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學生視角重新審視學校管理
時間:2014/2/13
作為學校的管理者,應該如何看待學校的教育教學和管理?管理者的視角與教師的視角是否一樣?成人的視角與學生的視角是否一致?差異又有多大?
一、我們和學生的視角差異有多大
有一件事讓我重新思考這個問題。按照學校慣例,今年元旦,學校發布了2011年馬鞍山二中十件大事,這是官方的發布,主要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總結去年一年的大事:
1.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光榮稱號。
2.榮獲“全國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學校”光榮稱號。
3.榮獲“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優秀案例單位”光榮稱號。
4.辦學質量繼續提升,高考各項指標再創歷史新高,學科競賽成績穩居全省第一,巫與天同學獲得第42屆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銀牌。
5.獲得2012年北大“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推薦資質、2012年清華大學“新百年領軍計劃”推薦資質、2012年復旦大學“望道計劃”推薦資質。
6.獲得第21屆全國中學生生物奧林匹克競賽承辦權。
7.成功舉辦全國新學校研究年會、安徽省“六校研究會”年會等大型會議。
8.成立學生事務中心,實現學生事務一站式辦理服務;競選產生馬鞍山二中首屆學生校長助理兩名。
9.建成教師書屋,成立教師獎勵基金,首批募集資金134萬元,啟動“最受學生歡迎十大教師”評選活動。
10.汪正貴校長赴美參加第二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會。
不久,學生會在全校學生中評選“我心目中的2011學校十件大事”,并公開發布:
1.每周五成為自由著裝日。
2.學校獲得第21屆全國中學生生物奧林匹克競賽承辦權。
3.學校獲得2012年北大“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推薦資質、2012年清華大學“新百年領軍計劃”推薦資質、2012年復旦大學“望道計劃”推薦資質。
4.在高一年級和高二年級推行無人監考。
5. 課程調整,取消早讀課,每節課調整為40分鐘,每天9節課。
6.舉辦2012年元旦大型文藝匯演。
7.舉辦校園心理劇創作、表演比賽。
8.舉辦首屆學生校長助理競選活動并產生兩名學生校長助理。
9.開展119消防演習并榮獲“全國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學校”光榮稱號。
10.舉辦2011年秋季運動會。
兩項對照,只有30%內容基本吻合。很顯然,學生關注的是與他們相關度大的事情和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學生認為的大事我們也許覺得是小事,我們認為應該大書特書的事他們卻并不在意。原來,我們之間的視角差異居然有這么大!
二、是什么造成我們與學生之間看問題的差異
這引發了我新的思考:學生關注的事究竟是大事還是小事?
比如自由服裝日。學校上學期開始,規定學生周一著正裝,參加升旗儀式,周二至周四著校服,周五為自由服裝日,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著裝。這在我們看來覺得是小事一樁,只是一項接受學生建議而作的調整。但在學生看來,他們的著裝權得到了部分尊重,他們的愛美之心得到了表達,他們的個性化要求也有了展示的機會。所以這一條被學生選為2011年頭條大事,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比如無人監考。這是我們進行誠信考試的一項嘗試,學生可以自行申報參加誠信考試,編入無人監考考場。實踐證明,這些無人監考考場的考風端正,不僅節約了監考人力,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尊嚴得到了充分尊重、自律得到及時褒揚,所以在學生心目中是件大事。
比如元旦文藝匯演。這是學生的節日,是他們狂歡的時刻。整個活動完全由學生策劃、組織和執行,從廣告宣傳到舞臺搭建,從節目安排到邀請嘉賓,從拉贊助到選服裝,整個流程所有事宜均由學生會獨立操作。他們還別出心裁,向家長限量出售100張嘉賓票,所得款項全部捐贈給學校愛心社,用于資助家庭困難學生。我們發現,學生策劃組織的活動充滿了青春的氣息、時尚的元素和大膽的創意,為學生們喜愛,也為我們成人所不及。
是什么造成我們和學生之間看問題的差別?究其根源,乃是管理者的視角更多地是自上而下地去看學校的管理,甚至有時候可能出現偏視、漠視。有時候,我們可能覺得學校各方面的工作都做得不錯,但在學生眼中,也許學校的教育教學和管理還存在著不少問題。因為生活在其中的學生冷暖自知,他們的感受最具體也最深切。我們與學生之間的差別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位置不同,對問題的感受不同。
三、借用學生的眼睛重新審視學校管理
能不能把學生關注的事引入管理者的視野?去年學校采取了一項措施,聘請學生做校長助理。其目的就是想請學生作為管理者的另一只眼睛,改善學校的管理。經過半年的發動、競選,最后聘請了兩位學生做校長助理。每個雙周二的上午大課間,我和他們一起討論工作。他們的工作方式有多種:每周五中午在學生事務中心接待學生,設立學生校長助理接待日,面對面與學生交流,收集問題和建議;通過校園網和學生事務中心收集學生意見建議,對一般性問題通過學校職能部門予以解決,對學生反映突出的問題進行深度調研并提出解決辦法;參加學校行政會專題匯報,集體研究解決;列席學校涉及學生問題的各種會議等。學生校長助理主要是為校長提供學生對教育教學和管理方面的意見建議,并通過調研提供相關決策參考,是學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延伸和補充,也是學生參加學校民主管理的嘗試。
校長助理經過調研,在第三個月向學校行政會提交了十個問題的報告。內容包括:學生電動車充電問題;食堂小賣部商品明碼標價問題;學生午休時間調整問題;陰雨天大課間調整問題;校服不合身問題;圖書館及相關館室開放問題;廁所異味重問題;教學區域學生熱水飲水問題;校內設置指引地圖問題;實驗班校本課程設置問題等。這些問題均為學生關注度較高的問題,學校兩次召開專題會議,討論研究學生的意見和建議。最后除了陰雨天大課間調整問題以外,其他問題均得到解決,解決方案由學生校長助理在全校師生大會上公開回復。
這些問題的存在,顯然已有時日。也許在管理者眼中,這些并不是什么大事,也非重要問題。但作為一校之長,我卻開始思考,當管理者和學生意見相左之時,有沒有怕麻煩的問題?因為有些問題的解決無疑要增加管理的負擔;有沒有管理者的面子問題?因為有些問題恰恰是管理者自己制定出來的,感覺改之有失師道尊嚴。
有時,我們的確不知道,學校在學生心目中究竟是什么樣子,學生在學校的真切感受。我們更不知道,校長、老師在學生心中是什么樣子。我們久已不做學生,早已不太習慣用學生的視角來看待學校的一切。
一百多年前,英國湖畔詩人威廉.華茲華斯(1770-1850)有一首詩《彩虹》,早已給了我們啟示:
兒童是成人之父
我希望在我的一生里
每天都懷著對兒童天然的虔敬
我們必須學會重新放下身段,以一個學生的視角重新打量我們的學校,改善我們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