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巴特說:“如果不堅強而溫和地抓住管理的韁繩,任何功課的教學都是不可能的。”課堂教學管理不僅可以通過一些適當的措施和規范保持課堂的秩序,而且可以通過一系列的管理手段和活動消解課堂活動中所面臨的各種問題、沖突和障礙,以維持課堂活動的正常進行,同時還可以通過激勵、引導為課堂活動不斷創造動力資源。
一.傳統的課堂教學管理的弊端
(一)重維持紀律,忽視學生心理
傳統上,課堂教學管理被認為是應對性的。當學生的行為與教師預期的結果不一致,教師就要采取一定的行動去糾正。而對于學生的違紀行為發生的內在原因等不能清楚地意識或者提前預知,忽略了學生的心理需求,使學生作為一個簡單的被傳授和管理對象。
(二)簡單控制,手段單一
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試圖去控制學生的行為,使其行為在教師掌控之下發生變化。一旦教師發現學生的注意力、行為等違反其教師意愿,就立即中斷課堂,用言語或行為制止學生的這種違反行為。教師的控制,使學生失去自我,陷入一種奴役狀態。這種課堂教學管理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三)亂用權威,缺少交流
傳統傳統課堂教師擁有絕對權力,課堂成了教師單獨表演的場所,學生被排斥在外。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基本沒有交流。這使學生不會思考,不會質疑,阻礙了學生的發展。
二.新課程下課堂教學管理存在的弊端
新課程改革后,課堂教學發生了一系列可喜變化。教師角色由“居高臨下”轉向 “平等中的首席”, 課堂上學生和老師的平等對話多了,參與活動多了,合作交流多了。同時伴隨這些新變化,課堂教學管理也呈現出了兩大突出弊端。
弊端一:教師嚴密控制,學生機械活動
新課程改革后,有較多教師面對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多樣,生怕課堂出“亂”,制訂了煩瑣的課堂規范,課堂組織按照教師的指令,井然有序的進行,整個課堂處于教師的嚴密監控之下。這樣,學生就只能在教師布下的條條框框中機械地活動。這無形中捆住了學生的手腳,制約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束縛了學生的思維。
弊端二:無所適從,放任自流。
新課程下師生“動”起來了,學生“活”起來了。部分教師面對課堂變化,一時束手無策,不知該怎樣去管理。他們不敢再用“規矩”去約束學生不良行為,生怕被扣上“不尊重學生”的帽子,擔心違背了新課程理念。課堂放任自流:學生想說就說,胡亂插嘴,旁若無人;或者人聲鼎沸,高談闊論,游離主題;或者想動就動,東張西望,自由離開座位。
三.新課程下課堂教學管理的新策略
1.創設寬松、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促進課堂教學管理。
新課程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態度不能居高臨下,但這并不意味著學生對教師的態度就可以以下犯上。不能因為片面追求平等,而弱化自己在課堂教學管理中的作用。師生交往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其“平等中首席”的作用,積極和學生進行交往,贏得學生的尊重,樹立教師的威信,這樣在課堂教學管理中學生就能做到“親其師而信其道”,自覺服從管理。
2.發揚民主,提出合理的課堂規范。
教師對課堂教學管理要堅持以人為本,增強服務意識,滿足學生的合理需求;要從學生的身心特點出發,要立足于是否有利于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是否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是否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師生在發揚民主的基礎上共同來確定課堂規范,無疑具有開放性和靈活性,這樣會比較容易得到學生的認可和接受。
3.堅持課堂教學管理目標原則。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學生的發展”。課堂管理也要從發展的眼光來看,要求課堂教學管理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特點,來確定課堂教學目標,即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正確的目標本身具有管理功能,直接影響和制約師生的課堂活動,并起積極的導向作用。教師課堂上所實施的一切管理措施,包括組織、協調、激勵、評價等,都應當努力服務于設定的教學目標;課堂教學管理的成敗得失,也應當以課程標準是否實現,教學目標有無達成和學生是否成長作為衡量依據。我們不能忽視課程標準和教學目標對課堂教學管理的制約作用,
4.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
新課程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而自主學習能否收到良好的效果,有賴于學生學習過程中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在課堂教學管理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權,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有效的指導,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管理中來,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事是本人的事,課堂的管理也是自我的管理,學生本人也是課堂的管理者。
5.注重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學法指導。
新課程為了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重要的學習方式。這樣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有了一個積極參與和思維的活動,經歷了一個實踐和創新的過程。但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很多學生根本不了解“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他們在課堂上為討論而討論,為探究而探究,為活動而活動,課堂改革也便成了一句空話。因而,教師要在課堂上幫助學生樹立新課程理念,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掌握和實踐新的學習方式,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成為新課程下學習的主人,才能形成有效的課堂教學管理。
6.注重課堂教學過程的管理。
新課程強調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這無疑給教師的課堂教學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課堂教學管理根據管理方式的不同,可分為顯性管理和隱性管理兩大類。
課堂教學過程的顯性管理。
①行為矯正。就是采用一套獎優罰劣的措施,樹立正氣,激勵積極力量或行為,抵制消極因素,并長期堅持,形成制度。這要以獎優為主,罰劣為輔。獎勵以精神獎勵為主;罰劣應當努力將懲罰變為一種學生愉快的自我教育。如魏書生老師創造的學生學習“違法”(違反語文學習管理的規定)自我懲罰的五種方式就是很好的例子。長期堅持獎優罰劣的管理方法,可增強學生健康的自我意識,促進人格的自我完善。
②旁敲側擊。課堂上學生出現做小動作、接話茬、喧鬧等違紀現象,教師理應當機立斷處理。教師應慎重地考慮學生的情感和自尊心,采用旁敲側擊的方式,使對方知道他的行為已被老師注視而應立即糾正。如盯他一眼,叫他本人或周圍學生答問、板演等。通過微妙的方式把信息傳遞過去。這樣,師生情感容易溝通,見效快。
③分組約束。將班級劃分成幾個學習小組,讓小組與小組之間、小組成員之間形成一種相互幫助督促競爭的體制,形成一種管理。這樣可使學生收到學習、身心同時進步的效果。
課堂教學過程的隱性管理。
①輕敲響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聲音的音質、音量、聲調、語音和節奏等加以組合變換,把聲音的聲、色、情融為一體,運用到語氣上,用含蓄的方法對學生出現的違紀行為進行誘導和影響。響鼓不用重錘,學生聽到教師“弦外之音”,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行為。這種辦法既巧妙地解決了那個學生自己的問題,又不至于影響其他人的注意力。
②目光暗示。人眼為窗,可以傳情傳神。教師課堂上視野所及,可以眉目傳情,促進學生專心聽講。淡漠、嚴厲、責備的目光使學生觸目知錯,立即醒悟;熱情、慈祥、贊許的目光使學生觸目會意,精神振奮。教師不論是提出問題、指導自學、啟發釋疑或小結強化,都要用期待的目光,盡可能去平視或環顧大多數,尤其要不時地環視前后左右,特別是后排的左右兩角,對后進生,更應予以滿腔熱情的關注。
③動作指引。教師在課堂上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都能傳達管理信息,是課堂上師生互相感知的意識信號,具有吸引學生注意力,組織課堂教學管理的作用。如教師的手勢、面目表情、教師的站態、行間巡視等體態活動。
四.結語
教學實踐證明,教師能否有效的管理好課堂,對課堂教學的成敗至關重要。在新課程改革推進中,我們要糾正忽視課堂教學管理的片面做法,應當與時俱進,不斷探索新課程下課堂教學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對課堂進行有效的管理,使新課程改革真正落到實處,創造出和諧民主、充滿智慧與活力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