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新理念引發地理教學的新變化

時間:2013/12/10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應改變教學觀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主體觀,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公平合理、客觀全面地評價學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
  一、地理教學從“以教師教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學為中心”
  傳統的地理教學,存在著教師過多地講解、分析和說明問題,學生總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缺少思維的時間和空間,容易養成思維惰性,從而喪失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種現象的產生,從教學觀念上來看,教師仍然把自己作為教學的中心,擔心學生的理解程度,于是就包辦代替,結果適得其反。顯然,這種以教師"講"為中心的教學,是不利于學生的潛能開發和身心發展的。
  新課程要求地理教師應當實現由重"教"向重"學"的轉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從探究問題的角度來設計教學方法,為學生創造主動、深入探討地理問題的機會,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探究性的學習中獲得知識、能力和方法,培養學習的興趣。因此,首先要改變學習方式,變灌輸式為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徹底改變滿堂灌、滿堂問的局面,把時間留給學生。其次,要努力使我們的探究式學習設計得具有綜合性,不僅著眼于知識、能力、過程,而且具有人文性。"以學代教"可以使教師越來越關注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教學手段、方法,使學生學得主動,在課堂上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
  例如,在進行"城市化過程中的問題及其解決途徑"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變講授知識為導學。首先,教師在認真分析教材和研究教學大綱、考試大綱的基礎上,提出本節課的問題,誘導學生思考,(1)城市化會帶來哪些問題?(2)城市的污染源有哪些?(3)如何解決城市化帶來的問題?其次,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在此過程中,教師是活動的設計者、操作者,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示范者,教師要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宏觀調控,當學生進入自主學習的角色后,教師要適時退出前臺,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被咨詢者和鼓勵者。接著,教師要引導學生走上講臺,說明自己的見解。最后,教師對學生的見解作出評價并補充講解。這樣,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又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既鼓勵了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
  二、地理教學應從教師的權威的傳授轉向師生平等的交往與對話
  中國的傳統教育形成了"師道尊嚴"的教師地位觀和師生關系觀,致使教師高高在上,以知識權威者的姿態居高臨下地去審視學生、訓導學生。在現代教育發展的今天,這不利于學生潛力的挖掘和智慧的發揮,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也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揭示了新課程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已經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簡單疊加,而是意味著對話、參與以及師生關系的相互構建。因此,教師要樹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觀。有了這種觀念,教師就會尊重學生,關心學生,主動與學生交往,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或朋友,成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
  例如,一位地理教師,他不僅關心學生的學習,還經常走到學生中間與他們一起談心、聊天,共同體味學生的生活。一個簡單的眼神,一句平常的問候,或者肩上輕輕地一拍,都成了他與學生交流的法寶。他總是耐心地聽取學生的意見,鼓勵學生進步。因此,學生都把他當成朋友,愿意把心里話對他講。他的地理課,學生學得輕松、愉快、興意盎然。如此良好的師生關系,增強了學生的積極性,教學效果自然也非常好。
  三、地理教學應從單一的教學模式轉向多元化教學模式相結合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單一的教師講授為主的灌輸式模式,它將地理教學活動視為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學生的認識活動。這種教學模式過分地強調了教師的作用,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創造性。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是知識發生過程的探索者,是新的認知結構的建構者,是學習的主體而不是被動的信息接受者。地理教師應與學生共同建構知識,對學生的學習起引導、幫助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地理教學時,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盡量為學生提供體驗知識、探索知識的時間和空間。
  1、模擬演示教學模式
  這種教學模式以創設地理情境為主要特征。它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對地理情景的再造、復現、模擬等方式,使學生身臨其境,近距離感受地理事物及現象的形成、變化和發展,激發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調動他們的情緒和情感,引發他們進行觀察和思考,從而掌握知識和發展能力,并促進他們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人地觀。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將地震、火山等地理現象展示給學生,使他們獲得感性認識,也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模擬和其他直觀的教學手段,使他們親身感受所學知識。例如,月相的成因是個教學難點,單憑教師的講解是很難讓學生理解的,如果在課堂上用三球儀演示,學生看到日、地、月三者的相對位置在不斷變化,加上教師的講解,自然就容易理解了。同樣,熱力環流、地球自轉與公轉的關系等教學難點都可以用課件或實物進行演示,再配上教師的講解,能夠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2、案例探討教學模式:
  這種教學模式是以學生對地理案例材料進行研究為主要特征。它是通過學生親自動腦、動手來獲取地理知識,并掌握地理的學習方法。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要對案例中的文字材料、圖表資料進行辨析、判斷、推理等過程來獲取知識。在實際教學中,案例材料的搜集、編輯等工作可以由教師來做,然后在教學中提供給學生進行研討,也可以由學生自己通過各種渠道搜集。例如,在學習"地質災害"一節時,可以事先布置學生搜集有關印度洋海嘯的資料,在課堂上,利用這些資料引導學生分析海嘯發生的原因、危害以及抗災減災措施,進而讓學生分析我國發生海嘯的可能性。這樣,通過案例分析,使學生對地震的有關知識有個全面的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和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3、問題探究教學模式
  這種教學模式是以師生討論地理問題為主要特征。它是通過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和研討,使學生形成自己對地理問題的認識,掌握正確認識地理問題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提高地理知識的應用能力。它的操作程序是:創設情境、產生疑難——確定問題、引發思考——運用材料、推理論證——展開討論、尋求答案——進行評價、深化總結。例如,在進行"氣象災害"一節教學時,教師可以用臺風的錄象導入新課,讓學生產生"臺風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它會帶來什么危害?臺風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嗎?"等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后逐一解決問題,并及時對學生的探究過程進行客觀、全面地評價。這樣,不僅使學生對所學地理知識有著濃厚的興趣,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并把多種地理教學模式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它們能發揮最好的教學效果。
  四、教學評價應從單一化轉向評價的多元化
  以往的地理教學評價是以教師為主體,以閉卷考試為主要形式,評價形式和主體都較為單一。新課程標準要求地理教師要以"促進學生的發展,促進學生潛能、個性、創造性的發揮,使每一個具有自信心和持續發展的能力"為評價目的。這就要求我們在評價學生的學習時要有所改革,有所創新。
  1、評價的形式要從單一化走向多樣化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針對不同學生的心理特征、學習形式和學習特點的差異以及各種評價方式的不足,采取多種評價方式。教師除了選用書面形式的測驗評價學生外,還可以通過組織學生辯論、野外調查、撰寫小論文等形式對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描繪地圖、繪制地理圖表能力以及實地觀察、探究能力進行評價。
  2、評價的主體要從單一主體走向多元主體
  以往的地理教學評價,教師是單一評價主體,師生之間的關系是評價與被評價的關系。在評價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糾錯和挑毛病,教師是至高無上的主宰者,學生是接受評價的被判者。這種單一主體的教師評價,其弊端在于:一是評價的結果容易出現片面、主觀,使評價失去客觀和公正,被評價者對評價的結果難以認同,因而評價的實效性不強;二是扭曲了正常的師生關系。在評價過程中,由于教師總是千方百計地找學生的碴,學生因而常常通過弄虛作假的辦法來應付教師的挑戰,久而久之,師生之間就會產生敵對的情緒;三是使學生的發展失去了原動力。在整個評價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地保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很好地發揮,學生往往持一種應付、對抗、懼怕、逃避的態度。因此,在新課程中,教學評價要求被評價者從被動接受評價逐步轉向主動參與評價,改變單獨由地理教師評價學生的狀況,鼓勵學生本人、同學、家長等參與到評價中。這種多元主體的評價,有利于提高學生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生對自己的地理學習進行反思,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和自我發展能力。同時也是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和交流的過程,它可以讓學生更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的優勢和不足,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獲得有關自己地理學習、發展狀況的信息,從而更全面地認識自我。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 思思热在线视频日本一区 | 天堂v亚洲国产v第一次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一级 亚洲欧美国产制服动漫 | 亚欧洲日本在线观看 | 性欧美黑人性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