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課堂是“學生不愿下課”
時間:2014/2/24
于老師上的是大課,兩節連堂,中間沒有休息,學生是三年級的小學生,學習的專注力當然不會太長。但是,當兩節課上下來,于老師向學生宣布下課時,孩子們卻感到很突然,似乎沒有上過癮,始終不愿離開自己的座位。于老師給予他們最后一句話的機會,孩子們有的說:“于老師,我們能不能接著上呀?”有的說:“于老師,我們不下課行嗎?再上一會吧!”有的說:“于老師,你什么時候再來呀?”
學生不愿下課,這一點足以看到于老師課堂的精彩,孩子們的評價勝過評課老師的千言萬語,勝過聽課專家深度的解讀、系統的梳理。其實,老師的課講得成功不成功,精彩不精彩,最有發言權的絕對是學生,而不愿下課,正是學生對教師積極主動的評價,是對老師課堂的最高贊譽。
然而,現實教育生活中,教師課堂的評價權卻并不在學生手上。每每上完公開課,聽課教師舉行座談,專家教師進行點評,從導語到問題設計,從教學語言到教學流程,從方法的選擇到情境的運用,一條接著一條,一套接著一套。教師的課堂也在同行們的評述中,自然而然地呈現一個等級,如果是競賽課,那么還會對應一個分值。這個評判過程,完全是遠離學生的,也是沒有顧及學生感受的。
正是因為課堂的評價權不在學生,而對于授課教師而言,他們的教學設計就會過多地關注聽課教師的心理,關注評委老師的口味。于是,在課堂上,始終將自己最靚麗的一面展現出來,擅講的老師要發揮自己的長處,課堂上不忘滔滔不絕;音質嬌好的老師不忘來段配樂朗誦,以彰顯自己的朗讀功底;具有電腦特長的教師,也會將課件做得盡量精美,盡量花哨……不管課堂需要不需要,不管課型適合不適合,不管學生喜歡不喜歡,因為這樣做至少可以搶住評委老師的眼球,贏得評委老師的青睞。
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大道至簡。課堂教學亦是如此,高效的課堂也應當是簡約的,教師如果僅僅考慮到教學的觀賞性,而無視學生的承受力,無視學生的參與度,那么絕對上不出好課來。即使靠著色彩繽紛的亮點贏得了聽課教師,也并不一定能夠真正讓學生喜歡。因為,學生們的內心都有一把評價的標尺,教師的精彩并不一定代表學生的精彩,教師的強勢反而會壓倒學生風采。學生對于課堂的評價標準很簡單:這節課上得快樂不快樂,幸福不幸福。
因而,教師應當明白,好課的指向應當是學生,而課堂教學設計的原則也應當是學生評價課堂的標準。如果讓學生喜歡上自己的課,那就要一切從學生的需求考慮,從學生的心理去設計,滿足學生的需要,順應學生的需求,從而讓學生全身心地參與,輕松、愉悅、快樂地學習。正像于老師的課堂一樣,于老師用童心接近童心,用愛心換來用心,帶著學生讀,帶著學生寫,帶著學生度過美妙而短暫的課堂。
好課的最高境界是讓學生不愿下課,而這也是每一位教師需要孜孜追求的教學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