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課,是教師的底線職責,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也是專業發展的重要支撐。那么,我們如何備好課,以備課為抓手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呢? 厚積淀兼收并蓄,此為第一層面。
古人講,“十年磨一劍”,還有“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對于教師的備課很有啟發意義。教師的備課也是如此。教師要有“大備課”觀念,平時時時處處的學習與實踐都是一種備課。這種不是備課的備課對于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讀書是一種備課。通過閱讀,豐富知識,涵養積淀;生活是一種備課。生活給了我們許多經驗,許多體悟。洞察世事是一種備課。大千世界,開闊我們的眼界,拓展我們的思域。走覽自然是一種備課。大自然給我們靈氣,給我們智慧。
小到家庭,大到社會,微如草木,宏若環宇,都是我們應該關注的,它都有可能轉化為我們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智慧與藝術。這樣的備課,就像是開墾自己專業發展的一片沃土。有了這片沃土,才能開放絢麗多姿的花朵。不少著名的教師都說過,他們是用一生來備課的。這話是很有道理的。這種終身都在備課的觀念是非常重要的。沒有這種備課,只把希望落在真正上課前的備課上,那是備不好的。因此,每一個教師都要注重平時的學習、進修、提高、修煉,以豐厚自己的知識功底,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李鎮西老師有個著名的“五個一工程”,其中之一就是每天讀書一萬字。朱永新老師提出教師每天要寫隨筆千字。這些做法,其實都是一種備課,一種兼收并蓄,豐厚積淀的備課。
精設計運籌帷幄,此為第二層面。
如果說,第一層面的備課的是廣義的備課的話,那么,這個層面上的備課就是狹義的備課,可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這是我們許多老師最看重的備課層面。這個層面的備課,貴在精心設計,運籌帷幄,在上課之前,全面規劃課堂流程,預測可能生發的情況,并做好應對的準備。如果說,第一層面的備課意義在于廣博積累,那么,這個層面的備課主要就是刪繁就簡與標新立異。所謂“刪繁就簡”,就是要立足于課堂,著眼學生,致力能力發展,精心選擇與整合教學內容。所謂“標新立異”,就是要合理而精巧地設計教學方法,讓恰當的教學內容通過恰宜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接受。相比較于第一層面的粗放的備課而言,第二層面的備課就是精細的。正因為如此,這個層次的備課往往是需要反復斟酌的。這就是所謂的“磨課”。課越磨就精,越備越巧。
為了達到良好的備課效果,我們可以采用多種形式來促進提升,比如,集體備課,同題異構等等,發揮集體的智慧,集思廣益。但不管怎么說,備課要有自己的獨特的理解與設計,要有自己的智慧與思想,不能照搬別人的東西。當下,有不少教師對備課有著一種十分敷衍的姿態。備課是為了應付檢查,這已經成為公開的事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無怪教師們的敷衍。因為,為了應付檢查的備課實在是一種負擔。這是教學管理給教師備課帶來的負面影響。一個真正有責任感有思想的教師,不會把應付檢查作為備課的目的。他一定是指向課堂指向學生的。其實,備課的形式不是主要的,甚至,是否要按照一定的模式去書寫備課更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是否對教學的內容有了透徹的領悟,是否對課堂以及學生有了充分的理解與把握。
在現場急中生智,此為第三層面。
習慣上,許多人都認為備課活動在教師上課之前就終止了。這是錯誤的。課堂是個復雜的場,課堂上也有幾十個復雜的生命體。在課堂這個場里,盡管課前有了充分地估計與設計,但是,難以意料的情況會屢屢發生,這就是所謂的“生成”。而這種生成恰恰是課堂教學最為精彩與寶貴的。
面對著無法期遇的生成,這就要教師在課堂的現場急中生智。如果說,第二層次的備課可以從容地反復地來琢磨的話,這第三層面的備課就是要急中生智:緊急面對,快速判斷,瞬間醞釀,即出對策。這是對教師的一種考驗,考驗第一層面備課的積累,考驗第二層面備課的設計。面對生成,有的教師游刃有余,現場備課巧妙到位,有的教師捉襟見肘,迷迷糊糊,不知所措。
一個出色的教師,必然是能夠高瞻遠矚,能夠洞察細微,能夠緊急面對,能夠巧妙地讓“生成“開放成美麗的花朵。這就是一種備課,一種特殊的備課。雖然很短暫,但是,它可以折射一名教師智慧的光芒。有詩云,“無限風光在險峰”。課堂的現場備課,就是“險峰風光”,非勤勉攀登者,非積淀豐厚者是難以領略課堂備課的“險峰風光”的。
善反芻含英咀華,此為第四層面。
備課是個動態的過程。這個動態的過程猶如登山。第一層面的備課,如同平素對登山活動的了解與學習;第二層面的備課,如同登一座山之前的充分準備;第三層面的備課,如同登山過程中的遇到應急情況的處理。第四層面的備課,則是登山歸來的回味。
按理說,每上完一節課,我們都應該對這節課的教學情況做些反思。這是很有意義的。這種反思,是對前面三個層面備課的一個反思,其實,它本身就應該屬于備課的延續,不應該劃在備課的過程之外。凡是忽視或小覷上課以后的反思(第四層面的備課)都是教學研究資源的流失。這對于需要專業發展的教師而言都是莫大的損失。而我們許多教師,往往就這樣無意之中讓這些資源流失而不知。因此,每一位教師,都要把課后反思作為備課的一個重要環節來看待,要善于反芻,含英咀華。只有這樣,備課的環節才是完整的,對自己的專業提升也是功莫大焉。
備課的四個層面其實是緊密相連的一個整體,每一個層面都有其自身的意義與特點,同時,四者又是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的。只要完整地實踐備課的四個層面的要求,就能為自己開辟一條踏實寬闊的專業發展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