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學生組織起來,讓他們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去開展各項工作及活動,這是一種號召力,凝聚力,更是一種高超的管理能力——它應該是所有班主任都要追求的班級管理上的理想境地。
班級管理的核心是組織學生自我管理
學生不是任意擺布的木偶,而是具有獨立人格的公民,他們的權利也要得到尊重。作為班主任,就應該了解和研究每一個學生發展的可能和需要,讓他們的個性獲得積極自主的發展,使每個學生在班集體中都能充分發揮作用,這是既“解放”學生又“解放”教師的一舉兩得的好方法。
成功的學生自我管理,應該是班級管理的整體目標已經內化為學生的個體自我約束的目標,整體和個體的目標高度一致,并形成了班級管理中的自管和他管的和諧共鳴。
如何實現有效的班級自我管理?如下便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
一、要有制度的約束和激勵
組織學生進行自我管理,首先要建立起一套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有了制度,學生的管理才能有“法”可依。一個秩序混亂的班級,必然是一個組織管理混亂,制度不完善或不合理的集體。
現行的許多班級管理制度過多的發揮著制約功能,激勵功能衰弱,更有許多制度已不適應教育發展的新需要,影響著學生創新性人格的培養,需要改革和創新。好的班級管理制度,既要對學生有著制約、評價作用,更要對學生具有激勵功能。
我在班里推行的“日通報月量化小組流動紅旗制”,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做法是將班級分作若干小組,每天以70分為基準合格分,根據小組成員的日常行為規范等德育表現狀況,在基準分的基礎之上進行加減,將每天的加減狀況列成表格上墻張貼。每個月進行一次統計,個人成績按百分制進行折合,給總分第一的小組頒發流動紅旗,對表現突出的同學予以表彰獎勵——這種舉措既對學生有著制約、評價的作用,更具有激勵的功能。
再如《德育考核成績記入期中期末總分制》,每到期中或期末都要把前一個階段的每個月的德育考核平均分以百分之三十的比例記入各科考試成績的總分之中……這些新的制度的制定和實施,都具有很強的激勵性,實際效果也非常好。我們國家的許多地方還將德育考核成績或記入中高考總分,或在錄取中作為重要的參考依據,其作用則更加明顯。
需要注意的是,班級規章制度的制定要符合國家的教育法規和學校的規章制度;要講究科學性、嚴謹性和可操作性;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要有相對的穩定性。
二、要建立健全管理體系和模式
組織學生進行自我管理,并落實好班級的各項規章制度,需要有一個與之相適應的班級管理體系和模式。
選拔、任用、造就一支過硬的班干部隊伍是班級管理體系中最為關鍵的環節。班干部的選拔一般有三種方式:班主任指定班干部、民主選舉班干部和競選班干部。具體采用那種形式來確定班干部,要根據不同年級、不同情況而定。一般情況下,起始年級需要根據以前的表現和“從政”經歷來指定班級干部,因為同學之間、師生之間互相還不了解。一年半載之后就適于民主選舉了,以原班干部為主體,優勝劣汰,進行“吐故納新”式的差額選舉;到了小學五六年級、初高中二年級就適于競選的方式了。
管理是一門科學,作為中小學生來說還缺乏必要的理論知識和實際經驗,這就離不開班主任的培養和組織訓練。崗位培訓一般要經歷如下幾個階段:
1、學習期,學習班級的各項規章制度,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責等;
2、試用調整期,干中學習、干中班主任指導、干中調整方法及步驟;
3、放手工作期,大膽使用班干部,給他們提供施展才華的機會,讓他們在工作中鍛煉自己的才干,提高自己的能力。
由科任教師、班團干部代表、學生代表等組成監督評價委員會,對班干部的工作進行監督與評價,這是有效組織學生進行自我管理的必不可少的舉措。平時監督并及時向有關人員反饋信息,是及時矯正管理過失的有效途徑。評價一般是在期末對班級干部的“德、能、勤、績”等方面進行打分,然后再進行定性評議,根據評議狀況,及時對班干部進行教育或調整。還可以采取設立意見箱、班級管理日記等方式,讓廣大同學對學生干部工作進行評議,這樣,讓更多的學生參與班級管理,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公平意識,還可以使班干部養成自我反思的習慣,以便于吸取教訓,積累經驗,不斷地成長。
班級管理監督機制、反饋機制、評價機制三方面雖然有各自獨立的體系和任務,但往往又是相互融合進行的。監督檢查要有個評價標準,檢查過后要有個反饋。只有具有完善的監督機制,才能確保管理制度落到實處。
好的管理模式就是要有一套科學合理的班級管理體系,班干部職責明確,分工協作,并能充分地發揚民主,調動全體同學都能積極地參與班級管理,力求每人都能有事做,使班級管理時時、處處、事事都有人管;好的管理模式就是要有個快速反饋的機制,能及時合理地處理班級日常事務和偶發、突發事件,及時向有關人員匯報并做出獎懲;好的管理模式就是要有個嚴格合理的監督機制,以確保班級管理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三、要講究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組織學生進行自我管理,除了上述所說的要有一套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并有與之相適應的管理體系和模式這些“大策略”之外,還要注意講究組織的方法和技巧,在組織管理的細微處下功夫。
要把愛護、培養班級干部的工作放在首位。要保護他們在學生中的“管理權威”,放手讓他們處理日常工作,幫他們樹立威信。要充分發揮班級干部的管理和自我管理的特殊作用。例如,可任用一些“后進生”甚至是非常調皮的學生做班級干部,同時派一位比較有能力的同學或班團干部做他的顧問。對于這樣的同學當班干部,不一定要求他把班級管理的很好,主要是讓他自身在管理中有所進步,以達到自我管理的教育目的。
再如實行“值日班長制”。班委會成員及其職責不變,在此基礎之上再設置“值日班長”,按學號輪流,每個人都要當。輪到誰,便從早到晚對班級各項工作全面負責。上傳下達,記好班級各項本簿是其重點工作。實行“值日班長制”,讓學生體驗當班干部的過程,這既是體驗為同學們服務的過程,也是體驗教育同學的過程;既是提高工作能力的過程,也是增強主人翁責任感、義務感的過程,更是自己受教育的過程。有了“值日班長”,班委會成員則主要是起監督保障作用,兩者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學校要搞文藝活動,值日班長就要和文藝委員商量,并由文藝委員具體負責業務工作,而值日班長則具體負責協助組織;今天學校要搞體育活動,值日班長就要和體育委員商量……
要使每位學生都具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雙重身份,并且能夠實施自然的角色轉換,就要以人為本,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相信每一位學生,做學生的“忘年交”。要經常跟學生談心,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跟他們打成一片;要不斷地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的政治素養和道德水平,真正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以自己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來影響學生,從而實現以“不教而教”為目的的學生自我管理。
組織學生進行自我管理的過程中,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長處,尤其是要努力發現“問題”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揚其所長,克其所短。通過管理和自我管理,了解他們的興趣,對他們進行“因材施教”,逐漸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幫助他們逐步融入健康的集體之中,增強集體的活力。以激勵其進行以“揚長避短”為目的的自我管理。
要寬嚴適度。嚴要嚴到點子上,其目的是約束其健康發展;寬要寬得有教育意義,其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嚴。一寬一嚴,一張一弛乃教育之佳道。一般來說,從嚴治班,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一是從嚴律己,以身示范;二是要有規范學生行為的嚴明紀律;三是在違紀面前要有嚴肅的態度;四是處理班級事務時要有嚴謹的步驟。從寬治班,主要就是寬以待人,多發掘欣賞學生的身上的優點,在對其表現出“嚴”的同時,還要考慮自尊心及心理承受力,給其留有悔過自新的空間與余地,讓學生能在認識錯誤后以愉悅的心情重新站起來。從而規范其進行以“循規蹈矩”為目的的自我管理。
組織學生進行自我管理的過程中的教育技巧是豐富多彩,舉不勝舉的。除上述所言,還有如教師和學生在管理過程中的把握表揚與批評分寸的技巧;批評教育要注意學生的心理安全的技巧;多與各科老師和家長聯系溝通的技巧;尊重學生的個性,使其既能全面發展又能學有所長的技巧;責權利分明的“問責”技巧,凡是學生能做的就絕不要老師來包辦代替,即使是管理中出現了問題,老師也不要直接去處理,而是要交給具體管理責任人來處理;設計系列活動強化素質訓練的技巧……這些不僅需要讓組織學生進行自我管理的教師知道,還需要讓進行管理和自我管理的學生知道。
“教是為了不教”、“管是為了不管”。“教學生管理、管學生自理”,是班主任實施班級管理過程中應該貫徹始終的核心理念。把它放在心上,像吃飯睡覺一樣養成習慣,那么,就可將組織學生自我管理變成班級日常管理中自然而然要做的事情。有了這個習慣,有了這一切看似稀松平常的管理活動,其實就是懂得了素質教育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