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學生的心目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師都讓他們尊重,讓他們愛戴,他們也討厭一些教師。這些教師大致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嫌貧愛富型。這類教師的特征是,把班級中的學生按照家庭的貧富劃分開了。表現為,對待有權有錢的學生,他們就格外用心、上心,惟恐教育不好而遭到權錢的責怪。他們的目的是有朝一日能利用一下權錢的功效,為自己謀得需要時的好處。
第二種,偏好整差型。這類教師的特征是,偏愛成績好而歧視成績較差的學生。表現為,對待成績好的學生,他們寵愛有加。
如果好學生和差等生生氣或吵架了,他們往往責怪或懲罰差的學生,而輕描淡寫地忍讓“好”學生。他們的目的是好的學生可以為自己爭光,并且可以使自己獲得所代科目排名前的獎金。
第三種,欺軟怕硬型。這類教師的特征是,老太太吃柿子——專挑軟的捏。表現為,幾個學生犯了錯誤,他們不是一視同仁地處罰,而是針對其中軟弱的那一個實施手段。
他們的目的是,明是殺雞給猴看,其實是怕報復。孰不知時間一長,次數一多,他們的心態就暴露無遺,學生便也不把他們當回事了。
第四種,說長道短型。這類教師的特征象街坊鄰里說飛短流長閑話的長舌婦。表現為,喜歡在辦公室或課下扎堆時,議論學生間發生的其實也沒有什么,而他們偏用成人的心理、生理去褻瀆學生純真交往的“逸聞趣事”。他們的目的是閑著也是閑著,拿學生來開開涮,好象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第五種,小題大做型。這類教師的特征是喜歡找氣生,不是事的事,他們也能暴跳如雷。表現為,他走進教室,黑板沒有擦干凈或學生沒有掏出課本,他就開始訓斥繼而怒罵隨之摔書而去。半節課后再進來講課,下課。他們的目的只是想讓學生在他的課堂上尊重他吧,我猜測。
第六種,下課拖堂型。這類教師的特征是,永遠在四十五分鐘之內完不成他的教學任務,非要再延長三五分鐘來證明自己課堂的充實。
表現為,下課鈴已響,他充耳不聞;學生蠢蠢欲動,他視若無睹;慢條斯理地講,有板有眼地結;三五分鐘過,才依依不舍地告別心愛的講臺。他們的目的是做給領導看,看我抓得多緊;做給學生看,看我多負責任;做給別的教師看,看我多下功。
第七種,照本宣科型。這類教師的特征是,上課就是“讀”教材。表現為,一本書,一杯水,一上講臺,念,接著念,繼續念。如果哪一位學生問他問題了,他說,是課本上的嗎?不是課本上的,以后再解決。他們的目的是混,混工資、混日子、混學生。
以上七種教師,不是獨立存在,個個分離,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揉和在一起的。今將之分開來說,是依照他們的偏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