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學生的高分是從哪里來的?

時間:2014/2/20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最大資源

相信大家對“課改”不會陌生,“課改”的著力點就是轉變“教與學”的關系。傳統課堂的基本模式就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就像演員和觀眾,再好的演員天天板著同一副面孔,觀眾會產生審美疲勞。要想讓學生不疲勞,不厭學,唯一的辦法是把學生推上前臺,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給他們搭建展示的舞臺。人,一但被聚焦,他會精神抖擻、竭盡全力地表現自己。這是人的本性決定的。學生更喜歡“逞能”,更愛表現自己,老師若能充分“利用”好他們,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小核反應堆。

“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代表著課改的方法和出路。”高效課堂的開創者李炳亭先生還說,“利用學生是一切教育的智慧源頭。”那么,利用學生的什么,又如何利用呢?

利用分身術,培養小老師

現行教育的最大弊端就是未能因材施教,不能因材施教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一師難稱百生意”。許多老師苦于分身無術,照顧了后進生,耽誤了優秀生,平均用力,又造成“吃不飽”或“吃不了”,真是高低難以兩全,疲于操勞。而相信學生,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究,就能很好地解決首尾無法兼顧的問題。這跟帶兵一樣,一個連上百號人,如果由連長垂直管理,勢必管不過來,而排、班的建制,既有利于排面競爭,又置每個士兵于班長的眼皮底下。高效課堂小組建設的道理也是如此,老師抓六七個小組長,每個小組長再抓四五個同學,這就把學習任務層層分解,內容上化繁為簡,形式上提綱挈領。老師相當于有了孫悟空拔毫毛分身的本領,這是踐行高效課堂的前提。

利用上進心,發掘源動力

學習是人的天性,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就有了聽覺、視覺、觸覺,孩子用這些感覺器官感覺探索他們能感覺到的所有事物,再用大腦認知這些事物,這就是孩子的學習天性,也是人的學習天性。每個人都是天生喜歡學習的——今天教育的最大悲哀,就是把孩子這種好學的天性給扼殺了。其實,孩子的厭學,是厭惡學習的內容和形式,換種孩子感興趣的方式或喜歡的內容,不用老師督促,孩子會學得投入。
  善是人發展的方向,向善是人性的體現,是人性的光輝,人心都有向善的一面。換句話說,每個學生都有上進心,只是程度有強弱,持續時間分短長而已。利用上進心,就是利用學生向善、好學的天性,培養正當、持久的興趣,挖掘潛在、強勁的動力,讓學生在與同學的“比、拼、趕、超”中不甘落后,奮勇向前。

利用表現欲,搭建小舞臺

人從懂事就會產生表現欲,表現欲是人的基本欲望,是個性突出、有生命力的表現,它能給人征服外界的自信和能力。表現欲是兒童成長中最珍貴的東西,兒童越是高興,表現欲就越是強烈。孩子在日常學習中,不管看到了什么新的事物,或者學到了什么新的知識,都會迫不及待地想讓人知道,以獲得別人的評析、贊賞,求得心理上的滿足。這種表現欲是隨著兒童自我意識的萌發而產生的,且會隨著自我意識的增強而發展。
  何止是兒童,成人的表現欲也是非常強烈的。我曾參加過數次高效課堂的體驗式培訓,每逢展示環節,那些老師們為了表現自己,不放過每一次發言的機會,竭盡全力地展現自己的光彩和能耐。成人尚且如何,若把學生的表現欲激發出來,課堂想不活躍都難。當然,利用學生的表現欲,要做到收放自由,動靜適宜,張弛有度。最好,在組內搭建小舞臺,給每個成員以機會,再把表現好的、能解決共性問題的展示推薦到班里亮相。這樣,學習促表現,表現帶學習,學生會為了自己的臉面而背地里用功。

利用榮譽感,小組促競爭

榮譽感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也是一個人不斷進步的動力。為尊嚴而戰,為集體爭光,這都是受到榮譽的驅使與感召。高效課堂的分組學習,最容易培養榮譽感,學生也愿意為團隊的進步搖旗吶喊。有了榮譽感,如何利用,關鍵看班級文化氛圍和考核評價機制。首先,各個小組要力量均衡,都有強烈的進取心。其次,評價項目和方式要公平合理,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第三,評價結果要有后續表彰,讓學生看到團結拼搏收獲的勝利果實。
  不要小看一張獎狀、一面紅旗或一個等級分數,學生往往視若珍寶。如果,能把每次考核評價的結果記錄下來,并進行適當地累加轉化,就像QQ空間偷菜一樣,“偷”到一定數額就升至一定級別,這樣就把學習變成了一種游戲,學生會在闖關晉級中樂此不疲。

利用差異性,結對兵練兵

學生的個性差異也是一種資源,這種資源可以很好地在課堂上利用。比如小組內,甲生擅長語言表達,就可以讓他在語文講解上多做貢獻;乙生擅長邏輯思維,就可以讓他在數學推論上帶個好頭。利用差異,可以做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利用差異,可以在“取長”中拓展自己,又能在“補短”后幫助別人。
  學生之間的差異畢竟是小的,而師生之間的差異無疑是巨大的。充分利用學生在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上的微小差異,還可以彌補老師在巨大鴻溝面前“有勁使不上”的缺憾。老師與學生的認知關系就像“駱駝”和“小羊”一樣:高大有高大的便利,矮小也有矮小的優勢。比如解這樣一道題:一個直徑3米,深8米的井里有多少方土?老師的第一反應可能是套公式求結果,而幼兒園的孩子最容易想到結果是“0”。
  獸有獸言,鳥有鳥語。同理,師有師道,生有生法。笨辦法往往最能解決笨問題,老師的清醒,固然能直奔大道,避免誤入歧途,而糊涂的學生卻最容易理解同學所走的彎路。同樣是講題,學生給學生講,會用學生之間最容易理解的語言,沿著他們共同能想到的思路,雖不快捷卻實用。而老師給學生講題,居高臨下,不容質疑,最容易犯先入為主的毛病,直接把答案一塞了事。再說了,棋逢對手才下得痛快,乒乓球業余愛好者直接挑戰張繼科,不是屬于自討無趣嗎?

小組建設的意義

小組建設、導學案、展示,可謂現代課堂的三大熱詞。套用紅學中一句話:開談不講導學案,想要高效必枉然。咱們有了“一卷雙份五做教學法”,我再講導學案有點不合時宜,所以,咱重點談談小組建設。聽說,咱們上學期,像杜郎口那樣搞過倆倆對面坐,發現課堂紀律太亂,老師沒法講課,又恢復了原型。課改夭折、傳統復辟者,不在少數。唯其難,才顯示出價值。小組建設的意義無須懷疑,科學指導的方法也并不神秘,剩下的就是堅持,堅持,再堅持,反思,反思,常反思。

新課標強調“自主、合作、探究”,請問沒有小組,怎么合作?一個中國人是龍,三個中國人是蟲。獨生子女時代,學生走上社會,是多么需要合作。小組建設的目的不光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還能產生“動車效應”。普通列車,是一節火車頭拖著幾十節車廂,火車頭的能量決定著火車的速度。現在的動車(高鐵)為什么能跑那么快,那是因為它的每節車廂都能提供動力,不再是被動地等著拖,而是主動地往前跑,這就是動車效應。有了小組,班級管理就有了抓手,各小組之間就產生了競爭,有了PK就激活了學生的表現欲與進取心。

20年前的電視節目“綜藝大觀”被今天的“星光大道”取代,為什么?如果沒有了PK與晉級,失去了互動與懸念,僅僅是表演幾個節目,還有人愿意看嗎?課堂教學可以從“星光大道”中得到許多啟示,比如,老師如何向畢福劍學習,嘉賓點評的時機與分寸,節目進程的衍生與掌控,現場觀眾的互動與利用……只要愿意動腦,愿意投入,教學是多么有意思的一件事啊!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一本大道香蕉久97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亚洲制服在线看 | 欧美大片一级中文字幕 | 日本十八禁免费看污网站 | 午夜福利一区二区不卡片 | 亚洲欧美动漫传媒国产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