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踐行勵志教育的主題班會活動的方式創新

時間:2013/12/6

主題班會是圍繞一個專題,在班主任的組織和指導下,以班集體的智慧和力量為依托,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班級中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而開展的一種生動活潑的自我教育活動。它是開展勵志教育的有效載體。(1)它是一種“喚醒”的教育,通過對學生人格心靈的喚醒,使學生真正認識自己和自己所處的世界,認識自己存在的處境、生命的歷史和未來的使命,使自己成為一個真正具有自我意識和充滿生命希望的人;使學生置身于生活世界和價值世界之中,打開人與“我”、“我”與世界的隔閡,從而去體味、創造生活的價值與意義。(2)它是目標明確、計劃周全、內容系統、方法多樣的教育。在主題班會活動中,實施和開展一系列勵志教育,極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意志力、自信心、人際關系、團隊精神、自我激勵、思考方法等決定學生終身發展的成功品質;讓學生認識自己的發展潛能,發現自身潛在的優勢,學會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最大程度地實現自身的潛在價值。

實施勵志教育之主題班會活動形式可謂是豐富多彩,不一而足,或運用榜樣激勵,或采用討論交流,或進行角色扮演,或開展團體游戲活動,或讓學生參與實踐體驗,等等。

一、開展討論,促進理解,感悟明志

在班會活動進行中,教師或學生提出一個大家關心的話題,大家各抒己見,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探討或爭論,從而獲得對這一問題的深入理解和清晰認識。集體討論法分小組討論和課堂辯論兩種。

(一)小組討論

小組討論就是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一般是3~6人)圍繞某一個問題進行思想交流、觀點碰撞。討論小組,既可自愿組合,也可由教師確定的。但主要按座位前后兩排相臨的四人組成小組這一種方式為主,因為這種組織方式省時又省力,成員間也較熟悉,方便討論。討論按如下環節進行:問題設置→小組討論(各抒己見,梳理觀點)→代表發言(陳述觀點,全班交流)→總結歸納(消化提升)。如在主題班會“在挫折中磨煉自己”中,通過分小組討論“如何抵抗挫折”,學生們提出了“放大心胸”“再加把力”“改變行為”“調整目標”等方法與技巧。又如在主題班會“發展自我潛能”中,通過討論“我們如何發掘自身的潛能”,學生們提出了如下途徑與方法:正確認識自我;制訂合適的目標;調整積極心態;敢于實踐,積極行動;等等。

(二)課堂辯論

課堂辯論就是圍繞辯論的主題讓持有不同觀點的各方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來表明自己對事物或問題的見解,批駁對方的觀點,揭露對方的矛盾,最后使大家形成正確的認識或共同的意見。如在“在挫折中磨煉自己”主題班會中,班主任就可以安排辯論這一環節,拋出辯題:“逆境和順境,哪個更有利于我們的成長?”形成兩種觀點,正方認為“順境更有利于我們的成長”,而反方認為“逆境更有利于我們的成長”。正反雙方擺事實、講道理,竭力證明所持觀點。

辯論中,盡管有些觀點與材料是模仿、參考他人的,但我們深刻體會到,在主題班會中開展辯論活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思考、感悟、理解,凈化靈魂,升華人格,完善自我。但辯論不同于一般的討論,要搞好辯論活動,需要在辯論主題的選定上,在選手的確定和預演準備上,在課堂的調控與指導上,均做好組織工作。我們的經驗是:第一,精心選擇辯題,選擇的辯題一般是大家感到困惑的、有疑難的或認識模糊的問題,也應是符合學生特點、不脫離學生實際認識能力的,還應是貼近學生生活的。第二,做好充分準備,確定辯題后,班主任根據觀點分類,進行分組,組織各組學生為支持與證明自己的觀點,搜集材料,充分進行準備,當然,還包括宣傳標語的準備、場地的布置、所需物品的籌置等。第三,在辯論過程中,組織者做好調控與引導工作,保證辯論接近預定程序進行,消除不和諧的因素,引導辯論各方不離題,不將之成為相互攻擊的工具,鼓勵沒發言的學生在自由辯論中補充發言,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提高班級各成員的參與程度。第四,引導學生通過寫日記、寫心得體會等做好反思與總結工作,以利于下次活動的更有效開展。

二、提供榜樣,潛移默化,激勵銳志

有調查研究表明:青少年認為“榜樣對其所起勵志作用程度很大”的占18.9%,認為“作用較大”的占51.8%,認為“沒有起到作用”的僅占1%;影響最大的人物中,優秀企業家以43.7%的比例位居第二,牛根生、史玉柱、張瑞敏等一批當代中國的優秀企業家們成為了如今青少年耳熟能詳的偶像。[1]由此可見,榜樣對青少年學生的勵志作用是很大的,用榜樣對青少年進行勵志教育也會發揮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運用主題班會開展勵志教育,榜樣激勵法是主要的活動方法之一。

我們精選了古今中外很多優秀企業家的創業經歷和事跡。比如:在“天生我材必有用”中,講述“自信自立自強的盲人廠長——吳越峰”;在“勤奮是一生的資本”中,講述馬云的“阿里巴巴的艱辛創業之路”,英國物理學家布拉格的“即使是舊鞋子,也能穿出大物理學家”;在“在挫折中磨煉自己”中,講述徐亞芬的“‘萬里’的艱難成長”;在“拼搏精神的培養”中,講述“世界最年輕CEO:14歲印度小子蘇哈斯戈皮納思”;在“敢于吃苦”中,講述向青松的奮斗經歷和魯冠球的萬向奮斗史;在“學會抓住機遇”中,講述“農夫”董事長鐘翗翗的“農夫山泉有點甜”;等等。這些榜樣都呈現如下特點:首先是真實;其次是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再次是具有多樣性,既有成功的榜樣,也有失敗的例子;最后是來自不同性質的企業,包括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外資企業等。

我們或讓學生自己閱讀校本課程文本,自我感悟;或用生動的語言進行講述;或借用多媒體播放有關榜樣人物的影視作品,讓學生欣賞,使他們在欣賞中啟迪智慧,激勵精神,啟發靈感,提升品質;或讓學生講述和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展示。最終的目的是通過這些優秀人物的言行熏陶、感染、影響、激勵學生。

三、課堂表演,設身處地,體悟勵志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讓學生通過自身動作行為與表情表達、展示和教學內容相關的信息,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作用。課堂表演有助于學生設身處地地理解故事人物的情感與行為,體會與感悟他們身上的精神。在勵志教育主題班會中班主任主要可開展角色扮演、心理劇等活動。

(一)角色扮演

這是通過扮演特定角色啟發班級成員認識人際關系以及自我狀況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一方面能使學生將平時壓抑的情緒通過表演得以釋放、宣泄,另一方面讓學生學會在人際關系中換位思考,從他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領悟人際交往的技巧,改善和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如在“做一個有責任心的高中生”班會活動中,教師可組織開展角色扮演活動,讓事先準備過的學生,扮演角色,將發生在身邊的現象表現出來,為討論交流作鋪墊。

(二)心理劇

這是通過特殊的戲劇化形式,讓學生扮演某種角色,借助于某種心理沖突情境下的自發表演,主角的人格結構、人際關系、心理沖突和情緒問題逐漸呈現于舞臺,在班主任的間接干預和同臺參演者的協助下,使心理問題得到解決的一種教育形式。校園心理劇編排的一般過程如下:暖身階段、主角確立階段、劇本創作階段、劇組成立階段、劇本演出階段、分享階段。我校有班主任在“調整心態,樹立信心”的主題班會中,組織演出了《狐貍和葡萄》心理劇。這種活動將模糊的、不清晰的觀念和形象,通過生動的語言、直觀的形象、夸張的動作呈現出來,給學生們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和心靈震撼。這是語言所無法企及的,也是心理劇的魅力、優勢所在。盡管班主任初次接觸這一教育形式,還不能熟練編寫劇本,主要是借用他人的劇本,在組織環節的主次把握上也存在不足,但這種嘗試是有益的。

四、團體游戲,活躍氣氛,實踐行志

班級團體游戲法是指以班級為單位、以游戲為中介,將學生的內心世界投射出來,進而對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助人活動。這種活動往往是自由放松的、充滿趣味的,有時還帶有一定的競爭氣氛,容易讓學生在身心愉悅的氛圍中既享受快樂,又受到教育。游戲活動具有平等性,只要參與進來,并遵守游戲規則,大家都能得到老師和同伴的尊重與信任。所以,特別受到學生們的青睞。如我校L班主任在“開展時間管理”的主題班會中,組織了“度量人生”的游戲,引導學生體會為什么要重視(或優先進行)“重要而不緊迫的事件”;X班主任在“善待挫折——擁有高中生活的寶貴財富”主題班會中,開展了“生命線”的游戲活動;W班主任在開展“善于與他人合作”的主題班會中,組織了“‘松鼠’搬家”的游戲。這些團體游戲活動,不但使班級氣氛活躍,學生們熱情參與,而且在實踐體驗中發展了學生的自我,促進了師生、生生間的人際和諧。

實踐證明,主題班會是實施勵志教育的有效形式。通過主題班會實施勵志教育,可以使學生懂得認識自我、激勵自我、自主發展,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成功的信心,養成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斗的良好品質。

參考文獻:

[1]李祖超,邵敏.青少年榜樣激勵與勵志教育現狀研究——基于全國8省(市)青少年問卷調查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六月婷婷国产精品综合 | 三级日本久久高清 | 亚洲综合偷拍欧美一区 | 亚洲gv不卡中文字幕 |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影视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