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學校發展需要“頂層設計”

時間:2014/2/18

目前縣局正在開展校訓、校徽、校歌征集評選活動,旨在使學校深入挖掘學校思想文化內涵,使之成為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引領,師生共同的價值追求,并逐步內化成彰顯學校風格的校風、教風、學風,從而提升學校的文化凝聚力,提高學校辦學品位。開展校訓、校徽、校歌征集活動在學校整體管理工作中有何作用?作為體現學校核心理念的校訓該怎樣提煉?都有哪些途徑和方式,要注意什么?四川省教育學會研究員紀大海的文章《學校發展需要“核心設計”》給我們帶來了諸多啟示,希望各位校長認真學習借鑒、學以致用。
    我曾就學校教育理念和學校發展規劃專題對四川省20所省定國家級示范性高中和知名小學進行調研。從中發現了一些引人思量的現象。比如,學校理念表述繁雜,諸如“辦學思想”、“教育理念”、“校訓”、“學校精神”、“發展目標”、“校風”、“學風”等,不一而足,表述文字最長的有500余字,少則也有一二百字。可當問及學校教育核心理念或教育核心價值觀是什么時,20位校長有18位回答“不知道”;當問及“辦學思想”與“教育理念”是何關系時,9位校長中有8位不能回答。調查還發現,學校多年來的工作計劃和發展規劃幾乎與學校教育理念毫不相干,甚至相違背,學校整體發展明顯缺乏“主心骨”。之所以產生如此現象,個中原因復雜,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缺乏科學、系統的設計和規劃。學校發展需要倚重“頂層設計”。
   “頂層設計”最初為引進的工程學概念,含義為:從最高端向最低端、從一般到特殊展開系統推進的設計方法。頂層設計方法實質上是將系統理念貫穿于該系統內的各子系統之中,每個子系統同樣需要經過提煉的理念并向下一級系統延伸,直到闡明系統的基本要素為止。“頂層設計”特征有四:一是頂層決定性。“頂層設計”的核心在頂層,高端決定低端,頂層決定底層。核心理念與頂層目標是“頂層設計”之魂。二是整體關聯性。“頂層設計”十分看重大系統與子系統、子系統與子系統之間圍繞核心理念和頂層目標所形成的關聯、匹配與有機銜接。三是表述簡明性。核心理念和頂層目標在表述上要簡潔明了,切忌含混晦澀。四是體用一體性。核心理念與路徑、方法相一致.頂層目標與子系統功能相一致,設計愿望與實際可行性相一致。上述四個特征同時也是“頂層設計”的四項原則。即頂層優先原則、系統建構原則、精煉簡明原則和切實可行原則。
觀照上述。我們將學校發展的“頂層設計”解讀如下:
    一、學校發展何以需要“頂層設計”?
    學校發展中的常見問題和弊端是:
   發展認識混亂,缺乏核心理念。調研中發現,幾乎每所學校都有各種表述繁雜的理念性內容,有相互重疊的.有相互背離的,有互不相干的,然而學校發展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卻不得而知。這種理念性混雜顯然與學校缺乏核心理念意識相關。
   目標繁多,終極目標不明晰。學校各部門都有相應的目標,諸如德育目標、后勤管理目標、特色教育目標、班級目標、教師專業發展目標等,這些目標要么相互抵觸或互不相干,要么不斷變換和更改,然而學校追求的最高目標是什么卻是人人都不知,個個都不曉。這顯然與學校缺乏頂層目標意識相關。
   學校發展缺乏系統整合。學校內各部門或多或少存在各自為政現象,無法形成合力;學校發展理念與實際運作完全游離,理念和目標成為虛假擺設:有學校雖然能將發展理念與實踐相統一,但卻不能一以貫之,要么中途夭折,要么只及一點不及其余;學校雖然有理念、有行動計劃卻無相應的學校制度設計和文化設計;“硬件”設計與“軟件”設計不匹配.物質文化不能彰顯非物質文化,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種怪現象:學校理念性表述往往置于學校最醒目處,金光燦燦,十分搶眼,而學校所作所為卻與之毫不沾邊,甚至完全相反。這既是學校虛假文化的反映,也是學校發展缺乏系統整合和推進的典型表現。
   學校發展設計缺乏參與主體的廣泛認同。學校發展理念、思路、計劃和措施一般不是在征得廣大師生員工認同的基礎上產生的,而是由學校幾個領導研究形成的。沒有群眾的知曉和認同,再好的發展理念和計劃也很難在實踐中得到貫徹和落實,甚至會遭到巨大阻力和抗拒。廣大師生員工的認同和參與需要納入學校發展的系統設計。
   理念表述繁雜而生澀。有的學校的理念表述過于冗長,往往讓人不得要領;有的學校的理念表述追求文字游戲,以文害義,不能體現學校發展真諦;有的學校的理念表述顯得深奧、晦澀甚至古怪,讓多數人需借助字典才能理解。這與“頂層設計”的精煉簡明原則相悖。
   二、學校核心理念提煉。
   學校“頂層設計”的關鍵在于核心理念的提煉。學校核心理念不宜多頭表述。可將“教育思想”、“辦學理念”、“學校精神”、“校訓”等歸并合一為核心理念,核心理念即校訓,核心理念即教育思想。美國哈佛大學校訓就一個詞:Truth(真理),它既是校訓又是核心理念、教育思想。清華大學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共8字,它既是校訓,又是核心理念和學校精神旗幟。倘若堅持分開表述,那也必須保持這些表述與核心理念的內在統一。
   核心理念提煉應當遵循這樣的基本原則:一是簡明原則,文字精煉明了,言簡意賅,通俗易懂,切忌冗長雜糅、深奧難懂。二是普適原則,即理念既適合國家教育方針。又普遍適合于學校的各個方面,并能在學校實踐中完全對象化。三是蘊藉原則,即內涵豐富,蘊意深刻,從中可分解出眾多內容。四是兼容原則,即理念既可兼容優秀傳統又可彰顯時代精神,既可表現民族特質又可接納世界文明。
   學校核心理念如果被實踐證明是好的,就需要保持和傳承;如果被實踐證明需要改進的,則對其調整和完善;如果從未建立過或從未明確過。學校就應集中智慧和精力,花大力氣構建。學校核心理念構建路徑如次:
   問題構建。這是針對學校嚴重存在的全局性、長遠性問題而構建的學校發展核心理念。國家根據各行各業普遍存在的、嚴重影響可持續發展的非科學發展情勢,提出了國家發展的核心理念:科學發展觀。這便是典型例證。各個學校面對的突出問題不盡相同,因而根據問題構建的核心理念也就千差萬別。比如有的學校根據整體、主體和個體發展中的問題提出了“三體”教育思想;有的學校根據枯燥沉悶教學和學生苦學厭學現實,提出了“情境教育”、“情知教育”思想,等等。依據問題建構的關鍵在于:抓準有典型意義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建立核心理念。
   經驗構建。即根據學校在某方面或某幾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學校核心理念。當然,成功經驗需要甄別和評估,諸如“抓高考就必須抓出血來”這樣血淋淋的“成功經驗”不足取、不可用。經驗構建關鍵在于:要將成功經驗之魂提取出來,提升上來,并加以全方位運用。
   理想構建。根據校長和教師心目中期望和追求的教育理想,建立起學校發展的核心理念。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校訓是Mind and Hand(動腦又動手)。就是一種對師生發展的理想追求。重慶謝家灣小學的“六年影響一生”亦如此。理想構建一般具有原創性和持久性,其關鍵在于:確認的核心理念既能體現先進教育理想,又能通過奮斗實現,玄虛的、不可實現的教育理想不能成為學校核心理念。
   借鑒構建。從引進的理論、模式、方法和表述中借鑒有價值的因素。結合學校實際,形成核心理念。比如,不少中小學校就借鑒多元智能理論,形成各具特色的新的教育理念。借鑒構建的關鍵在于:選準借鑒的東西.并結合實際予以消化,進而創生自己的理念。
   傳承構建。從學校歷史文化傳承中發掘和發現有重大影響的思想、口號、事例、方法等。從中凝練出學校核心理念。上海交大的“飲水思源,愛國榮校”以及臺灣花蓮四維學校的“孝親感恩”等就屬此種構建,其關鍵在于:抓住學校文化積淀中的“亮點”,保留形式,改造內容,形成有傳統品位又有現代意蘊的新理念。
   特色構建。根據學校本身具有的特色,或是學校所處之地的社區特色,從中提煉出學校核心理念。四川青城山下一學校在構建學校核心理念時,充分考慮到青城山道教文化、自然生態文化,并融入學校的教育理想,在專家幫助下,形成了“教道自然,學道求真”的核心理念,產生較大影響。特色構建關鍵在于:特色確認,從特色中提煉出具有普適性的內核。
   權威構建。根據國家領導人、學界大師、歷史名人和名著以及國家相關的權威表述,從中提取出適于教育的內容作為學校核心理念。比如,有的學校借用《論語》、《學記》等經典的名句作為學校教育思想:有的學校根據中央的和諧社會理論形成的“和諧教育”思想,等等。權威構建的關鍵在于:引用權威表述需要化解用于教育,并作必要的教育解讀,不宜生搬硬套。
   學校在構建核心理念過程中還應注意:一是理念表述應有新意,不要平淡無味。筆者曾對32所中小學校的校訓作過調查,超過70%的學校校訓都有“團結”、“勤奮”、“守紀”之類的表述,走到每一所學校看到的校訓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缺乏個性和特色。相近的內容,完全可以用相異的文字表述。語言表述有新意會讓人銘記不忘。二是核心理念需要反復論證,不應是校長一人或幾人“拍腦袋”的產物。核心理念構建需要專家指導和論證,需要廣大師生員工反復討論,甚至可以在社區中廣泛征求意見。這樣的核心理念才經得起歷史和實踐的檢驗。據調查,學校重大教育思想大都是由學校幾個領導成員研究后形成的。更有甚者是校長一人一時心血來潮提出的,這是許多學校核心理念或校訓“短命”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是核心理念應制度化,而不能成為學校變幻不定的“游戲”。有學校5年之內變換了3位校長,學校墻上的教育理念也就變換了3次,教育理念變成了兒戲。個中原因復雜。校長可能把新理念的提出當成自己的“政績”,也可能是為顯示自已水平,再則是學校教育理念本身不科學,甚至有問題.還可能是上級主管領導的意見和要求。變換不定的學校教育理念必然會使學校長期缺失學校文化之魂。
   三、學校發展主體架構設計。
   學校“頂層設計”在確立了核心理念后,就應確立學校發展的頂層目標即最高目標。頂層目標必須與核心理念相一致,體現核心理念的基本意蘊和價值取向,不可游離更不可背離。頂層目標與核心理念可以是同一表述,也可以分別表述;當分別表述時,頂層目標必須是核心理念合邏輯的分解和延伸。學校發展的頂層目標要求做到:精煉簡明、通俗易懂、指向明晰,切忌文字冗長、內容雜糅、目標含混。學校頂層目標最好與“學校辦學目標”、“校風、學風、教風”及“師生發展目標”等歸并合一。北京奧運會的“人文奧運、綠色奧運、科技奧運”理念,既是核心理念也是頂層目標,表述簡明單一、目標清晰。日本早稻田大學的教育思想是倡導三種精神,即“在野精神、進取精神、庶民精神”,追求的目標是“學問獨立,學術自由,造就模范國民”,思想與目標內在統一,表述直白通達,不枝不蔓。頂層目標還需要科學定位,錯誤的頂層目標定位必然導致“頂層設計”的系統錯誤和本質錯誤。比如,有人將“升學率每年以20%的增幅遞增”作為學校發展的最高目標,這顯然是大謬之論。
   核心理念和頂層目標決定并演繹出“頂層設計”的二級系統。二級系統包括兩個基本構架,即學校組織系統和學校非組織系統。

    組織系統包括學校管理、教學工作、德育工作、后勤服務和外聯工作等。非組織系統包括制度設計和文化設計。學校組織系統應根據頂層理念和目標分別形成適應各自職能的理念和目標,如教學工作理念和目標、德育工作理念和目標,等等。

    二級系統理念和目標不僅要與頂層規約相一致,而且要結合各自的職能將頂層理念和目標進一步細化,形成可操作的計劃、措施、步驟和方法,借此構建學校的部門特色,如學科特色、德育特色等。

    學校非組織系統應根據頂層規約,形成系統的制度設計和文化設計。學校應對現有的運行機制、激勵制度、管理方式、人事制度、培訓制度、選拔任用制度、保障制度等方面展開呼應頂層要求的重新設計和調整。制度建設既要體現學校頂層要求,又要關照組織系統各部門發展需要:既要促成“頂層設計”整體制度化,又要充分表達制度建設中的人文關懷;既要有“硬杠子”規范.又要有特情處理的靈活。

    制度建設的關鍵在于:根據學校頂層規約,形成有效調節學校主體積極性和目標達成動力的激勵制度。學校文化建設需要對師生員工的價值共識、人際關系、家校關系、校風、學風、教風、物質文化、非物質文化(諸如特色、強項、模式)等方面展開系統設計、強化和推展。學校文化建設的關鍵在于:師生員工形成價值共識,即對學校核心理念及相應教育價值觀的認同,并能自覺付諸實踐。學校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需要匹配和相互映襯。校標式建筑、教育性建筑、外觀性雕塑圖案等應與學校核心理念和特色的意蘊相適應。成都草堂小學致力建設校園杜詩文化,設計了詩文走廊、杜詩壁碑、詩文書法室等,讓人強烈感受到外觀與內涵的高度融合。此外,學校應特別重視師生員工的行為方式,因為這是影響學校“口碑效應”的重要因素。“口碑效應”是學校非物質文化的重要內容。
   學校“頂層設計”的三級系統即“施工系統”。其主體包括學校師生員工、家長、社區成員、指導專家、參與學校、支持單位等,“施工系統”主力是直接參與者,教師為重。“施工者”應分別根據二級系統的部門理念和目標,制訂出切實可行的細案,并付諸實踐。比如,教師制訂“達成目標的工作流程”,學生制訂“學期發展計劃”、“周學習安排”等。“施工”設計力求“嚴密、精細、可行、有效”,來不得半點虛假和怠慢。“施工”貴在行動而非理論糾纏,否則直接破壞二級系統的目標達成,影響頂層目標的實現。“施工”過程需要得到制度力量和文化力量的強有力支持與保障,不能單打獨斗。各項制度規定需要在“施工”過程中得到落實,各種文化措施需要在“施工”過程中得以發揮和實現。“施工”細案需要論證,也需要通過實踐反饋,給予修正完善。
   學校整體發展設計或規劃的實踐性問題表現在:只確立頂層理念和目標,缺乏子系統拓展。即便有也只是針對升學率而非圍繞頂層展開:僅有一、二級系統的設計,缺乏“施工”系統設計。結果是理念、目標、計劃等全部不能落實。形成口號與實踐的巨大落差。因此,學校“頂層設計”尤其要重視具體操作層面的設計與實施。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亚洲精品ⅴ在线观看 | 亚州AV有码乱码在线观看 | 最新日本在线观看网站 |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99 | 日本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欧美日韩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