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課改,新的教育理念始終是與新的教育概念與教育實踐相互依存、互為詮釋的。
這是一場基于“人”的教育洗禮。
我把10年課改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蓄勢期:從2001年——2006年。
期間從開始時的興奮與好奇,到伴隨著與實踐中的困惑一同到來的指責與爭議。有專家氣憤地說,課改是教育的“逆流”、“倒退”,必須予以“叫停”,也有人信誓旦旦地說,新課改需要經20、30年才能見分曉。
在這一場新舊教育的觀念交鋒中,“新課改”無疑成為曝光率最高的教育新詞匯。與之相關聯的新思考是:1、什么是新課改?2、課改改什么?3、為什么要新課改?
新課改最核心的一組詞匯是:自主、合作、探究。
與新課改最緊密的詞組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態度情感價值觀,它們被新鮮地稱為“三維目標”。
隨著“實驗區”的推進,早期課改普遍遭遇到的最大“攔路虎”讓新課改突顯出在“行動”準備上的不足:課究竟該怎樣上?單純靠理念性培訓,并不能解決現實的困惑。
與新課改關系緊密的另一組詞匯是課程與國家、地方、校本三級課程。其包含的是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評價等,以及教學觀念、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等。
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教師們在茫然無措中歷經著經驗與精神的雙重煎熬。
新課改,何去何從?
第二個階段探索期:2006——2011。
如果說第一階段可以稱之為理念的準備,那么,第二個階段則是以杜郎口中學為代表的一批學校在理念指導下實施的實踐探索。作為傳統教學的“叛逆者”,杜郎口中學的做法是首先向課堂揮刀,他們拆掉了講臺、搬開了講座,逼著教師把學習還給學生,并且把課桌圍起來設置小組,教室三面環繞黑板,他們還規定教師的課堂講授時間不能超過10分鐘,在一個特別的時期,他們還甚至還推行過“0”講授,即指曾飽受廣泛質疑的 “0+45”課堂模式。杜郎口中學的做法,引發了意義深遠的“杜郎口旋風”,很多課改學校聞訊趕去,中國教師報曾這樣形容:杜郎口門庭若市,每一天,來自全國各地參觀學習者都超過千人。
杜郎口的特色就是自主、合作、探究。有人評價說,是杜郎口“挽救”了新課改,也有人說,是新課改“拯救”了杜郎口。比較客觀地說法是,杜郎口經驗其實是“實化”的新課改理念,或者說是把新課改“轉變”成了操作技術。
這一階段的教育新詞匯,幾乎都是圍繞著杜郎口產生的,這一階段的經驗,在特質上是來自于基層教育者的經驗,因而具有明顯的實踐性、鮮活性、實用性。它與新課改理念遙相呼應,一起在奉獻著中國基礎教育界這場偉大的變革。
杜郎口旋風:新課改10年,中國第一所嘗試把學習權還給學生的學校,這所學校距離茌平縣縣城12公里,這樣一所典型的農村中學,因其大膽的課堂教學而改革,而被人廣泛記住,他們的課堂真正實現了學生主體,由此刮起了一場“旋風”,杜郎口模式風靡全國。
崔其升們:崔其升,杜郎口中學校長,中國著名的教學改革家,課改的“符號性”人物。因其真誠、睿智、敢于改革而贏得了廣泛贊譽。崔其升們,對課改學校校長的“統稱”。
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對杜郎口課堂教學精準的概述,由此衍生出“高效課堂”這一基本概念。
高效課堂:是從杜郎口中學教學具體操作中提取出來的“教學”新概念,慢慢又進化為一個“教育學”流派。
高效課堂22條:被成為高效課堂說明書。
三面黑板、小組圍坐、自由發言:高效課堂所主張的基本課堂形式。
獨學、對學、群學:三種學習主張,獨學即傳統意義上的“自學”,對學即對子之間相互學,群學即在小組組織內開展的合作學習。
自學:即自主學習的簡單,獨學、對學、群學合起來叫自學。
導學案:被稱為學習的路線圖。
學習目標:是教學目標的教學觀轉化。
模式:基于學生主體性學習的教學流程,一般要求是三步,即自學——展示——反饋。
展示:是高效課堂對當代教學最有價值的貢獻。一方面展示被譽為學習內驅力的“金鑰匙”,另一方面,展示是教師了解“學情”的最佳手段,同時還被認為展示是一種“精神活動”和“人格需要”。
零作業:要求盡可能把學習任務當堂解決,課后盡量不再給學生留家庭作業。
臨帖:是指對杜郎口操作方法的科學性吸納。
破帖:是指對杜郎口經驗的創新生成。
共同體:是各類學習組織的主要組成形式。中國教師報現有7大共同體組織。
“區域杜郎口”:是媒體對“類杜郎口”學校的概稱,如江西寧達私立學校。同類的還有“河北杜郎口”,如河北省圍場天卉中學,“遼沈杜郎口”是指沈陽遼中縣立人學校。
九大教學范式:基于學習杜郎口經驗之后的課改創新成果展示,由中國教師報率先發布,國內主要媒體如央視、人民日報都作了報道,九大教學范式代表著10年課改的杰出成就,是當代教學最高水平的體現。
以人為本:作為“人學”的支撐,被廣大課改實驗學校所接受。
區域課改:以河南省殷都區、湖北省樊城區為典型代表,區域整體性課改被列為政府工作的主要內容。
均衡發展:以河南省鄭州市、河北省邯鄲市為先行者,依托課改,探索“以班級均衡來拉動內涵式均衡”。
中國課改說明書:中國教師報發揮課改的引領作用,被一線譽為課改“明白紙”,沒有圍墻的“教師進修學院”,其中“現代課堂周刊”被很多區域、學校用來“學、研、用、評”。
第三個階段創造期:2011——
這一階段,呈現出課改百花齊放的局面,是課改步入“深水區”的重要標志。
與這一階段密切相關的詞匯有:
深水區:有三大內涵,第一,課改已成為共識;第二,課改觸角已達文化層面;第三,課改改變了師生狀態。
教師角色:不再是知識灌輸者,而是生命的點燃者與共同成長的人。
師德:課改成為師德的最主要判斷標準。
課堂資源:學生被作為最主要的課堂教學資源被開發和“利用”。
學生角色:不僅是學習者,還是一切學校教育目標的主體、主角、主人。
走組、走班:一種新的教學嘗試,也被認識是真正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
跳級、跨界:是教育發展個性化與教師資源利用機制的必然。
學校管理:管理不是管制,而是點燃、激勵、喚醒。
班級組織:有靈魂、有共同價值觀、有信仰的團隊。
四新:新教師、新課堂、新學校、新學生。
四新教育學:被稱為高效課堂“教育”的基本支撐。
新師訓:是由中國教師報聯合區域教育主管部門探索出來的新的“教師培訓”模式。以實操和解剖“新體現”形式,促進理念與行動力的內在變化。
第三代課改:具有三個指標,第一,無限放大自學;第二,充分“利用”學生;第三,取消一切“形式”,抵達教育的自由王國。
新學校:作為第三代課改學校的代表,江蘇昆山前景學校、安徽銅陵銅都雙語學校、陜西宜川中學、河南洛陽西下池小學成為佼佼者。
新教室:作為一個新的教育概念的出現,其意味著的是未來幾年,新課改必將完成“從課堂到教室”的飛躍。
信仰:教育的最高境界。
“新三級課程”:班本課程、組本課程、個人課程,被成為打造“班魂”,實現教育信仰的最佳途徑。
課改中國行:中國教師報發起組織的一大品牌活動,被稱為當代課改最有影響力的“媒體事件”。
10年課改總結:被無數人慶幸和贊揚的一次意義深遠的革命,它必將永載史冊,與強國夢一起。
索引:年度課堂
道德課堂:“道德課堂”是在河南省鄭州市新道德教育思想下整體推進的課堂模式,讓教育者用道德的方式從事教育教學工作,讓師生在課堂中,得到愉快、幸福與滿足。對學生而言,“道德課堂”強調將學生的幸福成長與健康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充滿和諧、民主、尊重、關注的環境下身心健康、精神自由地成長與發展;對教師而言,“道德課堂”是延續教師生命的舞臺,是教師追求卓越、完善人格、實現價值的過程。“道德課堂”的土壤是高效的課堂,是師生關系和諧的課堂,是能夠促進思維發展與精神成長的課堂。
一拖二課堂:一個教師同時上兩個班的課,是江蘇省昆山前景教育集團率先突破“第二代課改”跨入“第三代課改”的大膽嘗試。它突破了傳統意義上的班級界限,一個教師同時上兩個班的課,學生在課堂上互相走班,班與班之間相當于兩個大組。教師所要做的就是提供條件、創造機會,讓學生充分享受陽光雨露,快樂地成長。“一托二”課堂是把小組為單位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方式提高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更是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的必然結果。
跨界課堂:“跨界課堂”是安徽省銅陵銅都雙語學校在“五環大課堂”教學模式基礎上的創新和發展。學校沒有班級、學科的固有概念,充分相信學生、解放教師,強調管理和教學的雙重跨界,更好地優化學校的教學資源,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形成特有的校本文化內涵。“跨界”實現了化學老師與英語老師同班,體育老師與生物老師同班的可能。
3D大課堂:河北省圍場天卉中學在原有“大單元”高效課堂模式的基礎上,擴充成“大展示”、“大單元”、“大讀寫”的新高效課堂模式,簡稱“3D大課堂”模式。“3D”一方面是三個“大”字的第一個拼音字母,另一方面代表著多維立體,體現了高效課堂立體式、快節奏、大容量的特點。在“3D大課堂”中,“大單元”是安全系統,保證教學的順利完成;“大展示”是動力系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讀寫”是操作系統,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