漏出來的臺燈的光照在墻上的影子,這些也都是平面截圓錐。然而,我們的學生往往認為只有書本上、考試卷子上的平面和圓錐才是數學,而生活中的水面、茶杯、手電筒和墻面則與數學無關。
  盡管我國學生擅長數學,但只是善于做數學習題,并不善于把復雜的生活情境歸納成數學問題,以數學的思維加以解決,再還原到生活中去。
  學生暴露出來的缺陷顯然是來自學校教育的缺陷。中國孩子聯系生活的能力普遍較弱,是因為學校里、教材上所有的數學題目都是從數學到數學,與生活情境沒有關聯。我國中小學的數學教學沒有引導學生將眼光從書本和考卷的狹窄天地中解放出來,放眼到現實生活中去觀察和體會數學,從而導致學生學了數學卻不會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缺乏運用數學知識處理現實生活中各種相應問題的能力。從這個角度看,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太少正是中國數學教育失敗的一個關鍵點。
  被公認擅長考試的我國學生,其實并不是什么考試都擅長,凡是涉及實踐性強的考試,我們就比不過人家了。譬如,英國文化委員會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中國雅思考生在寫作和口語單項考試中近幾年來的分數都是全球最低的。麥肯錫2006年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大陸)不到10%的大學生具備英語溝通能力。
  2004年,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對4000多名非英語專業的在校大學生進行的一個調查顯示,19%的學生“幾乎全部”
  時間花在英語學習上,56%的學生“大部分”時間花在英語學習上。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大學生這樣花如此大的代價學無使用價值的應試英語,而在英語學習上所花費的無用功無疑加大了中國青年人在成功方面的時間成本。

  隱性知識教育缺乏的弊端與影響
  以往我們對知識的傳統界定是:知識屬于認識的范疇,而經驗只是知識的初級形態。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以后,人們對知識的含義有了新的認識并對知識的概念作出了新的界定。按照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在1996年發布的《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報告,知識可分為四大類:其一是有關“是什么”的知識,屬于描述事實方面的知識;其二是有關“為什么”的知識,屬于探究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基本原理方面的知識;其三是有關“如何做”的知識,屬于操作、實驗、技能方面的知識;其四是有關“源于何處”的知識,屬于尋找信息和知識源頭的知識。前兩類知識一直是我國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而后兩類知識則是我們的教育始終缺乏的。
  如今對知識的這種新的劃分,與以往對知識的傳統界定有了根本性的差異,知識的范圍被大大拓展,不僅包括那些能夠言傳的顯性知識,如事實、原理、概念、理論體系等,而且還包括那些只能意會的隱性知識,如經驗、技術、技巧、能力等。當我們把未系統化的經驗類知識也劃入到知識范疇之內時,知識已不再僅僅停留在認知范疇,而是擴展到了應用范疇。
  傳統的知識觀限定了我們對知識的認識,也限定了我們對學校教育內容的選擇與安排。長期以來,我國學校的教學內容都集中在書本知識的灌輸以及系統學科知識的傳授,而科技實驗和社會實踐方面的課程即使在大學也很少,更不用說中小學。相比之下,美國在中小學就已開設大量貼近生活、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如園藝、電腦、縫紉、烹飪、木工、機械、攝影、繪畫、樂器等豐富多彩的實用專業課程。
  這些課程通過對學生實行各種基礎的技術培訓,在提高動手能力的同時,也讓他們了解了職業、行業與謀生,并使他們從中積累和發展了隱性知識。
  人們所擁有的知識不僅包括那些通過言語、文字或者符號的方式表達出來的知識,還有那些不能符號化的經驗知識,這種知識就是隱性知識。顯性知識構成了人們在認知風格和認知特質上的共性,而隱性知識則使個體得以個人的方式來理解、洞察、體會、感悟、認識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
  隱性知識因高度個人化而難以形式化,不易于傳授給其他人。因此,我們頭腦中的內含量總是多于我們的表達量。隱性知識中不僅包含一些非正式的、難以用語言描述出來的技能或技巧,而且還隱含著一些根深蒂固的思維模式和個人化的觀察視角,正是這些隱含的深層內容使隱性知識具有重要的認知意義。
  隱性知識的運作猶如結網一樣,在無意識中逐漸地將原本無關聯的知識、經驗連接在一起。不僅如此,顯性知識的接收、理解、記憶、整理、深化等效果也要依靠隱性知識的運作。由此,缺乏實踐性的教學活動所造成的影響不僅僅是動手能力差,還因隱性知識的缺乏而影響了顯性知識的吸收和組合,從而直接影響了認知活動的水平。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中,隱性知識的作用遠遠大于顯性知識
 
  我國以往的學校教育限于傳統知識觀的制約,往往缺乏實踐性、動手性、高參與性的科技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把智力培養局限在學校課堂上回答問題,而不是在生活實踐中解決問題。由此,造成了我們所培養的學生缺乏個人化的隱性知識,這不僅構成了以缺乏動手能力、缺乏實踐經驗而顯示出來的知識結構的缺陷,而且還構成了以缺乏連接知識的觸點、缺乏組合知識的素材而顯示出來的思維結構的缺陷。
  單純的書本知識即顯性知識的學習,是一種通過文字符號間接獲取知識的形式,其缺點是,由于知識的學習脫離知識的應用,且間接習得的知識因沒有融入個體親身經歷的心理體驗,故難以使知識經個體思維的參與而加工、升值,并且造成了學得快、忘得快的結果。
  以往我們對知識的理解是:知識就是力量,而力量是越大越好,所以知識的積累量就成為衡量知識水平的唯一標準。現在我們對知識的理解已轉變為:知識就是能力,而能力的高低是相對的,并有著類型的差別,所以衡量知識的標準不再是唯一的,知識的積累數量讓位于知識的積累質量、知識結構的合理性、各類知識的平衡搭配以及知識結構的再生力。
  在成功的過程中,隱性知識的作用遠遠大于顯性知識,因為隱性知識對顯性知識具有潛在的制約作用。由此,無論是培養能力還是開發創造力都要從隱性知識的獲得入手,而隱性知識的積累、組合、轉換都是以參與綜合性實踐活動為前提的。這意味著,隱性知識是與綜合能力相輔相成的。
  從大學和研究生階段來看,在課程的學習成績方面美國學生常常不是中國學生的對手,然而一旦進入搞研究性的課題,中國人往往既不如美國人機靈,也沒有他們那么富于創造性。中國學生只擅長在限定范圍里去尋找標準答案,一旦需要自己發現問題、自己尋找結論時就會不知所措。這是隱性知識缺乏造成的必然結果,正是因此導致我們的學生沒有后勁。
  (《反思中國人成才障礙》,上官子木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AⅤ |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 日本码亚洲成a人片 | 日韩成视频在线精品 | 午夜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嫩草 | 日本免码va在线看免费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