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專業發展,是新任教師從僅僅具備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感性專業情感,發展到具有成熟的教育專業理念和教育機智,擁有深刻而高尚的專業情感和較高科研能力的過程,通常需要經歷1至2年的適應期、2至3年的成長期和5至10年的成熟期3個持續發展的階段,而且每個發展階段都需要良好的學校環境和教師的自覺參與來共同發生作用、形成合力,從而實現專業發展。 教師專業發展需要適宜的學校環境。教育部近期公布了《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專業標準》,明確要求義務教育學校校長要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促進者”。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校長要履行好“引領教師專業成長”職責,需要解決如下基本問題。
具備“引路人”的專業素養。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有怎樣的校長,就有怎樣的學校。”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隨著我國義務教育學校辦學自主權的不斷擴大,校長對于一所學校的發展和對該校教師專業成長的作用愈發凸顯。作為校長,要履行好“引領教師專業成長”之職責,其自身必須是一個專業發展水平較高的教師和管理水平較高的指揮者,擁有教育者和管理者應該具有的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如果校長僅重視自己的行政級別,專業意識淡薄,缺乏對教育理論視野的把控能力,不懂得當代的領導理論和教育學理論發展的最新成果并運用于教育實踐,怎能通過自己的理念和品行來引領學校教師專業成長?
積極創設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良好社會環境。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勞工組織早在1966年就提出了“應該將教師的工作視為一種專業”的觀點,但教師職業的不可替代性在我國并未完全形成共識。作為一名校長,應該懂得尊重、理解和準確評價教師的角色活動,創設有利于中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這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來努力:第一,提高中小學教師的待遇,保障其享有良好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條件。第二,與有關部門建立良好的協作關系,積極做好輿論宣傳工作,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以促進社會形成崇尚教育、關心教育、支持教育甚至敬畏教育的良好社會風氣。第三,樹立合作共贏理念,主動服務周圍社區和廣大社會,以獲得社會的理解和支持。
營造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的良好校內氛圍。
重建學校管理體制,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制度保障。科層取向和專業取向是學校管理的兩種基本取向。科層取向以科層體制的價值觀念和是非標準作為學校管理的基本原則,強調效率、組織和制度。專業取向是在學校科層組織內部產生的與科層體制管理原則相沖突的一種學校管理傾向,強調關注和重視師生的成長和個人理性。就中小學校擁有的權力而言,一般包含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從理論上講,行政權力一般應采用的是“科層制”,學術權力則應更多地強調“專業取向”。綜觀我國中小學校目前的組織架構和管理模式,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基本上都是傾向于科層管理的。科層管理體制追求的是避免教師“出亂子”,在這種管理模式下,教師專業自主權的確立和專業發展是極其困難的,教師容易迷失自我,逐漸變成“單一的知識傳遞者”。正如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約翰和泰力所言:“通過科層制向教師賦權,永遠也不可能實現教師和學校真正需要的教師專業化。”但是,科層取向和專業取向二者之間的矛盾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美國教育管理學家霍伊等人認為,作為文化場所的學校,專業取向和科層取向是可以并存的。學校應在具有科層組織特性的同時,具有自身專業化特征。因此,中小學要把專業取向與科層取向有機結合起來,在保留具有科層管理取向的縱向“行政組織”基礎上,建立民主、合作的橫向“學習型組織”——“專業共同體”,為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提供平臺,以激發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觀能動性。我國中小學校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建立以學習共同體為特征的學術組織機構,為行使教學自主權和落實專業地位提供機制保障;二是修正可能限制教師專業自主權的校內規章和制度,減少學校行政人員對教學工作的不當干預。
構建民主、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良性支持環境。
教師的專業發展,源于教師對于自我職業發展的認識、對專業工作的熱愛和對專業發展的期待與渴望。在一個民主、和諧氛圍濃厚的環境里,教師的專業生活將更具有主動性和選擇性,將更有利于教師實現自身的內在超越,不斷地從“自在”走向“自為”。因此,中小學校長應該努力建設民主和諧、多元參與、積極進取的學校文化氛圍,讓學校形成良好的組織學習文化和真誠、信任的人際關系,為教師專業成長提供良性的外部支持環境。一是建立開放、公正的教師獎勵機制,營造重視骨干、鼓勵創新的氛圍,為教師快速成長和脫穎而出創造條件。二是積極構建以專業教師為主體的文化自覺組織,完善優秀教師傳幫帶的團隊協作機制,讓教師在專業文化氛圍中自主地實現個人的專業成長。三是積極建構和諧的師生關系,增加教師與學生的交往頻率和深度,讓教師因為學生對他的愛戴、尊敬而更加傾心于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從而想方設法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
引領教師自我賦權,提高教師專業發展的自覺性。
我們知道,教師專業發展是人的發展。人的發展是由內外因共同活動的結果,但內因在發展過程中起了決定性作用。同理,教師的專業發展,更多的是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自發自覺的自我決策和自我賦權的結果。教師只有不斷地自我賦權,自身專業能力才會不斷得以提升。在目前情況下,中小學可以從以下兩方面來引領教師走上自我賦權的專業成長道路。
引導教師提升專業學習能力,保障教師專業發展的選擇權。教師自我專業發展管理能力是教師在專業活動中表現出實施自我教育的意愿和能力,校長要鼓勵教師堅持自己獨立地做出對學習的選擇和決策,即對需要學習哪些內容、何時學習以及如何學習進行選擇,對自己的專業發展過程做出診斷,讓教師獲得真正屬于自己的知識。
引領教師建造多元表達平臺,充分保障教師的話語權。教師如果在學校管理中擁有了話語權,就意味著他是一個獨立的、不可忽視和自主生長的教師個體存在。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校長要鼓勵教師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通過建立教育論壇、教育博客、個人網頁、QQ群等平臺,來合理表達自己的意愿,參與學校的管理決策,從而在學校獲得一定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