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層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無效和低效問題。課堂教學改革就其總體而言,大方向是正確的,并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但是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領會不到位以及實施者缺乏必要的經驗和能力的原因,課堂教學改革也出現了形式化、低效化現象。可以說,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
什么是教學有效性
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教學必須考慮的三個要素:速度可看作學習時間(長度)---投入;收益可看作學習結果(收獲)---產出;安全可看作學習體驗(苦樂)---體驗。可以說,時間、結果和體驗是考量學生有效學習的三個重要指標。
學習時間指學習特定內容所花費的時間,學習特定內容所花費的時間越少,效率就越高。節約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首先要求把時間用在學習上,不能把時間浪費在非學習上;其次要提高單位時間的學習質量。
學習結果,指學生經過學習產生的變化、獲得的進步和取得的成績,這是有效性的核心指標。每節課都應該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收獲,它表現為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從不能到能的變化上。學習結果不僅表現在雙基上,而且表現在智能上,特別是學習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維方式的發展。
學習體驗指的是學生的學習感受,即伴隨學習活動生發的心理體驗。這是被傳統教學所忽視的考量有效性的一個向度。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的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這是有效性的靈魂,學生越來越愛學習是學習有效性的內在保證。
這三個指標具有內在的統一性,是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的。學習時間是前提,投入一定的時間并提高學習效率,這是增加學習結果和強化學習體驗(積極)的基礎;學習結果是關鍵,學生的學業進步和學力提升不僅能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也能增進學生學習的積極體驗;學習體驗是靈魂,積極的體驗和態度會促使學生樂于學習,并提高學習的效率和結果。實際上,學習體驗本身也是重要的學習結果。總之,考量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必須綜合考慮這三個要素---提高學習效率、增進學習結果、強化學習體驗。
從教師的角度來講,教學的有效性依賴于教師有效的“教”,并克服無效的“教”。“有效的教”指的是促進學生“學”的“教”,它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直接的促進,即通過教師的教,學生學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間接促進,即通過教師的教,學生學會了學習,掌握了學習方法,提升了學習能力,達到了不需要教。
直接促進是立竿見影的,間接促進是著眼于長遠的。相對而言,前者短效,后者長效,這兩種效果要同時兼顧。“無效的教”指的是阻礙學生“學”的“教”,它也有兩種表現:一是顯性的,教師不得要領、冷漠無情、枯燥乏味地教,使學生失去“學”的興趣和熱情;二是隱性的,教師照本宣科地講授學生自己通過閱讀便能看懂的課本知識,這種教剝奪了學生獨立學習的機會,從而阻礙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和學習積極性的提升。
從教育學專業角度說,有效性指通過課堂教學學生所獲得的發展。
第一,著眼于人的發展的教學要根據各學科的特殊性和學生的原有基礎有所側重。就教學而言,一方面要注重挖掘教材中蘊含的靜態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內容,另一方面要注重開發課堂教學中生成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內容。
第二,只有針對最近發展區的教學,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停留在現有發展區的教學,只能阻礙學生的發展。真正的發展過程就是不斷把最近發展區轉化為現有發展區的過程。
第三,新課程倡導內在發展,如在教學任務和目標的定位上,強調通過課程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懷疑意識、批判意識和探究意識。
第四,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有效性不僅僅要讓學生學到有利于自己發展的知識與技能,獲得影響今后發展的學習方法和價值觀念,而且要注意讓教師在課堂里擁有創造的主動權,能充分根據自己的個性、學生與社會發展的需求來發展自己,這是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新目標。
克服無效和低效的教學
無效和低效的教學具體表現為:三維目標的割裂、教學內容的泛化、教學活動的外化、教學層次的低下、預設與生成的沖突,等等。
針對上述問題,要著力做到:牢固確立三維目標的意識,為每一節課制訂切合實際的課程目標,使每一節課都有明確清晰的教學方向,這是提升教學有效性的前提;要依據學科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精選教學內容,突出學科特色,抓住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使每一節課都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認知收獲和科學感悟;要真正確立學生主體地位,認真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即要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又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維和有深度的交流討論;要在“最近發展區”上做文章、下功夫,要十分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和學習責任感,加強教學的針對性,不斷提升教學的層次和水平,使教學走在發展的前面;要把生成和預設和諧統一起來,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預設又要注重動態的生成。
從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
所謂優質教學,即高質高效、高水平高境界,讓學生充滿夢想和希望的教學。有效教學只是我們對教學的基本要求,優質教學才是我們的追求目標。從教的層面說,優質教學具備以下基本特征:深刻。深刻不僅意味著看懂教材,更要看穿、看透,從而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內涵,深入淺出。教師把教材鉆得深,悟出來的道理就透徹,這樣講起課來就簡單,講在點子上,一語道破。
獨到。教師的創造性教學源于教師的獨創性思維。教師對教材要有真知灼見,能夠于平凡中見新奇,發人之所未發,見人之所未見。
廣博。教師不僅應該是他那一門學科領域的專家,也應是博覽群書的飽學之士。
啟發。富有靈氣的教師善于激疑布惑,誘導學生向著未知領域探幽發微。
機智。課堂教學面對的是一個復雜的人系統,它充滿變化和問題。
富有教育智慧和機智的教師面對偶然性問題和意外情況,總能靈感閃現,奇思妙策在瞬間激活,機動靈活地實施臨場應變。
絕招。教師的絕招是教師教學特長中的特長,是對某種教學技藝的精益求精、千錘百煉以至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是一種令人嘆為觀止的境界。
我們期待這樣的教學:見解深刻、獨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誘、充滿智慧、精益求精,讓學生充滿夢想和希望。從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也就意味著教師從普通教師走向優秀教師;從優秀教師走向教學名師;從經驗型教師走向專家型教師。任何課程改革、教學改革都是對優秀教師、教學名師、專家型教師的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