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青島大學附屬中學跨越式發展之路

時間:2014/2/13

【導讀】青島大學附屬中學是經青島市教育局批準,由青島市城投集團(原青島華青發展有限公司)、青島大學和青島育才中學聯合創辦的全日制民辦中學。自2003年建校至今,現已擁有49個教學班(初中40個教學班、高中9個教學班),2300余名學生、180余名教職工的青島市最熱點的民辦學校之一。10年創造了一個教育品牌,青大附中人是怎樣創造的這個奇跡?

開拓創新、整合資源,形成三方辦學模式

  一所學校的發展、壯大、輝煌,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決策者。從建校開始,學校董事長張鎮安就前瞻性地提出:“用明天的眼光辦今天的教育,用未來的戰略做永恒的事業”。正是基于這個考慮,學校董事會從一開始就致力于強強聯合、高起點的辦學模式。

  首先,學校董事會把校址選定在優秀人才聚集、優質教育需求強烈的東部地區,投資建設了一座7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的綜合教學樓,并按照省規標準配備相應硬件設施。同時,借助集團旅游公司資源,專門配備了有運營資質的學生班車,每天按時接送學生,既保障了學生安全,又幫助家長解決了一個大難題,目前,學校已有40部班車,30多條線路,貫穿青島市區,這也成為學校辦學的一個優勢。

  其次,學校董事會與青島市最著名公辦初中學校——育才中學(現為青島市實驗初級中學)簽署了合作辦學協議,青大附中成為育才中學分校;隨后董事會又從全國各地招聘了一批優秀的管理人才和教師;2006年,在青島市公辦名校有著36年工作經驗的現任校長王國利加盟青大附中,之后又有馮蘊冰、李振華等管理經驗豐富的干部先后加入學校領導團隊。名校、名校長、名師的傾力加盟,使青大附中各項教育教學成績很快脫穎而出,令一些教育界人士感到震驚,6年中考成績逐年提升,學校社會知名度日益增大。

  再者,建校伊始,學校成功與青島大學牽手,被命名為“青島大學附屬中學”。此舉不僅利用了青島高校的品牌影響力,更得到高校豐富的知識資源支持。2008年,青大附中進一步加強和青島大學的實質性合作,聘請了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學博士馬勇軍擔任副校長,成為全省第一個擁有博士校長的中學。2012年,又聘請了青島大學校長助理、師范學院院長錢國旗教授擔任學校名譽校長。有高校教育專家的加盟,青大附中如虎添翼,教育科研引領下的教育教學及學校整體工作得到迅速提升。

  2007年,學校在初中部快速發展的同時,依托青島大學國際交流平臺,積極拓展,開辦了面向國際留學和國內高考雙重渠道的高中部。經過幾年探索和努力,高中部現已與德國、日本等國高校簽訂了生源基地合作協議,幾屆畢業生國內外升學情況良好,社會聲譽越來越好,生源質量不斷提高,成為青島市熱點民辦高中學校之一。至此,青大附中成為一所在青島具有品牌優勢的完全中學。

  集團辦學、高校引領、名校加盟的“三方”合作辦學模式,是青島乃至全國民辦教育辦學模式的一種創新。

  立足校情、追求卓越,形成鮮明學校文化

  民辦學校的辦學外部環境和內部管理機制與公辦學校不同,學校領導層從校情出發,確立了“要為學生當前服務,更要為學生一生負責”的辦學思想。即,要在保持“高分”優勢基礎上走全面發展之路,“成績”與“素質”,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2008年,根據學校發展歷史、辦學模式和發展現狀,以王國利校長為首的青大附中新一屆領導班子提煉出學校的16字辦學理念,即“科研引領、優質輕負、守正出奇、自主多元”,形成了青大附中學校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

  2012年,王國利校長在從事多年教育管理工作基礎上,提出“喚醒教育”思想,即對學生激發學習興趣、多種潛能、個性發展和勇于擔當的勇氣;對教師激發職業責任、愛心、專業發展意識和研究能力。“喚醒教育”的提出,標志著學校個性的真正形成,為學校文化積淀指明方向。

  以生為本、全人教育,注重德育實效性

  幾年來,青大附中辦學聲譽不斷提高,成為很多家長首選的學校。為了不辜負家長信任和社會責任,學校確立了對學生“首先是做人,然后才是做學問”的教育定位。以生為本、加強德育,培養孩子如何做人,成為學校辦學的首要任務。并逐漸在這種德育思想指引下,形成了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員育人的德育體系。

  2008年,王國利校長結合教育教學實際,率先提出“同窗六比”的學生德育指導思想,即“思想上比進步,學習上比刻苦,知識上比豐富,生活上比簡樸,交往上比互助,目標上比高度”的主旨要求,引導學生健康“攀比”。并按學生不同年級的身心發展特點和主要任務進行合理分解,采取多種生動活潑的教育活動,使得“同窗六比”成為每個班級的教育導向,甚至成為很多學生家中的“座右銘”。

  2009年,王國利校長在“同窗六比”基礎上,進一步強調對“人”的培養,提出了學生德育培養目標——“現代君子、淑女”。學校組織每屆新生通過各種形式進行學習領會,不僅在全體師生會上對“現代君子、淑女”進行深刻解讀,還組織學生進行“現代君子、淑女”標準的大討論、專題板報比賽、“現代君子、淑女形象大使”的評比等,使得“現代君子、淑女”成為每一個學生的自覺形象追求和特質目標。同時,學校還通過討論,自下而上形成了學校精神,并由學生創作了校歌。經過四年的努力,全校學生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改變。“現代君子、淑女”培養目標的確立,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文明素養,帶動了學校全面育人工作,成為青大附中的德育工作特色。

  專家引領、課程領導、創新教學教研模式

  自2008年,王國利和馬勇軍等校級領導帶領教師,深入班級聽課、召開座談會等,充分發揮了專家和名師引領作用,在學校課程與教學領域展開了持續的“課程領導”行動研究。“課程領導”主要包括三個層面:一是學校課程的整體規劃;二是以“單元核心課集備改革”為中心的對課程內容的二次開發;三是對課程實施方式的創造性探索(即課堂教學模式的校本創生),三者共同形成一個多層級動態運行系統。

  1.統籌規劃,充分發揮校長課程領導力,構建學校課程新體系。

早在2007年學校就定于每周一下午第四節課作為學生選修課時間,實行“走班教學”,形成人文、科技、體育、藝術四大板塊。2012年,針對學生人數增加、已有學校課程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需求的狀況,學校又創造性地構建了選修課與學生社團并行的新體制,形成了獨立性社團、社團性選修課、專業選修課與普通選修課等四大類型的49門課程活動。小語種課程(目前開設有法語、德語、日語、韓語、俄語、西班牙語等口語課程)形成特色。學校自編的四本校本課程教材獲山東省首屆優秀課程一等獎,兩本校本課程教材分別獲青島市優秀校本課程一二等獎。其次,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各個年級主要任務、結合上級主管部門的德育要求,對校會班會、升旗儀式、各類學生教育活動的目的、內容與活動方式進行積累式的整體構建,逐漸形成學校德育類校本課程體系。再其次,在已有的體育節、藝術節大型活動之外,又重點創辦了科技節,并使“三節”成為一種穩定化的大型活動性校本課程。另外,學校把校園環境文化建設作為隱性校本課程來建設,對學生成長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目前,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共存,學科課程與活動性課程互補,選修課程與必修課程互動、顯在課程與潛在課程呼應的學校課程體系已經形成,實現了“守正出奇、自主多元”的辦學理念。多家媒體對此做了專門報道。

  2.喚起教師課程意識、支持課程內容整合,實施“單元核心課集備”改革。

  為解決教學任務重,教師教材整合意識欠缺、整合能力和集備實效性不強的問題,自2008年,學校實施“單元核心課集備”改革,即倡導教師根據課程標準要求,從學科體系中的基礎性、典型性和代表性及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出發,考慮學生發展的意義、與社會生活的關聯度、考試重難點、個人教學經驗等方面因素,在每個單元(章)選取1個核心教學內容,作為“單元核心課”,精備細講,并對單元其他部分產生統整和遷移作用。

  在校領導專業引領下,經過4年多探索和完善,“單元核心課集備”模式逐漸成熟,促進了集備實效性,提高了教研質量,鍛煉了教師隊伍,形成濃厚的教學研究氛圍。“單元核心課集備”模式不僅在2010年學校教學年會上進行了展示,并在2010年青島市教學年會上也作為典型經驗交流,受到了市、區教育主管部門的關注和好評,《青島日報》等媒體對學校“單元核心課集備”改革經驗也多次給予報道。

  3.追求高效課堂,提升教師課程執行力,實現“教學模式的校本創新”。

  學校反復強調“優質輕負”的教學追求,2009年起,進行“教學法校本創新”行動研究。一是通過博士副校長的理論講解和組織教師有目的參觀學習,讓教師理解教學模式的內涵、要素及其創新策略;二是通過對在教學法創新方面長期探索且有成效的教師進行精心指導和大力扶持,樹立改革典型;三是為調動教師積極性,設立了優秀教學模式專項研究課題,對優秀教學模式進行獎勵;四是在學校優秀教學模式被廣大教師接受、主動學習的基礎上,融合其他學校有效做法,提煉出一個適合學校生源特點、適用于不同學科、具有很強操作性的教學模式——“競爭合作、主動愉悅教學模式”,并逐漸在各個級部推廣。這種教學模式采用異質分組、合作競爭的方式,不僅關注了學生差異,實現了分層次教學,而且把差異變成了一種資源,通過團隊合作與評價激勵,達到自主愉悅的學習狀態。

  經過4年多實踐探索,“競爭合作、主動愉悅”教學模式不斷成熟,形成了80句操作要訣和課堂評價新標準,學校課堂狀況有了明顯變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開始成為課堂主旋律。通過對學生的調查,絕大部分學生反映對新模式教學非常認可和適應,學校各年級教學成績都有顯著提高。2012年青島市市南區教學年會在學校設立了初中現場會,進行了“競爭合作、主動愉悅”教學模式的課堂展示和典型經驗匯報,得到領導專家高度認可。由于學校課程與教學改革成果顯著、影響頗大,學校在2012年榮獲教育部組織評選的首屆“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學研究成果三等獎”。

  加強師訓、規范管理、用教學成績說話

  多年來,學校教學工作的定位就是“安安靜靜抓教學”和“踏踏實實提質量”,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在落實上狠下功夫,突出抓了三項支柱性工作。

  1.把教師培訓作為學校最大福利,讓教師隊伍“活”起來。

  學校非常重視教師培訓工作,王國利校長給教師提出了一個理念:“培訓是最大的福利”。學校排除一切困難,讓教師多參加區、市教研活動,爭取機會聆聽高水平教育教學講座。特別是2008年以來,學校更加重視校本培訓和師資隊伍培養,安排由博士校長專門負責校內師資培訓。同時,每年學校都拿出30萬元教師培訓專項經費,并重視寒暑假專項培訓和對外參觀學習。近幾年,先后邀請十幾位專家到校進行講座和指導,組織教師參觀了青島育才中學、杜郎口、洋思、濰坊廣文、即墨28中等山東省內外初中名校,2011年學校教師又走出國門參觀了新加坡立化中學,還有6位英語教師隨學生到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游學,這些不但開闊了教師的視野,而且對教育教學也提供了很大幫助。2009年,學校還出臺《教師教科研獎勵制度》,對教師教學、科研、學生管理等多項榮譽進行較大力度的獎勵,調動了廣大教師專業發展的積極性。教師在專業培訓方面從被動消極應付轉向主動熱情地投入,整個教師團隊表現出積極向上的活力。在連續3年的山東省暑期教師培訓中,作為民辦學校的青大附中,其教師團隊綜合表現排名均名列全市前茅,受到上級領導重點表揚。近幾年,學校開始出現國家級先進個人、省優質課一等獎獲得者、市教學能手。教師在各種專業活動方面不斷創造著新成績、新紀錄,教師團隊的整體素質有了顯著提高。

  2.把“教學反思”作為教學工作的后續環節,讓思維“動”起來。

  反思是教師成長的主要途徑和重要方式,關系到從“實踐”到“認識”過程的一次飛躍,教師只有養成反思的習慣,才能實現專業快速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持續提高。為此,多年來學校以各種方式支持和鼓勵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學校每學期都會安排“視頻反思課”,即派專人為教師課堂進行錄像,然后用于組內或個人事后觀摩研究。視頻反思課促進了集備效果,提高了講課質量,促使教師進行有效反思。另外,學校也積極倡導把個人反思寫下來、相互借鑒交流。現已編輯出版三本教師論文集《教海拾貝》、《我思故我在》和《行動與變革》,多篇教師論文分別在省、市、區教育科研成果比賽中獲獎,整體成績突出。

  3.把制定的規章制度用起來,讓教學常規“常”起來。

  10年來,學校十分重視教學常規建章立制工作,先后制定了《青大附中集體備課制度》、《青大附中聽課制度》、《青大附中關于批改作業的規定》、《青大附中教學質量分析制度》、《任課教師教學工作職責》、《師徒結對制度》等。為把這些規章制度轉化為全校教師的“教風”和每位教師的自覺行動,主管教學的副校長馮蘊冰不僅組織教師認真學習和領會各項規章制度,還加大檢查力度,并定期進行反饋和評價,強化教師的“常規意識”。正是緣于學校多年的堅持,才能逐步把書面的制度落實在教師行動上,沉淀為學校穩定的“教風”和工作作風。

 在教科研有效推動下,在扎實的教學管理下,學校自2006年以來的七屆畢業生,教學成績每年都保持著市、區領先地位,特別在2012年中考中,優秀率、合格率均創歷史新高,在全市名列前茅,受到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廣泛贊譽。

  科技創新引領、素質教育全面抓、學生成果多元化

  1.科技創新教育一馬當先

  近年來,學校把科技創新教育作為學校辦學特色。一是進一步調整和完善了選修(校本)課程結構,專門設置了“科技”模塊,增設空模海模、科技發明、自然與健康、趣味實驗、物理與生活等校本課程;二是由博士副校長親自對學生進行科技創新動員,講清科技創新意義,通過具體案例進行科技創新的方法與策略指導,并且把科技創新作為寒暑假每個學生的必做作業,開學后對有價值的創意進行重點指導;三是聘請專職科技教師,建立了多個科技興趣小組和科技社團,成立了學校“少年科學院”,出臺了《科技創新獎勵條例》;另外,學校自2009年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四屆科技節,全員參與其中,創意新穎、場面熱鬧,有20多項科技類競賽和展示活動,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現場講座和指導,這不僅是學校科技辦學特色的集中展示,還成為了青大附中學生最盼望的盛大節日。

  由于導向明確、思路清晰、組織得力,學校科技創新活動碩果累累。近四年來,已經累計有343人次獲得了區級以上科技創新方面的獎項,有117人次獲得市級獎項,有36人次獲得了省級獎項。歷年來學校被市南區推選到青島市參加科技發明比賽的學生人數占到全區所有初中學校的三分之二,被青島市推選到省級科技發明比賽的初中學生幾乎被青大附中獨攬,在2012年底中國少年科學院組織的全國小院士論文答辯中,更有12人獲得小院士稱號,11人獲得助理小院士稱號,14人成為小研究員,在全國同類學校中成績優異。學校先后被授予“青島市科普教育基地”、“青島市知識產權試點學校”、“山東省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博覽》特約編委校”、“青島市海洋科普基地”、“青島市知識產權示范學校”和“中國少年科學院科普教育基地”榮譽稱號,多家媒體對學校科技創新教育活動做過專門報道。

  2.素質教育全面開花

  在藝術教育方面,自2005年成立了80多人的管樂團以來,歷年均獲青島市文藝匯演一等獎;2010年,在青島大學劇院舉行了建團5周年專場演奏會;學校合唱隊多次在青島市中小學生藝術節中披金摘銀;學生在各級各類書畫比賽方面成績突出,2010年學校獲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頒發的“組織工作先進集體”稱號,還被青島市宣傳部評為“青島市兒童科普動漫大師孵化基地”;多名同學獲青島市、山東省、全國各級主持人“金話筒”大賽獎項,學校榮膺最佳組織單位獎。

  在體育方面,先后奪得市網球賽初中組團體總分第一名、市羽毛球比賽團體第一名、市OP級“市長杯”帆船比賽團體總分第一名、市中學生男子籃球賽冠軍、全國中學生拉拉操大賽華東賽區第一名、市健美操比賽冠軍、青島市帆船船模一等獎,學校被青島市命名為首批“青島市帆船特色學校”。

  在學科競賽方面,獲語、數、英全國能力大賽特等獎6名,一等獎80名,是青島市優秀組織單位;特別是在2009年ACT全國英語口語大賽中,摘得全國唯一特別金獎;在2009年全國英語電視大賽中四個不同學段的總決賽中,分獲初中、高中冠軍,引起社會和媒體關注。

  在社會活動方面,倡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捐贈、志愿者服務等活動,優秀學生的事跡頻頻見于報端。2008年奧運會上,學生李嘉銘成為全市唯一初中生當選為奧運火炬手參加火炬傳遞;14歲的學生曾月被市奧帆委聘為年齡最小的奧帆賽志愿者。2009年青島市“十佳美德少年”評選中,學生劉慧雪以全市最高票當選,并代表全市入圍的30名中小學生做總結性發言。2012年,學校“愛心義工團”組織的學雷鋒活動被中央電視臺報道;另外,學校自閉癥志愿者“飛揚義工隊”成為在全市慈善機構注冊的年齡最小的組織。

  10年來,青大附中教育教學成績斐然,素質教育成果捷報頻傳。學校得到教育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廣泛贊譽,先后被評為全市民辦學校唯一的“青島市5A級辦學單位”,“山東省先進民辦學校”,“全國AAA級民辦放心學校”、“全國民辦教育百強學校”、“中國(青島)最具社會責任教育品牌”、“全國素質教育示范單位”、“中國愛國主義教育先進單位”等30多項集體榮譽稱號,學校還通過了市教育局“青島市規范化學校”和“青島市標準化學校”檢查驗收。

  “辦好群眾滿意的教育”現已是青大附中人的最高追求,在學校即將迎來10周年校慶之際,董事會又提出了“辦百年名校”的長遠發展目標,學校領導一班人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上,堅持16字辦學理念和“喚醒教育”的辦學特色,不斷創造新的輝煌,追求青大附中人的一世教育情。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在线 | 中文字幕电影亚洲精品 |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图区 | 亚洲一区网站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日本精品 |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艾草网 |