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習課的主要任務是復習鞏固所學的知識,使學生加深對已有知識的理解,并把知識系統化、條理化。根據教學進度,可以分成單元復習、期中復習和期末復習。
一、復習課的教學要求:
復習課的目的是通過對知識的條理化、綜合化、系統化的整理,使學生對知識加深理解、牢固掌握、靈活運用。復習課要有利于建構知識結構,提示知識之間內在的、本質的和必然的聯系。從縱、橫兩方面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彌補學習上的缺陷,減少記憶負擔,防止遺忘,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和完善。
復習課要注意合理選擇復習時機,根據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規律來組織復習;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復習;在進行階段復習或學期復習時,要把知識的縱、橫聯系提示出來,合理編織知識網絡,形成緊密的知識體系;復習的方法要多樣,要防止復習材料的相互干擾,要進行必要的超額復習;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促使學生獨立思考,逐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梳理能力。
二、復習課的一般結構:
(1)宣布復習的內容和要求。
(2)復習提示。對擬復習的內容作概略式的提示,幫助學生回顧總結已學過的知識,建立知識之間的縱橫聯系,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特別是重點內容。可以提出復習提綱,讓學生討論,也可以安排例題進行講解,重點指導學生如何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題。
(3)復習作業。這是復習課的主要部分。教師根據復習內容和要求,布置具有明確目的的復習題組,讓學生練習,使學生通過復習作業,把知識串聯起來,使之系統化、條理化、網絡化,便于儲存、提取和應用。在復習進行的過程中,可安排基本練習題,鞏固、理解學過的知識。復習后的練習要有針對性,既有基本題,又有綜合題,重點要解決解題思路。
(4)復習講解。根據學生在復習作業時反饋出來的信息,有的放矢地進行系統講解,關鍵在于把知識系統化、條理化,構建知識結構,并根據學生在復習作業時出現的問題,進行重點分析。
(5)課堂小結。可讓學生自己先作小結,通過復習課有些什么收獲,明確了哪些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做簡要的小結。必要時可以有針對性地適當布置一些家庭作業,達到繼續復習鞏固的目的。
復習課的結構比較靈活,應根據教學需要予以安排。如果復習作業分成幾個層次進行,可采用邊練習,邊講解的形式,把復習課結構中第三、四、五段重復幾次進行。
講評課的教學要求和一般結構
講評課是以總結學生的學習成果和糾正作業或測驗考查中的錯誤,鼓勵先進,幫助后進,為后繼學習掃除障礙為主要任務的課。
一、講評課的教學要求:
講評要在充分占有資料的基礎上進行。講評前,要對學生的作業或考卷進行認真分析,找出帶共性的一般性問題,講評中,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講評中提高認識,受到激勵,講評后,要布置一些與講評內容密切相關的作業,讓學生練習,提高學生對講評內容的認識水平。
二、講評課的一般結構:
1、情況通報。教師說明作業完成情況或測驗考查的結果。出示作業或考卷分析表。介紹作業或測驗的平均分、方差、信度、效度、難度和區分度等統計分析指標,對照教學目標,指出哪些知識點學得較好,哪些知識點還有問題。對考得較好或學習有進步的學生提出表揚,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鼓勵。
2、導入課題,出示目標。根據作業或測驗中反映出來的主要問題確定講評課題和教學目標。
3、講評。對有創見的解答加以介紹,對有代表性的錯誤分類進行評講。
4、針對性練習。根據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針對性練習。
5、總結。
練習課的教學要求及基本結構
練習課是新授課的補充和延續,其主要任務是鞏固數學基礎知識和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一般是在某一個新知識教完后(新課后的的練習)或一個單元后(綜合練習)進行。
1、練習課的教學要求:
練習課教學,關鍵是練習題的設計和選擇。要注意練習的目的性、典型性、針對性、層次性、多樣性和趣味性;要注意運用題組練習,加強各種練習的協調和配合,提高練習的整體效率;練習的編排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練習的結果要及時反饋評價,引導學生在對比中弄清區別,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聯系,在評價中受到激勵。練習的數量要適當,既要保證知識的鞏固和技能技巧的形成,又要防止學生的負擔過重。
2、練習課的一般結構:
(1)檢查復習。主要是回憶已學的基礎知識,特別是本課內容所需的基礎知識,同時,也進行一些基本技能訓練(包括口算訓練和應用題的基礎訓練等)。
(2)揭示課題。明確練習的內容和要求。
(3)練習指導。練習課應防止機械重復的練習,應該有指導地進行練習,使學生通過練習有所提高。教師的練習指導,可簡要分析練習中要應用的法則、定律,并要求學生注意容易出錯的地方。有時可先組織板演練習,然后通過對錯題的評講,進行練習指導,這樣做比較自然。
(4)課堂練習。這是練習課的主要部分,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練習,練習要分層次,要注意應用題組練習,加強練習題之間的聯系和配合,提高練習的整體效益。
(5)練習評講。對練習中發現的普遍性問題進行評講,使學生進一步加深理解所學知識,當堂解決問題。通過練后評講,使學生的認識水平有所提高。
(6)課堂小結。可先讓學生自己小結:通過練習課,自己有什么提高,弄清了什么問題,總結解題規律和分析練習中的問題,作進一步的練習。
練習課的結構是多種多樣的,往往練習分幾個層次進行,可采用練一段,評講一段;再練一段,再評講一段,課堂結構中的第三、四、五段可重復幾次。
練習課的基本要求
練習課,是新知教學后,對知識進行綜合運用,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從而達到培養技能,形成技巧,發展智力的目的。我們往往花很多心思準備一節新授課,而對于練習課比較忽視,僅僅就是引導學生把題做完,其實這是不夠的。練習課對學困生來說,這是一次查缺補漏的好機會。因此,我們應該加強對練習課的教法進行探討,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練習課特別要注意方法多樣,避免練習--講評--再練習之模式。為此,教師首先要明確練習的目的、任務,提出要求,作出示范,然后指導學生進行半獨立練習,獨立練習,對個別學生進行輔導,最后檢查練習情況,指出存在問題及改正措施并由師生共同進行總結。練習課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根據教學內容和目的要求,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確定練習內容,并對練習進行科學的設計。如教學數學概念,公式,法則后,首先要安排鞏固性練習,然后是發展性練習,擴展知識的應用范圍,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最后是綜合練習,溝通新知與其他知識的縱橫聯系,促進知識網絡的形成,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二、練習要有層次。從練習的難度分,有鞏固練習,發展練習,綜合性練習及技能技巧練習。每一層次練習又可以分為不同的層次。
三、練習形式要多樣化。要根據練習的目的要求和不同層次及兒童的年齡、心理特點來交換練習形式。如:口算練習有視算,聽算,簡算。應用題的練習可以有列式,提問題,填條件,改條件、問題等,以達到掌握應用題的結構特征,解題規律及方法之目的。低年級的練習課中還可以利用游戲,比賽等,以提高練習的興趣和效果。中高年級更應注意聯系實際,進行制作,畫圖,收集生活中的實際數據,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要合理安排練習的份量和練習時間。練習的數量要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和難易程度而定,要能保證基礎知識得以鞏固和基本技能得以形成,又要減輕學生的負擔,特別要避免機械重復練習,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練習要有針對性。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加強分類指導。任何時候,任何班級,都會有差異。在練習時,無論是習題的份量,難度的大小及練習時間的長短,教師都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既要照顧大多數學生,又要兼顧不同學生的需要。做到學習好的學生能吃飽,學習較差的學生吃得了。
六、每次練習,都必須嚴格要求,培養良好的練習習慣。練習課結束前幾分鐘,要求學生根據練習內容進行總結,歸納。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尋求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做到,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
在練習課中,由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參差不齊,做題的速度差異太大。不同層次的學生對于習題難度的需要不同,因此,上一堂練習課就應抓幾個結合:
第一、小組反饋同集體匯報結合。通過匯報教師去了解哪些同學會了,哪些還不會,問題出在哪里,為下面的精講提供典型的案例。
第二、精講與多練結合。雖然精講中講的題目很少,但是我們如果抓住典型,要求學生按照這種方法去練習,就會達到舉一反三目的。
第三、優生指導與學困生的輔導結合。對于學困生的指導是一定要有的。充分調動優等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去適當輔導學困生,這樣會讓你騰出更多地時間關注指導孩子們的學習方法,找到課堂教學中可生成的資源。同時會讓先學會的孩子驗證自己學會的東西能否講出來,其實這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教師要做到認真巡視,哪個小組在指導上出現了問題,要及時給予幫助。
綜上所述,要將好的方式方法落實到課堂實踐中并不是容易的事情。這需要我們不斷地反思和改進我們的課堂實踐。并在課堂教學中去總結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